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悟,古人所用的教學理念教學方法都是走開悟的道路,跟現在人不一樣。現在是講廣學多聞,教你看得多、記得多,所謂記問之學。記問之學,連孔夫子都不以為然,《論語》裡頭有說,「記問之學,不足以為人師也」,可見得從前人請老師,不找記問之學的。現在完全變成記問之學,到哪裡去找開悟的人,太難了。但是我們要培養,一定要培養開悟的,才能把佛教再救起來。什麼樣的人能開悟?得有先天條件,先天的條件就三個,第一個老實,第二個聽話,第三個真干。具備這三個條件的人,有開悟的可能,可不能把他放棄,要幫助他。老實、聽話、真干,這是德行,這也是智慧。這樣的人,他必定具備佛家上所說的,三皈、五戒、十善,他一定具足,這就有福德的人,有智慧的人。要用中國儒家的倫常道德來說,他一定具足五倫五常、四維八德。這四科把它歸納起來,重復的去掉,實際上就十二個字,具足這十二個字,這是中國人。這十二個字是「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仁愛和平」。有這樣的德行、有這樣的修養,加上他真干,他能把這些德行落實在生活,落實在工作,落實在處事待人接物,這樣的人就可能,他要是遇到緣,遇到世間的緣,儒家這個緣,他能成聖成賢;遇到大乘佛法,他就能成佛作祖。需不需要其他的基礎?不需要。
我們在中國看到惠能大師,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具足這三個條件,老實、聽話、真干,生活,待人接物,他謙虛恭敬真誠,用真誠心、恭敬心、清淨心,他就能成就,這些他具足了。所以他能夠跟五祖忍和尚,我們在《壇經》上看到,實際上他跟五祖忍和尚只見過兩次面。第一次是有人介紹,你到黃梅去參訪五祖,跟他學習。他到黃梅見到五祖,五祖問他,你來想學什麼?他說我來學作佛。他是真的,他不是開玩笑,他是要來作佛的,這個對話都在《壇經》前面。五祖分配他的工作,知道他是樵夫出身,還干老本行,到碓房裡面去舂米破柴,干這個工作。
他在黃梅住了八個月,我們在《壇經》記載裡面,發現他很老實,因為神秀寫的偈子貼在牆上,他不知道在哪裡,要請人帶他去看,這就他老實。要是一般不老實的,這寺廟不會太大,拐拐角角上早就搞清楚,摸清楚了。怎麼搞了八個月還不清楚,這就說明他老實。五祖叫他工作,柴房,他的工作就是那個地方,沒有離開過那個地方,這麼個老實人。他聽神秀的偈子,知道沒開悟,把這個偈子改了,這引起一些人轟動了。五祖趕緊出來,看到,把他偈子擦掉,告訴大家沒開悟,讓大家平息下來。
到下午五祖巡寮,巡寮就是這個寺廟裡頭,所有地方都去看一下,巡寮。實際上巡寮是幌子,最重要的是要找惠能。到柴房,他正在舂米,問他米舂熟了沒?他們兩個在對話,禅機,別人聽不懂。他回答,早就舂熟了,就差篩,還沒有篩一篩,就欠了這一道,最後這一道手續。那意思就是說他早就見性了,就開悟了,等待證明,等待老和尚給他做證明,就差這一著了。所以老和尚拿了拐杖,在他碓上敲了三下就走了,這是告訴他,三更,半夜三更到方丈室找他,旁邊的人都不知道,只有他們兩個人能會意,體會到。
他半夜三更去了,第二次跟祖師見面,祖師在方丈室裡頭給他講《金剛經》,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大概還不到一半,他就開悟了。悟的什麼?見性了。性是什麼?他說了五句話,「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滅;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無動搖;何期自性,能生萬法」。五祖聽到這裡,好了,別說了,別說了,衣缽就給他,打發他趕緊走。早就預備好了,租了船,預備好,讓他上船,就走了。都有神通,都清楚。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年紀很輕,二十四歲,傳衣缽的時候二十四歲。五祖告訴他,去找個地方躲藏,不要讓人知道。
