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官救吏(《宋史》)
宋朝紹興年間,廬陵的周必大,監管臨安和劑局(藥品),發生火災,延綿燃燒民房。典守吏(保管人)應當死罪,周問吏:“假如火是因為官員的失誤,應當得什麼罪?”答:“不過撤職罷了。”周就自己承擔罪名,被撤職罷官,吏也就免死了。周回家見岳父,岳父因為他丟了官職,不待見他。這時正好下大雪,童子打掃庭院時,忽然想起昨夜曾夢見掃雪迎宰相,因此留周住並善待他。後來周考上博學宏辭科,做官直到宰相,封益國公。
[按]自己的罪,世間人還要嫁禍給別人,何況是他人的罪,而反肯引禍上身,並且因此丟官職呢?宰相的度量,確實不可測量啊。
贖罪得子(《懿行錄》)
明朝廣平的張繡,家中貧窮沒有兒子,他有一空壇,存錢十年,壇子才裝滿。有鄰居生了三個兒子,因犯罪要流放,打算賣掉妻子。張恐怕鄰居妻子走了三個兒子流離失所,就把所有存錢拿去贖回鄰居妻子,錢還不夠,張的夫人又用一簪子湊夠數目。當晚張夢見神抱一佳兒送給他,於是生下兒子國彥,後來做官做到刑部尚書。張的孫子我續、我繩,都是省級官員。
[按]愛別人的兒子,於是自己得貴子,那麼害別人的兒子,什麼結果就可知了。
“矜孤恤寡”
[說明]孤就是沒有父親,寡就是喪失丈夫,都是弱勢可欺的。這種情況不憐憫不同情,正所謂沒有恻隱之心啊,還可以為人嗎?我的能力不夠,但應當存有憐憫的念頭;我力所能及的,務必應當盡到憐憫的實際。憐憫不必一定要費錢財,比如告訴別人不知道的,教導別人不會的,告戒別人不可以的,甚至為別人排憂解難,申冤昭雪都是憐憫啊。下附征事(三則)
矜恤交至(《言行錄》)
宋朝的范文正公掌管越州,有叫孫居中的,死在官任上,他兒子幼小家中貧困,難以回到家鄉。范用自己的俸錢(工資)為他准備船只,又派吏員送回,並作絕句詩一首,給吏員說:“路過關口,就把我的詩拿出來展示。”詩說:“十口相依泛巨川,來時暖熱去淒然;關津不用詢名氏,此是孤兒寡婦船。”因此孫全家能到達家鄉。
[按]孤寡的人,往往受欺負,扶弱鋤強,全靠仁者。
為主存孤(《懿行錄》)
明朝的李崧,是龔氏奶媽的丈夫。奶媽死了,她哺育的小兒錫爵,五歲就成孤兒,家奴想殺害小兒占有他的家產。李連夜背著小兒逃走,到了城門,門關閉了。李跪著大哭,看守城門的人同情他就放他出去。李在雪中走了五天五夜,投奔到小兒的外祖父沈氏家。沈見李撫兒有恩,很感動,所以他家的僕人,李都能使喚,有時殘羹剩飯,不能讓李吃,但李終究不願意改變自己的待遇。錫爵後來成了進士,不忘記李的恩,而李繼續勞作,如窮困時一樣。錫爵要子孫世世代代祭祀他,不改變。
[按]要報李的恩,應當修福事超度,才能受益。如果只是說祭祀而已,那他能不能享受得到,就未必啊。不能像世俗所知了,不過如此。譬如兒童,當他忿怒時,極大的分量,也不過是啼哭而已,除了一哭,難道還有其他特長嗎?
