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往生語錄】往生之事非我等之力,乃彌陀之願力也(二)
法然上人《淨土宗略鈔》雲:
【問:何謂他力?
答:唯一向信阿彌陀佛本願,不顧我身之善惡,思決定往生之念佛,謂之他力念佛。如蠅附麒麟之尾,遠馳千裡;卑夫乘輪王之輿,一日巡四天下,此謂之他力也。又如大石乘船,速到彼岸,此全非石之力,船之力也。如是,非我等之力,阿彌陀佛之力也,此即是他力也。】
“思決定往生之念佛”,內心裡面思惟:我念佛決定能往生極樂世界,因為“一向信阿彌陀佛本願,不顧我身之善惡”,所以對阿彌陀佛本願建立真實信心,內心自然就會流露決定往生,所以每一句佛號的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都是決定往生。
懷疑的人雖然念佛很認真,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但是心中有懷疑,就會這樣思惟:我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往生功德夠嗎?心中會這樣的疑惑。如果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往生的功德不夠,那念兩句佛號往生的功德就夠嗎?念三句的佛號往生的功德就夠嗎?那要念幾句佛號,往生的功德才夠?一句不夠念兩句,兩句也不夠念三句,三句也不夠念四句,那到底幾句佛號才能往生?就會越來越迷惑。因為沒有任何一本經典跟你說,佛號一輩子要念幾句才會往生。
訴諸於淨土法門的源流,我們從法藏菩薩的發願就知道,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並沒有要求我們念佛的數目一定要念多少,所以第十八願的因願文才會用乃至十念,“乃至”這兩個字不定之詞。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乃至十念”就是法藏菩薩對十方眾生要求的修行。十方眾生是法藏菩薩成佛要救度的對象,“乃至十念”是十方眾生往生的修因,所以十方眾生只要造作“乃至十念”的修行,有如此的修因,就能感召阿彌陀佛以“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誓言絕對的救度,所以有因有果。那麼“乃至十念”,就是長在一生的多念,與短在十聲一聲的少念,因為眾生根機有深有淺,得遇六字洪名有快有慢,有的人年紀輕輕一二十歲,就得遇六字洪名,有人到了七八十歲,才得遇六字洪名;有的人平生得遇六字洪名,念佛四五十年,有的人到了臨終快要死了,生命剩下很少的時間,才得遇佛號,他只能念幾句的佛號而已。所以眾生遇法因緣不同,法藏菩薩要救的對象是十方眾生,對十方眾生的根性千差萬別,法藏菩薩當然了如指掌,所以才會誓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絕對的救度。法藏菩薩的用意就是:十方一生多念的眾生,阿彌陀佛當然救度,對於十方眾生之中,有臨終才遇到這句佛號,念十聲三聲一聲就斷氣,生命這麼短促的眾生,阿彌陀佛也不放棄,也絕對加以救度,所以才有臨終少念。因此,用不定之詞“乃至十念”,就是法藏菩薩不要求十方眾生,一定要念他成佛的佛號念多少才會往生,並沒有要求一定要念多少。
所以,往生這件事,不是佛號念多與念少的問題,是對阿彌陀佛名號絕對救度是信心還是疑心?信心的念佛就是往生報土,疑心的念佛就是往生化土。
所,以我們了解,內心思惟決定往生的念佛,就是信心的念佛。所以諸位菩薩,我們是平生之機,不是臨終之機。平生之機就是,我們現在還命存之日,我們還有這口氣在,或許還活個三年、五年、十年、二十年。如果生命剩下三十年,就過三十年的念佛生活;生命剩下三個月而已,就過三個月的念佛生活。所以你活多久佛號就念多少,那就是活的越久念的越多,這樣就是阿彌陀佛本願的念佛。
這段話雖然也是很白話,體會法然上人開示的真義,你會發覺,法然上人教導我們的淨土思想,讓我們在心中確實能放心念佛。
下面就說出三種譬喻,先來看第一種譬喻。
“如蠅附麒麟之尾,遠馳千裡”,蒼蠅雖然會飛,但是蒼蠅要飛千裡之遙,還相當的困難。這只蒼蠅如果附著在麒麟的尾巴,麒麟能夠日奔千裡,蒼蠅不必飛,靠著麒麟的力量,就能夠遠馳千裡。所以他力與自力做一個比較,他力穩當、快速、輕松、自在。我們從人間的交通,從甲地到乙地,距離只要稍遠一點,我們就騎摩托車甚至開車,就要仰仗他力,那麼唯獨念佛往生這一件事情,很多人不了解他力,不了解阿彌陀佛本願,只要一講到他力、講到本願,他連了解都無心,就不願意仰仗他力,這不是非常的奇怪嗎?從我們台灣到香港距離不遠,你就會仰仗他力了,那我們從娑婆人間,到極樂世界,經過十萬億佛土這麼遙遠,我為什麼不會仰仗阿彌陀佛的佛力,這不是奇哉怪哉嗎?這其實只是一個觀念而已。