躲藏十五年,十五年之後,這風平浪靜了,大家把這個事情也淡忘,也不再追究,這人失蹤,不見了。十五年後,冒出來了,在現在的廣州光孝寺。光孝寺的方丈和尚在講《涅盤經》,印宗法師,他坐到最後聽,坐最後旁聽。遇到兩個出家人在爭論,外面旗桿上掛的幡,一個和尚說,你看外面風動;那個和尚說,幡動,不是風動,他們兩個在爭,一個說幡動,一個說風動,爭論不休。他在當中插一句話,也很謙虛,說仁者,仁者是對菩薩的尊敬,仁者,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仁者心動。這一說出來,大家都很驚訝。
印宗法師講完經之後下來,問他,聽說衣缽,五祖的衣缽傳下來,他說是不是你?他就承認了。他說請衣缽出來大家看看,把衣缽展示出來。這個時候六祖惠能大師就拜印宗做師父,給他剃度,印宗是惠能的剃度師。剃度之後,印宗再拜惠能大師做傳法的師父。你看印宗謙虛,印宗真的護法,如果沒有印宗,能大師要出來,要讓別人知道他,很難。所以我們想到,印宗也是菩薩化身,絕對不是凡人,有這麼大的雅量,收了他,回過頭來就拜他為師,中國人講水漲船高,他這個一抬舉,六祖的聲望就大增。這就是要開悟,不悟不行。
悟怎麼開的?悟在放下。我學佛,我二十六歲親近章嘉大師,章嘉大師教我看破放下。看破,了解事實真相,真相了解之後,就得放下,為什麼?真相是假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是真相;「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是真相;「一切法無所有,畢竟空,不可得」,這是真相。佛經上講真相的經句子太多了,你搞清楚之後就得放下,假的,不是真的。
一句佛號能明心見性。近代,我們這一代,海賢老和尚,南陽來佛寺的老和尚,一百一十二歲往生,自在往生,二O一三年一月往生的,這兩年多以前。這個人跟惠能大師一樣,他二十歲出家,不認識字,沒有念過書。他的師父我們相信是再來人,不是凡人,為什麼?師父認識他,知道這個人將來會成就,會成就,就是將來能證得明心見性。就如同五祖認識惠能,一見面就認識,怕人嫉妒障礙要整他,所以把他放在碓房裡面做義工,每天舂米破柴,他在那裡修禅,那就是他的修行方法,等待真正徹悟,再去找他。海賢老和尚的師父,傳戒法師,那是個明心見性的人,要不然他不認識,給他剃了頭,就傳他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囑咐他一直念下去。後面還告訴他一句話說,明白了,意思是真正大徹大悟,「明白了,不能亂說,不能說」。
我看他的光碟,看《永思集》,看了幾十遍,我能看出來。他念佛得功夫成片,頂多三年到五年,也就是他二十歲開始念佛,也不過就二十三、四歲,不會超過二十五歲功夫成片。功夫成片就有資格往生,如果自己還有壽命,不要了,跟阿彌陀佛去,阿彌陀佛肯定來接他。只要到功夫成片,阿彌陀佛一定會現身,給你送信息,你心就定了,你不會再懷疑,你會勇猛精進。還有很多人,見了阿彌陀佛就不放手,多,不在少數,機會太難得了,壽命不要了,要求阿彌陀佛現在帶我往生,佛很慈悲。所以我們看《淨土聖賢錄》、看《往生傳》,裡面許許多多人都念佛三年往生,那絕對不是他的年歲,他不要了。有些還有壽命的,他對經教了解清楚,真正了解透徹的話,他可以不願意早往生。為什麼?此地修行比極樂世界修行還來得快,還殊勝。為什麼?這邊障緣很多,極樂世界沒障緣,所以它就比較緩慢。