逼孀現報(匯纂《功過格》)
崇祯末年,吳江的居民張士柏,他的妻子陳氏,少年守寡並且堅持貞節。張士柏的兄長張士松,想把她賣給鄉裡土豪徐洪為妾,估計她的志節不可改變,就設計強拖到船中,陳氏大哭,凜然不可侵犯。陳的父親陳俊告到縣裡,縣令章某,睡大覺不審案,再去投告直指官路振飛,徐洪又賄賂某宦官,編造謊言,反而誣陷陳犯了罵夫律,關進獄中。陳極度悲憤,絕食三天。這時司理官來,聽說陳的冤情,帶陳去見直指官,陳哭訴並當場自殺。路馬上下堂行禮,答應雪冤,陳才閉上眼。路當天就向上級寫報告,張士松、徐洪,當場打板子打死在大堂上,其他凶犯輕重都定罪了。縣令被撤職趕走,告辭離任上船後,滿船都是鬼聲,第二天就死了。受賄賂的某宦官,突然生病變啞,終身不能說話。
[按]這事有傳記挽歌流傳,都感歎那報應的快速。
“敬老憐貧”
[說明]老年,是人不能避免的,但也是最可以傷感的啊。頭上是兩鬓斑白牙齒脫落,身體是骨頭外露皮肉粘連;筋如繩索,背如彎弓,種種的不堪回首。視力又昏,聽力又重,常常起身坐下須要人助。所以見到老人,只應當生起尊敬心,不應當生出厭惡心,若是那厭而不敬,老年轉眼就到你了;若是那敬而不厭,老年也不再到你了。
傷感的是貧窮啊!人家都是美衣豐食,而他卻是饑寒交迫;人家都是心曠神怡,而他卻是困苦不堪。雖然貧窮的根源,也是他自作自受,但如果有能力可救而不救,不就使後人又可憐後人嗎?周濟他的貧窮,是憐憫他的眼前;勸他布施,是憐憫他的身後。下附征事(二則)
牛殺三人(《法句喻經》)
佛在世時有個商人,名叫弗迦沙。因為進羅閱城,在城門內,被一母牛頂死了。牛的主人害怕,趕緊賣掉那牛。買牛的人牽牛喝水,牛從他身後又頂死了他。買牛的家人很憤怒就殺了牛,然後賣掉牛肉。有一農人,買了那牛頭去,偶然在樹下休息,把牛頭掛在樹上。須臾間繩子斷落牛頭掉下來,農人也被牛角扎死了。當時瓶沙王拿這事去問佛,佛說:“往昔有三個商人,借住老婦人的房捨,應當給房錢,而這三人因為老婦孤獨無靠,等老婦外出三人就偷偷跑了。老婦追蹤找到他們,三人罵道:‘我們先前已經給錢了,為什麼還要?’老婦無可奈何,只有徹骨的怨恨,詛咒說:‘願我將來有機會,一定殺了他們。’那時的老婦,就是今天的母牛啊。三個商人,就是弗迦沙等三人啊。“
[按]這是老而貧窮的人啊。既欺負別人老,又欺負別人貧窮,說的就是弗迦沙等三人了。因緣會遇時,不償還等什麼?
鬼能止焚(其親面述)
杭州的袁午葵,生平好布施。當時三藩叛亂,浙中被搶掠的婦女很多,袁曾用所有財力去贖回,又多印經驗良方,以及格言因果等勸化世人。康熙五年,袁有婢女煮茶,把熱炭藏在木桶中,火性沒有熄滅,而桶放在樓上的床旁邊,人很少到那裡。袁雖然有女兒生病躺在隔壁,也不知道這回事啊。這時生病的女兒忽然見到亡故的老婦,白天現形,用指甲刺她的臉,大為可怕,就尖聲大叫,於是家人都趕來,就見到桶已燒成灰,床也燒成半焦,眼看就有燎原的火勢,因而大家一起把火撲滅了。原來亡故老婦初來時,已經六十歲了,袁因為她沒有兒子,就安撫留下她。過了幾年,她丈夫也來靠袁供養,袁又留下他,老兩口很感激袁的恩德。他們死時,都有八十歲了,知道的人都認為老婦現形是來報德的等等。
[按]這也是老而貧窮的人啊。既憐惜別人老,又照顧別人的貧窮,使他們夫婦都得到滿足,陰功不也很大嗎?
“措衣食周道路之饑寒”
[說明]饑寒並且在道路上,與在家的困窘懸殊了。如果不是旅途中的人,資糧匮乏,遇到患難的事,左右為難;那麼他對於衣食,實在是有得到就生存,得不到就死亡的趨勢。如果能周濟他,那我的花費有限,而他的受惠就無窮了。下附征事(二則)
餓夫酬德(《左傳》)
晉國的趙宣子,在首山打獵,見翳桑地方有饑餓的人,知道他三天沒吃飯,就給他食物。那人吃過後,留下一半,問他何故,答:“想帶給老母親罷了。”趙讓他吃完,另外再給他一份食物。後來靈公要殺趙,埋伏殺手並且在門內打斗,趙幾乎被殺死,忽然有武士,倒戈救他出去。趙問武士為什麼相救,答:“翳桑的饑餓人。”問他姓名住址,不告知就走了。有認識武士的人,說:“這是靈辄啊。”
[按]一頓飯食的恩德,可以免除一死。一件布袍的感情(戰國時,范睢曾是魏國中大夫須賈的門客,被須賈毀謗,幾乎被鞭打死。逃到秦國,更名為張祿,成為秦國相國。後來須賈出使秦國,范睢穿著破舊衣服去見他。須賈可憐他,取了一件粗布袍子送給他,不久知道他是秦國的相國,大驚請罪。范睢因為須賈送粗布袍子,有眷戀故人之情,所以放過了他),完全可以活命。誰說捐獻衣食,只是周濟道路的饑寒呢?
