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佛所教的攝善法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有同修問:什麼是「攝善法戒」?攝善法戒是菩薩戒裡面,三聚淨戒之一,它很重要。菩薩有六重二十八輕、十重四十八輕,那麼這是戒相;核心的精神在於「三聚淨戒」。三聚淨戒包含攝善法戒、攝律儀戒、饒益有情戒。

  什麼是攝善法戒呢?我們依《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是彌勒菩薩所講、所造的論;那彌勒菩薩,又是菩薩戒的羯摩阿阇黎。在中國,早期有一些地方沒有傳戒,可是有些法師他很渴望,我們現在講,很渴望受菩薩戒,他就在佛前求戒,因為非常地恭敬、至誠,晚上就會夢見(感得)彌勒菩薩傳授他菩薩戒法。彌勒菩薩是菩薩戒的羯摩阿阇黎,你們有去受戒的就知道,那麼依羯摩阿阇黎所說的,絕對不會有錯。

  什麼是攝善法戒呢?彌勒菩薩說,菩薩受持攝律儀戒以後,所有一切發心為大菩提,由身、語、意積集一切諸善法,總名說為攝善法戒。就是總的來說,叫做攝善法戒。那麼重點在於哪裡呢?這一句話:「所有一切為大菩提。」你發心為了成就無上佛道,這是為大菩提。那從你身、口、意當中積集一切諸善法,什麼善法呢?後面就有講到,《瑜伽師地論》裡面有說到,包括你修習止觀、供養諸佛、禮敬諸佛、行六度,這些叫做攝善法戒。也就是說你所做的,可以幫助你成就佛道的,稱之為善法。這是在菩薩戒裡面的定義,跟世間的善法不一樣。

  你不能看到有個善,就認為是五戒十善,那不同。所以為什麼剛才強調的「所有一切為大菩提」,要出離啊!出離生死、出離六道輪回,你所做的才稱為菩薩攝善法戒。那麼在無性菩薩造的《攝大乘論釋》裡面有講到,什麼叫攝善法戒呢?他講得更清楚了,你所做的這一切,能夠讓你證得如來的十力、四無所畏、十八不共法,這才稱之為攝善法戒。所以他講的更簡單、更扼要。

  所以真正佛門講的攝善法戒,就是包括你要念佛、要修習止觀、要參禅、持咒、禮忏、供養諸佛……,乃至成就一切助道之法;你成佛的這些助道之法,你都要學起來。那麼你學好了之後,你才能證得什麼?報身。什麼是報身?就是解脫煩惱以後顯現出來的,報身是解脫德,具有解脫德,這三德密藏裡面的解脫。所以要成就圓滿的報身,你要受持攝善法戒,這是佛教講的。所以我們學佛跟釋迦牟尼佛學、跟菩薩學,不是跟凡夫學。

  有人又把《弟子規》,附會成攝善法戒,這個是完全錯誤的。為什麼?發心錯誤。菩薩戒很重視發心,所以剛才講的:「所有一切為大菩提。」學《弟子規》的人有沒有為大菩提?沒有啊!《弟子規》它是教什麼?教幼稚無知的三歲小兒啊!教小孩,小孩什麼都不懂啊!所以教他守規矩;根本連小乘人的發心都沒有,怎麼會發心為大菩提呢?所以不能穿鑿附會。有一些名詞看起來,跟佛教講的好像很像,也都是善法,但是釋迦牟尼佛在《無量義經》裡面告訴我們:「名同而義別也。」名字雖然相同,但義趣不同。譬如說同樣是學校教的數學,可是數學分小學的數學、國中的數學、高中的數學、大學的數學,乃至到博士班的數學;同樣都叫數學,但裡面的差別不同。所以同樣名為善法,佛法所定義的善法,跟世間人所定義的善法,那不能說是相同的。這一點我們要搞清楚。

  你學這大乘菩薩戒,要依彌勒菩薩教你的、依佛菩薩教的,那你才是真正學菩薩。你不能說我《弟子規》做到了,就是攝善法戒。那個不對,那發心錯誤。

  就經教上來看,你受持菩薩戒,跟你學《弟子規》是沒有關系的,為什麼?因為用心不同。那是世間典籍,那不是大乘菩薩戒,所以每一位同修你學佛,要有正知見,一字之差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所謂:「是則龍女頓成佛。非則善星生陷墜。」就一個是跟非搞錯了,一念可以頓成佛;一念就像善星比丘一樣,生生陷入阿鼻地獄。這善星比丘有四禅天的功夫,但是,妄說一切法空,撥無因果。

  所以佛門裡面,常會提到的「攝善法、攝律儀、饒益有情」,你要搞清楚,它的意思到底是怎麼樣,你要看過經典裡面的解釋。你不能只聽哪一個法師或是居士,隨便跟你講穿鑿附會的話,就認為學《弟子規》就是攝善法戒,那你就搞錯了。所以我這道理,跟大家講清楚,攝善法戒的重點在哪裡?「所有一切為大菩提」。你所做的這一切,是為了要出離三界六道輪回,為了要成就圓滿佛道這個發心。那麼發心還要有用功、還要修行,修什麼行呢?念佛、持戒,修這出世的行為,行這出世間行、行這菩薩行,那麼才能出離,因跟果才能相應。

  你現在修菩薩行是出世的,那麼所得到的果報必然出世、出三界,可以成佛。你學《弟子規》那是世間人,你學好了,《弟子規》你做得再好,你頂多就五歲而已啊!所以就不用再學這些東西,我相還是不除,現在要更進一步,要來學佛。佛法裡面教的,很多都是從你的起心動念上下手,從心念上轉,這是佛教的根本,不從事相上。

  有些人常常在事相上計較,可是他的用心卻毫不覺察,所以很會做樣子。來到道場裝作很恭敬的樣子,目的是希望人家贊歎他有修、贊歎他有學,但是他的心還是傲慢、還是好名,所以沒有真正把名利放下,不是真正的謙虛;有的他很會講話,把自己講得一文不值,實際上,他自己心裡面並不是這樣想的。

  所以我們學佛修行要依大乘,從心地上去勘驗,看看自己是什麼心,這才是修學大乘核心的價值。

  攝善法戒我們今天就簡單這樣介紹,那其中還有很多微細的行為,這現代人叫行為,那佛門裡面就是微細的戒相。你可以去看《瑜伽師地論》。《瑜伽師地論》講得非常清楚,怎麼樣是有犯,怎麼樣是無犯;有犯裡面又分有違越跟無違越;又分染跟非染,你的意念是屬染還是屬於非染,都講得非常地清楚,所以有真正發心要受菩薩戒的,你可以去看彌勒菩薩教授給你的菩薩戒法。那麼我在這裡做的解釋非常地簡單,但是核心的重點,大家要能掌握得到,就是要「發心為大菩提」。學《弟子規》不是為了大菩提,那連小乘的發心都沒有啊,那是教童蒙的書,不是真正可以拿來出三界、出輪回的大乘佛法。所以不要搞錯了。

  ~~節錄《認識大乘佛教》一書,悟顯法師講述

 

上一篇:悟顯法師:如何選擇了義經典
下一篇:悟顯法師:持戒的重要性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