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彌陀佛四十八願,願願都是為了利益眾生,尤其是苦惱的眾生。《彌陀贊》中說:彌陀佛大願王。那一切佛沒有大願,那怎麼能夠成佛呢?但是,唯獨阿彌陀佛稱為大願王,由此可見,阿彌陀佛因地中發的大願,是特別的殊勝。我們從《無量壽經》中就可以了解到,阿彌陀佛在因地的時候,蒙世自在王佛加被,觀察了二百一十億佛土的情況,用了五劫的時間,思惟修習成就了自己的大願。現在阿彌陀佛已經成佛,表明這四十八願的功德,已經成就了。
那麼這四十八願的功德,都歸到哪裡了呢?古德說,四十八願的功德成就,而歸一正覺,即是南無阿彌陀佛也。也就是說四十八願的功德,都歸到這六字洪名上,用淨土宗的話來說,就是一乘願海,六字洪名。法藏比丘發了四十八願之後,經過無量劫修行,他現在已經圓滿成佛,四十八願的功德也已經成就。這四十八願的功德,都歸到這一句六字洪名上,就是說阿彌陀佛的一切功德,全攝在這一句佛號上,所以我們常說萬德洪名。
《大經》中說:“世谛但有名,無實義,第一義谛,有名有實義,佛是究竟第一義谛故”。從世谛來說,只有個名字,沒有實義。因為世谛都是因緣所生法,因緣合和而生,沒有一個本體。比如這個茶杯,有名字,但是沒有實義,茶杯掉到地上了,就碎了,他沒有真正的本體,都是微塵合和而生,微塵再推,一切皆是因緣合和而生,沒有一個本體,沒有一個本質。但是,阿彌陀佛已經證得的究竟第一義谛,所以這個佛號有名字有實義,含攝萬德。佛的萬德洪名,就是阿彌陀佛多劫修行成就的果覺,我們念佛法門的殊勝之處,就是從果上起修,把佛的果覺作為我們的因心,你只要念這一句佛號,因和果就同時了,修就是果。當我們念這一句佛號的時候,阿彌陀佛的萬德我們就全部接納了過來,這就是因果同時。《觀經》中講,“是心作佛,是心是佛”。我們本來是佛,只是因為妄想執著,佛性不能顯現出來,現在持名念佛,就是是心作佛。本來是佛,現在又作佛,那麼,當下即佛。淨土法門就是這麼的徹底,這麼的究竟,直截了當。
念佛法門下手也是非常的方便,誰都能念,小孩子、老人都可以念,但是能不能與阿彌陀佛相應,關鍵是在於信願。蓮池大師在《疏鈔》中說:“又復世人,雖行眾善,於彼佛土,無信行願,亦名非器,雖有諸過,於彼國土,有信行願,亦名為器”。這就是說,一個世間人,雖行眾善,種種的善行他都去做,但是對於這個往生淨土,缺乏信願,缺行,也叫做非器。非器是指,不是淨土所被之機,不能得到淨土法門給予眾生的殊勝的利益,因為淨土法門是圓頓的法門,不是那些修橋、補路這些世間的善法所能達到的。反過來說,你雖然有許多的過錯,但是對於淨土法門,有信有願有行,信願具足,也是淨土法門所攝取的、所被的根機。
念佛不但能幫助你現世消除業障,而且能夠往生淨土,不退成佛。我們有的居士,對修善法和我們淨土法門,有的還是不太理解。我們想想,當我們修行善法的時候,離開般若空智了,還是有為法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我們凡夫修行人,不是有住就是著空,只有大菩薩空有不住,當我們念這句佛號的時候,我們就是無住生心,淨土法門就是這麼的方便。當你念這一句佛號的時候,他是無量的覺,他是無量的平等,空有同時了。念這句佛號的時候不住世間相,我們心裡都是這種覺悟,都是這種平等,無住生心同時產生。所以這句佛號非常方便,又非常簡單,而且利益又是特別的殊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