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中哪一塊最難修?——「忍辱」!經誦得再好,但「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若人家三言兩語就讓您受不了,如此也是白修!
■做人如果出家修行才值得,要不然在社會上,生兒育女,到臨死時還捨不得,不願意走。
■在家人不懂,以為沒生小孩就命苦,自歎不如人家兒孫滿堂,卻不知道他的冤親債主少。
■在家人總希望子女長大成人,有一番作為,讀大學、讀博士、賺大錢,吃好、穿好、住好,對兒女有所企望,等到兒女真有所成,卻拋棄父母不顧,望想成空。
一口氣快斷時,還想著我的兒子、媳婦、孫子,哀哀怨怨地對兒女還有所掛礙,愛情愛別、生、老、病、死、苦,也隨之而至,六道輪迴逃也逃不了。
父母對兒女的期待,就如同犀牛望月,月光雖能普照大地,但它是有生有滅的。
佛光是無色相的,不生不滅,能普照到三千大千世界。
但是,有生有滅的力量強,所以往往念佛念到沒有了,卻想到這有生有滅的,想去追求名利、吃好穿好住好。
貪世間的一枝草,都要再來輪迴。
所以修行要修什麽?就是修衣食住行、粗衣澹飯、香味觸法。
修行修到智慧開了,就會用來比喻。
■ 父母對我們越好,越是有恩怨。
出家與世俗社會是相反的,越疼我們的,到臨終時越放不下。
不要一直煩惱父母怎樣怎樣……,應專心於道上,否則又是愛別離苦,生死輪迴的路真危險!
■ 在大陸,出家就沒有了家,父母來也沒有說那是父母。
哪像台灣的出家人,不但和父母家人牽扯不絕,甚至連六親眷屬也溷雜在一起,不成一個出家人的體統。
出家就是要斷與父母親眷的牽纏,否則出家反落俗套,變成僧不僧、俗不俗。
■ 不要常說還有我的父母、朋友、同事、親戚⋯⋯等,這些愛情愛別,千萬劫也是在輪迴這些,也是為這些在輪迴。
如果有佛的種子,修行就比較快。
所以不要起想父母的念頭,不要一直想父母的事,這是生死念頭。
■ 父母喜歡我們結婚,像他們一樣愛別離苦。
如果你喜歡這些,以後你愛怎麽演都可以,可以演更自然的戲,也不用禮、義、廉、恥,畜生中都沒有這一些,更自然。
■ 我們出家是在修心思純一,不雜亂,不與親友過分攀緣。
我們出了家就是斷了家,若父母家人來探望,我們以對待一般信徒的平等態度,體貼一下對方即可。
若是過於攀緣,不但親情的愛別離苦斷不了,且心思會散亂。
台灣的出家眾就是敗在這裡。
■ 出了家就要有正念,有佛的種子。
不要身出了家,心和世俗人一樣,愛情愛別離苦都來了,到後來也沒有辦法修行,想結婚也不是,進不進退不退。
出了家就要感到很慶幸,沒有走錯路,好好地修持,才能往生西方。
■ 出家衣服非人人穿得起,唯有福氣的人才穿到。
這件衣服也不是可以隨便穿的,要真正穿得起這件衣服可不是容易的。
■ 要常看看穿的這件衣服,摸摸這個光頭,提醒自己的身份 —— 出家人。
否則有時忘記了,此身雖在,而心常跑出去,自己卻不覺得,就不是出家心。
■ 你們這些年輕人很發心來出家,可是這個身出家了,心也要出家。
我們出家人身、口、意跟在家人不一樣,要知道怎樣才能了生死,我們所追求的目標是了生死。
如果你心中還有什麽貪境、喜愛的或掛礙的,那麽臨終時就現那種境界,一見歡喜就跟著去了,結果是墮於輪迴之中。
如果我們淨念念佛,則臨終現蓮花、佛菩薩及光明等聖境。
所以在世時要除掉貪念,使心淨化。
出家人要粗衣澹飯,不能再著於色聲香味觸法,不要跟在家人一樣。
■ 現在年輕人出家,還很危險,容易被外境所轉。
而曾結過婚再來出家的人,在社會上吃過苦,他們對這些外境較自在,不易被轉。
但如果年輕出家人肯修行,智慧開容易有成就;而這些半路出家的,則還要比人家多修兩百年(喻時間很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