下面還有第二個譬喻。“卑夫”就是下劣的凡夫,也就是自己無法遠行的凡夫。“乘輪王之輿”,“輿”就是車輛的意思。輪王就是轉輪聖王的簡稱。轉輪聖王有七寶,七寶其中之一就是輪寶,輪寶就是轉輪聖王的交通工具。所以一個下劣無法遠行的劣夫,乘坐轉輪聖王的輪寶,一日就能夠巡視四天下。四天下就是四大部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北俱蘆洲。四天下,你不要看是很小的地方,若從我們這個地球的立場來看,四天下是非常大的范圍,我們地球也只不過是南贍部洲的一小部分而已,也不是全部。南贍部洲就是《地藏經》所說的南閻浮提,所以我們地球在南閻浮提,我們就是南閻浮提的眾生。
一個下劣的凡夫,乘著轉輪聖王的輪寶,在一日就能巡視四天下,靠他力的力量,就非常的殊勝了。這個意思就是,我們凡夫,能夠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極樂世界,也是很不可思議。“此謂他力”。
法然上人說了這兩個譬喻之後,下面再說第三個譬喻。“又如大石乘船,速到彼岸,此全非石之力,船之力也”,這個譬喻很容易懂。一顆大顆的石頭,如果放在水中就會沉下去,放在船上,靠船的力量,就能夠渡過大海,這不是石頭自己的力量渡過大海,是靠船力。石頭就是譬喻我們凡夫,大船就是譬喻阿彌陀佛的願力。
這個譬喻是出自於《那先比丘經》。那先比丘是一位聖賢僧,跟彌蘭陀國王的一問一答之間,彰顯很多佛教的真理。那彌蘭陀國王請問那先比丘一個問題:“比丘整天無所事事,稱念佛號,死後能夠生天,我不信此也。”彌蘭陀國王不相信一個比丘,無所事事,整天念佛,死了之後能生天。在《那先比丘經》,並不是說往生西方,是說生天。但是在祖師大德的注解,都是將生天改為往生淨土。事實上《那先比丘經》的原文是講生天。那先比丘為了要讓彌蘭陀王能了解念佛靠佛力的思想,所以就說了這個譬喻。
那先比丘反問彌蘭陀王:一顆石頭把它安置在水中,會沉下去嗎?彌蘭陀國王當然回答說會沉下去。那先比丘又問彌蘭陀國王:一顆石頭放在船上,會沉落水中嗎?彌蘭陀國王說當然不會。那先比丘就說:比丘念佛就猶如一顆石頭,安置在船上靠著船力,渡過大海,速到彼岸。
我們的煩惱業障很深,如果我們的內心安住在五欲凡塵,我們就會墮落,猶如一顆石頭,放在水中會沉下去一樣。所以我們的凡心雖然有妄想,但是把它安住在南無阿彌陀佛這六字,就會猶如一顆石頭,雖然會沉落水中,但是如果放在船上,就能夠安然渡過大海,這就是靠船的力量。所以法然上人解釋他力念佛之後。說這三個譬喻,讓我們明白,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件事,是阿彌陀佛的願力成就。尤其第三個譬喻講的很好。最後的結論法然上人說:
“如是,非我等之力,阿彌陀佛之力也,此即是他力也。”“如是”就是指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站在已經往生極樂世界的果報來看,我們在因地的修因造作,不是我們念佛念的很有工夫才讓我們往生的,也不是我們念佛念的清淨心現前才讓我們往生的,也不是念佛念到禅定心現前才讓我們往生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讓我們往生。阿彌陀佛的願力,讓念佛有工夫的人、沒有工夫的人都能往生,這才是真實的彌陀教法;阿彌陀佛的願力,讓念佛有一心不亂、沒有一心不亂的人都能往生,這才是真實的彌陀教法,也就是念佛有沒有禅定心,阿彌陀佛都慈悲平等救度,就是如此。
每一句佛號,都有阿彌陀佛對念佛人絕對救度的願力,所以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是圓滿的往生,念兩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也是圓滿的往生,念三句、四句、五句、百句、千句、萬句,每一句佛號都有阿彌陀佛救度我們的願力,都是圓滿的往生。猶如信願現在說的有一點口渴,喝一口白開水,有解渴的功能,喝第二口的白開水,同樣也有解渴的功能,每一口的白開水,都有解渴的功能。不是說喝一口不能解渴,喝兩口也不能解渴,喝三口也不能解渴,要喝一桶才能解渴,不是這樣的道理。
所以,佛號不是要念多念少的問題,是對阿彌陀佛的願力是信或疑的問題。我們知道阿彌陀佛對每一位念佛的人絕對救度,無論佛號念多念少。但是在阿彌陀佛的願心之中,希望十方的念佛人,佛號是念多還是念少?念多!這樣從正反兩面來思惟阿彌陀佛絕對的救度,你對法然上人開示的阿彌陀佛本願名號的道理,就不會產生誤解了,這樣你在念佛,信與行就非常的圓滿,這樣就是一個真實信受阿彌陀佛本願的念佛人,這樣的念佛,安安心心、快快樂樂,臨終阿彌陀佛現他受用報身佛,來迎接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