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往生語錄】信知本願,心生歡喜,念佛不怠,決定往生(五)
諸位菩薩!這輩子就要往生極樂世界。信願經常在教導大家,往生極樂世界要領這句話,這句話平生你好好牢記在心,在將來臨命終你就會用到,就非常好用:
【先往生極樂世界再說。】
無論你是多麼的有錢、多麼的貧窮,先往生極樂世界再說。無論你是身體健康還是病苦不斷,先往生極樂世界再說。無論你是年老或是年輕,先往生極樂世界再說。無論佛號是念的多是念的少,先往生極樂世界再說。無論兒子未娶女兒未嫁,先往生極樂世界再說。為什麼說子女的婚姻還沒完成,也先往生極樂世界再說?因為為人父母的,心心念念都掛念在子女身上。想一想我們的六道輪回,我們做過太多令我們後悔的事情了,我們不願意要念佛、不願意要修行、不願意要求生極樂世界,如果有善知識跟我們說:“某某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到了極樂世界永遠不會死。”不肯相信,生生世世懷疑的煩惱很重,一句話就堵回去了:“怎麼可能?怎麼可能在極樂世界不死,若是人大家都是會死的。”就不相信,所以當然就繼續在六道裡面輪回受苦。
悔哉我心,以生死為家,惡業常驅使。
喜哉我願,還涅槃之都,四生仰為主。
這也是兩兩相對。“悔哉我心”對“喜哉我願”,“以生死為家”對“還涅槃之都”,“惡業常驅使”對“四生仰為主”。
我們要歡喜,有一份真心的心願,想要回歸極樂世界。這是往生三法信、願、行第二願,一定要做到。你有心要往生極樂世界,不管佛號念多念少,阿彌陀佛哪有不救你的道理?你真心要往生極樂世界,還是假意要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知不知道?知道!有的人在平常聽經聞法、念佛共修,也常常說“我要往生極樂世界”,但是境界如果現前,貪惜這色身肉體的生命,就能夠看出他要往生極樂世界的心,不是非常的殷切。信願經常向諸位報告,你要往生極樂世界,做好這六字,你百分之一百往生極樂世界。這六字就是深信、切願、力行。省庵大師寫一篇《勸發菩提心文》,其中說到發菩提心有十種因緣,其中一種的因緣就是“不辜己靈”,不辜負自己的靈性。你辜負你的自性,你就會後悔,就會“悔哉我心,以生死為家,惡業常驅使”。經常身口意三業在造作惡業,所以惡業驅使在生死裡面,繼續再沉淪受苦。所以我們應該要歡喜,我們有心要往生極樂世界,因此往生三法,願一定要切願。這份要往生極樂世界的願生心,一定要建立。
“四生仰為主”,四生就是胎、卵、濕、化,這是六道的凡夫投生四種方法。“還涅槃之都,四生仰為主”,這四生的投生凡夫眾生,當然是希望自己能夠往生涅槃之都極樂世界。極樂世界是無為涅槃界,這是善導大師在《法事贊》所說的,“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復專”,涅槃就是不生不滅的意思,涅者不生,槃者不滅,所以極樂世界沒有生滅之相。我們在人間別的不要說,光說我們這個身體——色身就有生滅之相。你看我們從誕生,外表每一天每一天都在變化,每一天每一天都在生滅。既然生滅,那有生當然必有死,生死就是我們凡夫眾生生命的自然定律,所以去接受它、處理它,然後超越它,不就是我們念佛的人應該要去做的嗎?所以快要死了,看見阿彌陀佛現前來迎接,心情是應該歡喜還是傷心?歡喜!事實就是如此。
上來所說的這四句話,就是“如是之事,常懷心中,永不廢忘”,法然上人教我們,時時記住這四句話,也就是結論,心中常常想,我要趕快往生極樂世界,成佛度眾生。把這四句話,做這樣的一句話總結,那就做到這四句話的意思。
【設使逢緣遇境,有慶、有喜、有怒、有厭、有惜、有恥、有憐、有妒;雖有如斯等心,知此是猶如春夢之穢土習癖,不受其惑,彌增厭心;旅途淒涼之野宿,切望黎明之早啟。旁觀雖不特知後世者,身亦受染於世間;然而此心,唯乘彌陀之本願,成為靜默往生人。此是真實後世者,時機相應決定往生人也。】
