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個佛教團體裡,有個重要觀念要跟學佛的四眾弟子說明,因為佛告訴後世弟子要「依法不依人」,就是不要提倡個人色彩。個人色彩是很現代化的用詞。大家都是跟著釋迦牟尼佛所講的經典來修學,而不是跟著哪一位法師在學。有些同修很發心,願意流通精捨的法寶,但是正確的觀念先要清楚。流通佛法,你是依釋迦牟尼佛的教化在流通,不是依精捨的規矩,也不是依個人訂的規矩,這觀念很重要。
清涼國師講:「當取信於佛,毋取信於人。」所以,學佛是要依著佛陀的教義,不是跟哪一個人學,或跟哪一個道場學,依人不依法那就錯誤了。這間道場、這位法師,講的是正法,是教你了生死、出三界,教你成佛道,教你明心見性的,那就隨著你的根器,你可以去選擇道場。有的道場是學禅的、有的道場是學密的、有的道場是學淨土的,無論怎麼選,都要依於法。但是這觀念在現代,很多人都非常地缺乏。要是一般人聽到有人要來依止,心裡一定非常歡喜,那他自己的我相又增長而不自知。好像有人來依附他,顯得他很能講經,很有功德,或是很有智慧。但是,我並不這麼看,因為佛法會衰敗,就是因為大家崇尚個人色彩。你把法師當明星一樣來看,這就失去了智慧,這叫「情生則理喪」。情就是情見,你的情見生出來,那你的理智就喪失掉了。這種做法叫做感情用事,不是真正在流通佛法。相反地,還會對佛陀的教育,給予最嚴重的傷害。
所以這觀念每位學佛的同修都要清楚,不是依止某一位法師,或是依哪一間道場。學佛要是用世間人的看法、想法來學,那是絕對錯誤的。所以佛講的是依法,重點在於四眾同修都能夠依止佛法,佛法講的是心性。現代有人說:見性很困難。實際上,一點都不困難。因為佛性你天天都在用,你現在在聽的,就是佛性在起作用。我現在站在這裡說,也是佛性在作用。如果離開了佛性,就好像電燈泡沒有電一樣,不會亮了,也就沒有作用了。人要是離開了真如本性,那就不算是有情眾生,也不能成佛了;無情眾生,要是離開了佛性,它也就不能顯現了。
佛在經上講:「一切法從心所現。」這是佛教最核心的義理,是最重要的觀念。你依著這道理去修行,稱之為「從體起修」,也就是「全性起修」,那你就不會走錯路了。不管你是讀一部經,還是讀多部經,都不會走錯。有些人他認為自己讀一部經才叫專修,你們讀其他的經典,叫夾雜,理由是怕你走錯路。讀其他經典怎麼會走錯?你要是認為讀其他經典會走錯路,那你是在毀謗釋迦牟尼佛。難道釋迦牟尼佛經講錯?所以你讀了經才走錯路。每部經都是佛說的,開出來的藥方,對治不同的習氣毛病。一旦有這樣的毛病問題,就要接受這一帖藥方,才能夠改正你的問題,把你的病給除掉。並不是說只讀某一部經,叫做專修,讀其他的經典就叫夾雜,這個觀念是不對的。所以,修學佛法要「依法不依人」。法就是釋迦牟尼佛所說實相的道理,所有的經典不會離開諸法實相。這原則掌握到了,無論看什麼經典,都能貫通。即使是學「唯識宗」,或是學「三論宗」,都能夠有大成就,所以不是在法門的問題。
世尊說契合現代大眾根器的是淨土法門,所以我們依淨土法門來修。但是,絕對不能排斥其他的宗派,包括佛教以外的宗教。這樣心才真正跟佛心相印,才是隨順真如本性。這樣做就是落實普賢菩薩的「禮敬諸佛」。佛講八萬四千法門,對治眾生無量無邊的煩惱,只要真修,都能成佛。不能說就用一種方式,要來解決全部的問題,這是做不到的。就好像單一種藥,沒有辦法治全部的病;一種建築材料,也沒辦法蓋好一整棟的房子。這跟世間的道理,有很多雷同之處。修學佛法,能夠一心一意念佛,就一心一意念。但是如果自己有貪財的毛病,就要學布施;如果自己心常散亂、常犯戒,那就要持戒;如果懈怠,就要學精進。所以,不是一種藥就可治全部的問題。
要常提醒自己,心不要亂。不要總想:是不是再學點其他的法門,那就又夾雜了。學佛要抓得到重點,要知道自己的毛病、問題,目標要確定,就是要「明心見性」。這目標先認知清楚,然後再來修學,再來念佛、持咒,再來行六度萬行,那就不會盲修瞎練了。如果,佛教核心宗旨抓不到,即使讀一部經也沒用,讀多部經,那更是夾雜,統統都沒有辦法成就。現在有人提倡,學佛要學最原始的。我們講的原始佛教,就是要明心、要見性。必須從心性上下手,從實相上去了解,那你對佛教就能夠通達,你修學佛法就有基礎了。
佛法真正的基礎,是建立在心性,而不是建立在世間法上。如果說佛法是建立在世間五戒十善上,那五戒十善的根基在哪?它下面是三惡道,難道要先造個十惡業,受了果報才來覺悟?佛法講的是頓超,尤其是大乘佛法,那是真真實實的頓超方式,這核心要能抓到。佛教裡絕對不要有個人色彩,或是崇尚哪位法師或是道場,這點很重要。不然佛教它會衰敗下去。因為大家的觀念錯誤、方法錯誤、學習的目標錯誤,所以現在佛教就只剩下做法會、求平安,或是初一、十五去寺院做場法會,供養佛菩薩一點香花、水果,他就說他有信佛了。其實這叫民間信仰,還不是真正的學佛。學佛是要知道佛法的道理,真正了解佛法,這才是真學佛。
~~節錄《認識大乘佛教》一書,悟顯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