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素質參差不齊。有的人一輩子都在抓表皮的東西;有的人在邊邊角角忙碌了一輩子,辛苦了一輩子;有的人一輩子都在不停地抓,都抓空了;而有的人你看他優哉游哉的,清閒自在,可是一出手就抓到一條大魚,一出手就擊中要害。
有一種人生來就務虛不務實,這種人的確很勤勞,每天都忙忙碌碌的,比成功的人還辛苦,可是一生的溫飽都沒有著落,功不成,名不就,因為他抓不住要害。就像有些修行人那樣,一直喊著要放棄家庭,放棄金錢,放棄權利,放棄親情。
如果你的心真的入了道,家庭、親情、世間的一切對你會是障礙嗎?所謂的障礙是因為你的心不修道,它才成了障礙。你的心修道去了,在道裡了,這些怎麼會障礙你呢?
我曾經和一個法師辯論。我問他是學什麼的,他說是學戒律的。他問我是學什麼,我說我是學道的。他說:“我學戒律不是學道嗎?”我說:“戒律也是道。但是如果你入了道,對你來說還有沒有戒律呢?
你沒有入道,對你來說就有戒律,因為你在道外,為了防止自己犯錯誤,你就要遵守戒律。當你入了道,從水裡跑到岸上了,水就不會濺到你身上了。而當你在海裡的時候,無論你怎麼小心,還是會被水濺到。”
是不是這樣?岸上就是道,水裡就是三界之內。你在三界之內,再怎麼仔細,再怎麼認真,再怎麼小心,都會犯戒,都會背因果。當你想辦法從水裡跑到岸上了,無論你在岸上怎麼跳,怎麼滾,你身上都不會沾上海水,你都不會有業障,都不會犯戒。
學戒、守戒對入道的確能起到推動的作用。因為戒律能約束我們,規范、糾正我們的身口意,把我們拉入道中。但是,如果你每天都在讀戒律,誦戒律,抄戒律,研究戒律,注解戒律(請注意我的表達方式,是每天都在讀戒律,誦戒律,抄戒律,研究戒律,注解戒律).
但是你沒有修禅定,沒有進入三摩地,你能了生死嗎?你能開悟嗎?你能不犯戒嗎?就像六祖說的:我講的是上上乘法(不是上乘法)。而神秀大師講的是上乘法。上乘法還有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而六祖大師說: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當然,他們倆個說的合在一起,就是一個修行的過程,一個完整的修行次第。一個專心修禅定的人,一個心時刻放在道上的人,他會犯戒嗎?如果我們的心沒有放在道上,沒有修禅定,一不留神就脫軌了,一不留神就越軌了。
所以你要想入道,要想不犯戒,不是靠天天背誦戒條,而是要通過法去入道,進入三摩地,然後超越身口意!所謂的犯戒,是誰在犯戒?所謂的犯錯誤,是誰在犯錯誤?是身口意在犯。要超越的是身口意,要修的也是身口意。自性是清淨的,是具足萬法的,它不需要守戒,也不需要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