海賢和尚沒有,我相信他在二十五歲的時候,得功夫成片;往上提升,事一心不亂,我相信他總在三十歲左右;理一心不亂,明心見性,我相信不超過四十歲。人老實,佛所說的條件,他身上統統具足,真誠、清淨、恭敬,恭敬裡頭有謙虛,這我們都看到。他自己透了信息給我們,也偶爾透一句話,不注意的人不知道。我什麼都知道,他這樣說,我什麼都知道,我只是不說。什麼都知道就是明心見性,不是明心見性,不可以說這句話,說這句話是大妄語,那是阿鼻地獄。什麼都知道,佛法、世法,你去問他,他都知道,他沒有不知道的。經典沒念過一次,沒念過一次經,也沒有聽過一次講,你把經文念給他聽,他會講給你聽,他講的決定沒錯。在我們這個時代,還出現這樣的人,太難得了!禅宗在唐朝時候出了個惠能,淨土宗在今天,出了一個海賢老和尚。
他是開悟之後,接受阿彌陀佛的囑咐,他很多次要求佛帶他往生,佛告訴他,你修得不錯,在這個世間多住幾年,給學佛的人做個好樣子,特別給念佛人做好樣子。所以他住世是表法的,我們相信一百一十二歲,不是他本來壽命,本來壽命應該跟他的同參道友差不多,七、八十歲。能夠活到一百一十二歲,這是阿彌陀佛加持的,阿彌陀佛要他來表法,要他來護持淨宗,他這個任務做到了。
佛一定是跟他約定,當你看到有一本書,這本書就是《若要佛法興,唯有僧贊僧》,宏琳法師編著的,你遇到這本書,佛就來接引你往生。所以他在二O一三年一月遇到這本書,歡喜得不得了。有人帶了一本書到來佛寺,他就問人這書叫什麼名字,人家告訴他,他馬上穿袍搭衣,捧著這本書,主動的要大家給他照相。這是他一生從來沒有過的,他照相都是被動的,沒有主動要求人給他照相。這個照相照完之後三天他就往生。這我們想到阿彌陀佛給他約定的,見到這本書佛就來接引,自在往生,沒有病苦、沒有老苦、沒有死苦。生老病死苦是任何一個人都沒有法子避免的。他一百一十二歲,體力跟年輕人一樣,往生這一天(他晚上往生的),白天還做了一天工,在菜園裡面種地、澆水、拔草,干到天黑。
他預知時至,他不告訴人,他不願意人家送往生。他告訴人,往生要別人助念這不牢靠,我靠我自己就行了,我不需要靠別人。所以他晚上往生。別人感到昨天晚上跟平常不一樣,因為平常老和尚他睡覺睡得早,起來也早。這一天晚上睡覺睡得特別遲,大家都睡覺了他還沒睡覺,還在那裡拜佛,而且還敲引磬,這是不平常的。平常老和尚從來不敲法器的,走的這天晚上敲引磬。到第二天早晨,大家做完早課之後,看到老和尚還沒出來,去請他吃飯,推開門,一看老和尚躺在床上,走了,吉祥臥,走了。你看多自在,為我們示現的,給我們做榜樣。
我看到這個光碟,我告訴大家,我說《無量壽經》點點滴滴,老和尚統統做到了,在他日常生活當中做到了;工作裡頭,他的工作是種地,農夫,做到了,待人接物,他全做到了。所以我讓同學們把這個光碟看作這是《無量壽經》的總結,希望大家每天看三遍,念一萬聲佛號,一年不要中斷。不中斷,這一年你就看了一千遍,看一千遍目的在哪裡?其義自見,你會有悟處,沒大悟有小悟,肯定有悟處。你會對念佛法門堅定信心,堅固願心,這一生決定會成就,決定能往生。老和尚就是給我們做榜樣,這句佛號要怎麼念,淨土法門怎麼修,為我們作證轉,太難得了。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一九二集) 2015/3/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