速得貴子(《功過格》)
馮琢庵的父親,生平好行善事。隆冬的早晨外出,路上遇見一人,倒臥雪地中,用手摸他,已經凍僵了。解下自己的裘衣給他披上,並給他飲食,照顧十分細致。不久,馮父夢見東岳大帝說:“你本來沒有兒子,因為救活人命,出於至誠心,上天特命韓琦來做你兒子。”後來生了馮琢庵,名字就叫琦。少年聰穎,二十歲進入中秘省做官,三十六歲就是陪點相位(禮部尚書)。
[按]我縣向來有同善會,除了救濟錢以外,每到冬天又買舊棉衣,送給隆冬沒有棉衣的人。這事的起始,是浙中袁午葵提倡的,後來袁回浙中,接著效仿他的人,只有高子甸九輩,幾人而已。
“施棺椁免屍骸之暴露”
[說明]“皮包血肉骨纏筋,顛倒凡夫認作身。到死方知非是我,空留穢狀示他人。”這是凡是有形軀的人的通病啊。人或者不幸而家徒四壁,殡葬沒有錢,或隔三天、五天,或正當六月、七月,種種腐敗的情形,真是有不可聞,不可見的。這種情形布施他棺材,掩埋他自己急切想掩埋的形骸,哪裡只是死者有知,因此報答呢?推想那掩埋屍骸的念頭,凡是恐怕別人見到聽到的事,都應當代為包容了。下附征事(二則)
掩骸現果(《功過格》)
元朝會稽的唐珏,家中貧窮教書為生。戊寅年,元朝要發掘趙氏的陵墓,至於殘肢斷體,亂扔在草叢中。唐聽說後痛憤,就變賣家產,得到數兩銀子,把鄉裡少年都灌醉,然後悄悄告訴他們掩埋趙氏遺骸的事,眾人聽從。事後,唐的仁義就出名了。第二年乙卯正月十七日,唐忽然坐著昏死過去,良久才醒來,說是到了一殿,上面有王者打扮的人,下來行禮說:“謝謝先生掩埋遺骸,應當有回報。先生本來命很薄,貧窮沒有妻子和兒子,現今忠義感動上天,天帝命令賜給先生伉俪,兒子三人,田三百畝。”唐拜謝出來,就醒了。這時會稽有袁俊齋來,剛下車,為兒子求老師,有人推薦唐,袁知道唐有善舉,特別禮敬。代唐辦理婚姻的事,唐就娶了國公的女兒,繼承了已故國公的良田,一切費用全都是袁出的。後來果然生了三個兒子,都如神說的一樣。
[按]崇寧三年,朝廷要求各州縣,選擇空曠不長草的高地,設置漏澤園(專埋無主屍骨),凡是寺院道觀有寄留的骸骨,全部埋在其中,並設置僧捨,作為超度的場所。洪武年間,朝廷也曾做這樣的事,成為法令。我又見到姑蘇城內西北角,築造石室二間,牢固無比,中央各開一窗戶,僅有一尺,作為放屍骨的進口。而又在各個窗戶塗上顏色,分別僧、俗、男、女,名叫普同塔。如果有仁人君子,能仿效而實行,陰功很大。
作子酬恩(《功過格》)
尚霖是巫山縣令,有縣尉李鑄,病死了。尚捐錢送給李的母親,並把李的遺體送回河東,又訪查好人家,出嫁李的女兒。有一天夢到李像活著一樣,下拜流淚說:“大人本來沒有兒子,感大人的恩,已極力請求天帝,讓我能成為大人的後代了。”當月,尚妻果然有孕,第二年解除官職回家,又夢見李說:“我明天就生了。”第二天果然生了,因此名叫穎。尚孝友敦厚,官升到寺丞。
[按]所謂子償父債啊。李鑄的前生,也必定修有德,所以能報恩,而且仍然享受富貴。不然茫茫業海中,自己顧自己還來不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