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學佛之人,就是始終將去除自己心相續中的貪嗔癡等煩惱作為人生根本目標的人。實際上,去除貪嗔癡等煩惱和成佛是兩種完全等價的說法。貪嗔癡等煩惱猶如灰塵,障蔽了我們本有的猶如明鏡般的光明佛性,如果我們能夠去除一分內心的貪嗔癡,那麼心性本有的光明就會顯露一分,與此同時安樂也會增加一分、痛苦也會減少一分;如果一個人徹底去除了內心的貪嗔癡等煩惱,則其本具的光明佛性就會完全顯露,此時這個人就得到了無上菩提之果和究竟的大安樂。
一個立志斷除煩惱、成就無上佛果的人須知,煩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對“色聲香味觸法”六境之後,在自己的意根中生起的。凡夫面對如意的外境時,心中就會生起貪心;面對不如意的外境時,心中就會生起嗔心;面對既非如意也非不如意的外境時,此時雖無貪嗔之心,但愚癡之心卻持續不斷地存在著。所以,要想斷除煩惱,我們必須學會對境練心,將種種對境轉為道用。例如,面對別人的非理辱罵,如果我們能夠不讓嗔心生起,或者內心不但不生起嗔心,反而對辱罵我們的人生起和嗔心完全相反的大悲心,這就是將別人的辱罵轉為了道用;面對別人的種種贊揚,心中並不沾沾自喜,而是如如不動,虛懷若谷,這就是將別人的贊揚轉為了道用;面對種種對境,按照《金剛經》所說,作“夢幻泡影、如露如電”觀、或者作淨土觀,這也是將種種對境轉為了道用。總之,面對世間的一切順緣和逆緣,“利、衰、毀、譽、稱、譏、苦、樂”等八風,我們都可以將其轉為道用。一個學佛之人,只有學會將種種對境轉為道用,才能將佛法融入生活,才能學到真正的佛法、並嘗到佛法的甘露妙味。所以,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覓兔角。”
那麼,如何將放生轉為道用呢?放生者須知,對於那些身體被系縛並即將要被宰殺的眾生,用金錢贖回其身體,並放歸大自然,這只是外義層次的放生。讓自他一切眾生,認識自己心相續中的煩惱及其過患,並學會用戒定慧的方法斷除煩惱,使自他一切眾生的心靈從煩惱的系縛中解放出來,這是內義層次的放生。如果我們能夠在外義放生的形式中,灌注內義放生的真實內涵,那麼我們就能將外義的放生轉為道用。為此,在放生時,我們應當發願,依靠今天解放被放眾生肉體的善舉和為它們念誦經文、佛號和咒語的緣起力,將來能夠度化這些被放眾生,使得它們從自相續的一切煩惱中解放出來,這是利他的內義放生。另外,在放生之時,努力去除自己內心的煩惱,是自利的內義放生。
首先,借助於外義的放生,我們可以調伏相續中的貪心煩惱。來此參加放生,我們需要花費幾個小時的時間,在這幾個小時內,我們需要放棄在家裡舒舒服服享受的機會,來關心其它眾生的苦樂,所以來參加放生可以減輕我們對“自我享樂”的貪心;我們掏出金錢去購買即將被宰殺的眾生,這種布施的行為可以有效減輕我們對金錢的執著和貪心;經常放生,我們內心對肉食的貪心也會越來越弱。有位參加放生的師兄對我說:“我平時對金錢很執著,甚至買一些小東西都會考慮半天,有時雖然購買到了自己想要的東西,但內心卻無端地為購物時失去金錢而痛苦。自從經常布施金錢放生,我發現自己對金錢的貪心明顯減輕了,我常想:‘我能為素不相識的魚兒花費金錢,為什麼為自己和家人花錢時卻感到不舒服呢?’所以,現在花錢的時候,我很少會為失去金錢而痛苦了!”從這位師兄的布施體驗中可以看出,造成我們痛苦的本質原因並非是缺錢,而是我們內心對金錢的深深執著,如果我們能夠調伏相續中的貪心,則痛苦從何而來呢?
其次,借助於外義的放生,我們可以調伏相續中的嗔心煩惱。放生可以培養我們的慈悲心,而慈悲心和嗔心是兩種格格不入的心念,一者增上,則另外一者必然減弱。當我們對一切眾生都充滿真誠的慈悲時,則對眾生的嗔心又將從何而起呢?仔細觀察我們內在的嗔心煩惱,它不知摧毀了多少人的安樂,如今嗔心這個“盜賊”還潛伏在我們內心深處,當外境稍微有點不如意時,這個“盜賊”就會一躍而出,將我們內心的寧靜和祥和無情地奪走,並同時會驅動我們的“身口”,給他人也制造無盡的痛苦。嗔心煩惱生起的一剎那,就會摧毀我們很多劫以來辛勤培育的善根,使我們變得像毒蛇一樣可怕。所以,向嗔心煩惱開戰,降服內在的嗔心,是修行人的當務之急。如果我們經常參加放生,內心的慈悲自然就會增上。我們應當常想:對素不相識的魚兒我們尚能耐心地利益,那麼對自己身邊的親人所做的一些看上去不合理的事情,我們為什麼不能包容、並用寧靜安詳的心對待呢?
其次,借助於外義的放生,我們可以調伏相續中的癡心煩惱。每一個眾生都具有空性和光明的佛性,可是我們對這一點卻渾然無知,這主要是由於我們心相續中存在癡心煩惱的緣故。例如,當我們熟睡或悶絕時,對外境的一切都一無所知,此時我們的心裡並非沒有任何心念,而是有一個很微細深沉的愚癡心念正在持續不斷地存在著。事實上,當我們醒著的時候,這個愚癡心念也持續不斷地存在著。然而,可悲的是,我們絕大多數人對心中障蔽光明佛性的愚癡心卻熟視無睹。在放生的時候,當我們念誦般若心經和佛菩薩的心咒時,平時修行有素的人就會立即用般若空性的利器向自己內心的愚癡煩惱開戰,而不明白空性義理的人也將在內心積累起調伏愚癡煩惱的資糧。
如果一個人在進行“外義放生”的過程中,始終不忘行持“內義放生”,那麼這個人就是真正通達了放生真意的人,這個人也一定是走在了解脫正道上的修行人。相反,如果將自己的煩惱放置在一邊,不以去除內心的煩惱為目的,僅行持外義放生,那麼放生就會成為“影像佛事”。
解放生命——將輪回中一切有情的心靈從被貪嗔癡等煩惱的系縛和惱害中徹底解放出來,這是諸佛菩薩出現於世間的唯一原因,是吾等大師釋迦牟尼佛所宣說的所有教法的唯一目的。所謂的解脫生死、出離三界輪回,並非是我們的身體從三界輪回中消失,而是指我們的心靈已經徹底擺脫了貪嗔癡等一切煩惱的系縛。當我們明白這個道理之後,就會堅定不移地將外義的放生轉為道用!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