1、佛法探討:何謂分別?
請問山人,何謂分別?
答: 根塵相對起用,關鍵是不被境相粘住,可以說捨識用根。有人誤解佛經,認為心無分別就是把好壞真善等相對的事物,全都平等統一化,說啥都一樣,這是典型的執理廢事。惠能說有分別不做分別想。就是說在事相上要有分別,但在心性上不執著所分別的事物。一如不是一樣,平等不是沒有差別。如果啥都一樣,是一不是二的話,那佛陀為何說不二呢?說一說異、說有說空,說平等、說差別,都是在诠釋不二的道理。如果不以不二中道之法來圓融,就會落在邊見。南無阿彌陀佛。
2、說度人:
度化他人有兩個重要的方法,就是批評和教育。批評和教育都要把握尺寸: 攻人之惡毋太嚴,要思其堪受;教人以善毋過高,當使其可從。 改過遷善、提升靈性可以說是人類亘古不變的追求,哲學、心理、倫理、因果、宗教、科學教育就從這裡展開。對自己是這樣,幫助別人也是這件事情。指出別人的過失,教導人向善,互相指正促進就非常有必要了。但是凡事都有分寸,不能過分,否則不但起不到作用,還會產生反效果。這一條就是告訴我們批評惡行和教人行善的尺度把握。否則言辭過激就會起到負面作用。君看《地藏經》裡講行菩薩道時,要做到軟言慰喻呢,菩薩四攝法還有個“愛語”呢。相互交流佛法更是如此,要以愛心愛語為前提呢。只有這樣才能達到相互觸進和相互提高。南無阿彌陀佛。
3、快樂分享:
法法第一,門門可入。歸元無二,方便多門。應機說法,普度眾生。千經萬論,修行徑路。標月之指,渡人之舟。隨緣行修,切莫執著。死在句下,文字纏縛。未達彼岸,不捨船筏。未見明月,還需用指。切莫狂傲,不學教理。從性起修,全修在性。普提本真,非從外得。約體而言,無修無證。約用而言,有修有證。冰不加熱,如何化水?木頭不燃,何能出火。若不修行,何能成佛?說到究竟,有之與無,即有即無,非有非無,離即離非,是即非即。離一切相,即一切法。一切言語,皆為戲論。四句百非,開口便錯。百千法門,盡在自心。身口意三,但莫染污。如是心淨,解脫歸元。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