法然上人實在說的有夠好。這段話你肯做而且做得到,那當然你就是決定往生的人了。每一位念佛的人,當然希望自己決定能夠往生。
逢遇到境緣的心情,“有慶”就是慶幸,“有喜”是歡喜,“有怒”是生氣,“有厭”是討厭,“有惜”是可惜,“有恥”是恥辱,“有憐”是憐憫,“有妒”是嫉妒,我們凡夫的心,都會有這樣的各種心境。雖然凡夫的心有如此的心境,但是這是“猶如春夢之穢土習癖”,習是習氣,癖是喜好。所以我們凡夫的心,經常有慶幸、歡喜、生氣、討厭、可惜、恥辱、憐憫、嫉妒,這是我們的習氣。“不受其惑”,不要受到這樣的煩惱迷惑。“彌增厭心”,應該要越增加厭離娑婆人間的厭離心。也就是說世間所有的一切,不管順境或逆境,不管是善緣或惡緣,不管是順緣或逆緣,都是促成你越想要往生極樂世界。
“旅途淒涼之野宿,切望黎明之早啟”,這是譬喻的話,在淒涼的旅途上,住宿在野外,內心是切望黎明趕快來臨。這個譬喻的用意是在說這樣的意思,我們在六道裡面輪回,猶如在黑暗之中,也猶如在淒涼的旅途上,住宿在野外,所以希望黎明趕快來臨,意思就是希望我們趕快往生極樂世界,在極樂世界解脫生死。極樂世界日夜光明一片,所以六道的冥路是黑暗的,西方的淨土是光明的。請問諸位:你要黑暗還是要光明?當然是要光明。要光明要念什麼?念南無阿彌陀佛。你如果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的人生是彩色的,你如果不念南無阿彌陀佛,你的人生是黑白的。
“旁觀雖不特知後世者,身亦受染於世間,然而此心,唯乘彌陀之本願,成為靜默往生人。”雖然旁觀不知道後世,我們跟他人,事實上我們都不知道來世會怎樣。這個身體受染在這個世間,為什麼說受染?就是因為我們這個身體是煩惱身,叫做業報身,是煩惱所成就的,因為這世間的種種惡緣,使我們在這個世間生存,當然受了污染,譬如說看到不平的事情,我們會報以不平;受不了人家對我們的一句話的考驗,可能我們身心就起很大的煩惱,這就是“身亦受染於世間”的意思。可是這個內心,“唯有乘彌陀之本願,成為靜默往生人”,雖然我們身心充滿了煩惱,不過我們可以乘阿彌陀佛的本願,猶如善導大師在二河白道喻所譬喻的,這個走在白道的行人,有水河與火河的災難,水河代表貪欲心,火河代表瞋怒心,我們在這人間雖然有貪瞋癡的三毒煩惱,乘阿彌陀佛的本願,成為淨業往生人。
“此是真實後世者,時機相應決定往生人”,念佛是法,所以法與時與機相契相應,那念佛當然往生極樂世界。
這段話法然上人對我們的鼓勵,其實可以用一句話,很簡單來做結論,也就是無論你在人間過的如何,是順境是逆境,所有的境界都是越增加你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就是這個意思。最後一段:
【如是二人之心性,阿彌陀佛勸言“至心”,釋迦如來說為“至誠心”,善導和尚釋為“真實心”也。】
“二人”就是前面所說的“二品類之人”,也就是上根的人與下根的人。不管是上根的眾生,或是下根的眾生,阿彌陀佛勸言“至心”,這就是第十八願因願文的其中兩個字: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所以法然上人才會說“阿彌陀佛勸言至心”,你只要至心念我的佛號,我一定會救你。“釋迦如來說為至誠心”,至誠心是在《觀經》所說的三心,第一至誠心,第二深心,第三回向發願心。“善導和尚釋為真實心”,善導和尚在《觀經四帖疏》解釋《觀經》三心的第一至誠心,解釋為真實心。所以法然上人若引經據論,一定是先引佛經再引祖論,只要說到祖論一定是引用善導大師的開示法語,而且法然上人只要稱呼善導大師,幾乎都是稱呼善導和尚,也就是對善導大師非常的尊敬,也有以善導大師為師的意涵。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