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代,孔子的弟子高子羔在衛國當刑獄官的時候,有一次在執行囚犯斷足的刑罰的時候,他心中感到很憂傷。所以這個高子羔他也是很慈悲,不忍心,因為這是一個很殘忍的酷刑,把囚犯的腳把它砍斷,所以他也是心裡很悲傷、很憂傷。那麼後來遇到蒯瞶之難的時候,子羔他逃離衛國,剛好遇到被他斬斷腿的這個人守門。守門的人告訴子羔說,城牆那邊有一個缺口。子羔說,君子是不能跳牆的。然後又說,那裡有一個孔洞。子羔說,君子是不鑽洞的。又說,在那裡有一個房間。於是子羔就進入裡面,而追殺的人找不到只好回去了。
所以你從這個地方可以看出,孔子的教學是很成功的,為什麼呢?你看子羔他在這個危難的時候,身心在危險的時候,他還記得這個禮,會守住這個禮,不跳牆、不鑽洞的。子羔就說了,他說,我當時親自斬斷你的腳,你現在還讓我有三次逃離被追殺的機會,是什麼原因呢?被斷足的這個人說了,他說,我被砍斷腳,那是我應得的罪,你在臨場執刑的時候,心中感到難過,難道你有私偏於我嗎?所以你看子羔當時在要執行這個刑的時候,他「愀然」,就是他很憂傷,這個犯人他也看得出來。所以他說其實你天生是個君子,你才能做出這樣的憐憫舉動,所以今天才能使你免於被追殺的災難。
這個地方我們看出高子羔當時,他在執行「刖囚足」,斷足的這個刑的時候,他因為臨刑前「愀然」,就是很憂愁,但是後來卻是救他的,是這個犯人救他的。所以這個地方我們引用老法師的開示,就是說,因果它是通三世,你看當時他砍他的時候,就是過去世了,那他憂傷的時候,是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都在這個三世裡面就顯現因果,所以因果通三世,在這一世就看到果報,所以業報皆自招。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百六十六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