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在捨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有一天,世尊帶著侍者阿難入城乞食。世尊身上所穿的袈裟,有少許磨損,尚未修補,欲藉此因緣讓眾生培福修慧,度化應度的眾生。佛與阿難乞食結束後,就要返回精捨。有一位婆羅門,一路跟隨來到佛所,向佛恭敬地頭面頂禮,當他看見佛的容顏殊特莊嚴,心生景仰,但見佛身上的袈裟有少許破損,便希望發心布施供養,於是他回到家,割截家中僅有的少許上好白氈,供養佛陀,並向佛禀白:“懇請如來,接受我這塊白氈的供養,用來縫補您袈裟上破損的地方。”佛隨即收下白氈,婆羅門見到佛接受供養,非常歡喜踴躍無量。佛即為他授記:“你於未來二大阿僧祇百劫之中,當得作佛,神通自在,相好莊嚴,具足如來十號的果德。”佛授記後,婆羅門便歡喜離去。
捨衛國的豪賢、長者、居士們,聽到這個消息,都這麼想:“為何世尊接受婆羅門少少的布施,卻給予如此大的祝願?”然後,他們各自都為如來破損的袈裟,供養上好的布料,或作種種的衣供養佛陀。
阿難請教佛陀:“不知世尊過去修何等善行,能令一切眾生歡喜布施供養衣服?希望佛慈悲為我們宣說,令我們了解其中的因緣。”世尊說:“你們要用心善聽,我將為你們宣說過去的因緣。”阿難回答:“是的,我們必當善聽。”
佛告訴阿難:“在過去無量無數阿僧祇劫時,正值毗婆屍佛出現於世,他的常隨弟子有九萬人之多。那時,有位國王名叫槃頭,他的一位大臣,發心請毗婆屍佛及眾僧接受他三個月的供養,佛即許可。大臣既獲得佛的應允,隨即回到家中,辦理一切所要供養的物品。
然而,槃頭王也想要供養毗婆屍佛及眾僧,於是來到佛所,禀告佛陀:‘我想要三個月供養如來及比丘僧眾。’佛就告訴槃頭王:‘可是,我先前已接受大臣之請求,諸佛菩薩之法:既答應居士之請求,不應中途違背。’
槃頭王回到王宮,告訴那位大臣:‘現在佛住在我國,我想作供養;但是,佛說你已祈請;如今你可否把供佛的機會先讓給我,等我供養完畢後,你再供養佛。’大臣回答槃頭王:‘假使大王能保證我身命平安,又能保證如來常住於此世間,並保證令國家長治久安、無災難禍患;國王,如果你能保證做到這些事,我願意打消原先的打算,讓國王先供佛齋僧。’槃頭王暗自思忖:‘我無法保證辦得到這些事。’於是,他對大臣說:‘那麼,改成你先供養佛一天,接著再換我供養一天。’大臣答應了這個辦法,與國王兩人輪流互設齋會,供佛齋僧,滿足了各自的心願。那位大臣並為毗婆屍如來辦置三衣,供養豐足,還供養九萬多位比丘們每人一件七衣。
阿難當知!當時,以上好衣服供養毗婆屍佛及僧眾的大臣,正是我的前身;正因為我生生世世修福、培福無有厭足的因緣,如今自己得這些福報,今悉自得,終不唐捐。”
當時,阿難與諸與會大眾等,聽聞佛陀的開示,歡喜勤修善法、培諸福德之業,人人歡喜踴躍,發願頂戴奉行。
本文摘自《賢愚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