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是唐益庵先生講述的:
清鹹豐癸丑年(1853),台灣匪徒作亂,我幫助徐樹人觀察使及裕子厚太守操演籌劃軍務。後來叛逆首領被擒後,南北路便次第平定。當我整軍乘船返回時, “小刀會”匪徒又在漳州廈門一帶倡亂。捨弟唐均(升庵),以福建上杭知縣身份,隨從瑞瑸(字文仲)都轉運使,率兵平討廈門,我時刻都在擔憂捨弟的安危。
有一天,適巧有轎夫四人,抬一只大鼋出售,先到經歷廳,要求售價洋銀四元,經歷官張君要給半價,轎夫不允,又抬到我住所。我剛巧外出,我的妻子出價如張君,轎夫抬起要走。這時,鼋突然淚下涔涔,鼋體忽然變重,好像不願離開,妻子憐憫,便照原價購買。
次日,雇一小舟,選了誠實可靠的方姓僕人,載到海邊放生,鼋體似乎又忽然變得很輕,兩人便可抬走。這時,我便向鼋默祝道:“你既是有靈性的動物,捨弟現在瑞瑸都轉運使軍前當差,如果你能為我帶來一信,庶幾不負我買你放生的心意。”當時是九月八日,到了海邊投入巨浪中,鼋再三回顧,好像在表示感謝,然後消失於巨浪中。經過一月,忽然接到捨弟的書信,信上寫正是九月八日發出的。
由此可見,身形巨大的甲殼動物,雖是低等物類,然而其身體巨大,其性也靈。起初大鼋落淚,是因怕死乞憐,接著體重減輕,是因欣獲生機,使人便於運載。一紙家書,而時日正巧相合,而且沿途不受阻擾,哪知不是鼋受我默祝,暗中助佑所致。比起古人雁帛傳書,豈不是更為奇異?因此記述於此,以廣勸世人,多行放生。
以鷹翼四餅,買鼋命一條,仗此方寸恻隱之心,遂得弱弟平安之報,理固如是,事豈尋常。(《勸戒錄類編評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