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此可謂年輕聰明人一大警策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裡我們就來跟各位報告如何韬晦涵養?尤其是我們修行人,我來引用《印光大師文鈔》裡面說,印祖所提到的這一個人,我們以前在講座裡面也有提過他,就是顯蔭法師。老和尚講,三人行必有我師,善知識也是我們的善知識,惡知識也是我們學習的對象,第三個是自己。

  顯蔭法師他是一九〇二年到一九二五年,他只活二十三歲而已。他是近代的僧人,江蘇省崇明縣人。他用功勤讀,學業優異。他十七歲的時候,他就禮浙江寧波觀宗寺谛閒老法師出家,十七歲就出家了,所以他二十三歲往生,他真正的學佛是六年而已。然後在五磊山受具足戒,入觀宗學社受業,當時谛閒老法師創辦一個觀宗學社,有一點類似像佛學院,在當時是很有名的觀宗學社。這個谛閒老法師是我們天台宗的祖師,我們東北的倓虛老法師跟谛閒老法師,在近代的天台宗體系是非常非常了不起的修行者,他們學習天台教觀。二十歲的時候擔任上海《世界佛教居士林林刊》編輯部的主任,然後他專志修習密宗。

  他一九二三年東渡日本,入日本高野山大學,從金山穆韶阿闍黎學密法。一九二五年春天學成歸國,到寧波見谛閒老法師,谛老教他閉關用功。老法師都是很有智慧的,他知道他這個弟子他的長處在哪裡,他的毛病在哪裡都知道,所以他教他閉關。但是顯蔭法師沒有聽進去。後來到上海,那一年的夏天就死掉了。顯蔭法師他當時往生的時候是二十三歲,印光大師有專門寫一篇文章給他,叫《復顯蔭法師書》,他們之間有書信往返一篇,在印祖《文鈔》裡面有這一段。

  他說,「接手書,不勝欣慰。座下宿根深厚,聰明過人。」然後印祖也贊歎他說,你的根機非常利,「不幾年」,他說,你只要不用幾年,你對於宗跟教」,「宗」就是禅宗,「教」就是教下,於密都可以通達。印光大師這麼謙卑,怎麼說呢?「恨光老矣」,他說,我老了,「不能學座下之所得」,我不能在你座下修學,你看印祖這麼謙卑。「唯望座下從茲真修實證」,印祖說,我希望你能夠真修實證,「則台密二宗當大振興矣」,那麼天台宗跟密宗就可以大復興,大振興。但是你「現在年紀尚輕,急宜韬晦力修」,就是這裡講的「韬晦涵養」,印祖告訴他,你要「韬晦力修」。「待其涵養功深」,等到你涵養到一個相當功夫的時候,「出而弘法」,你如果出來弘法,「則其利溥矣」,那麼這個利益就大得不得了。

  「聰明有涵養,則成法器」,如果你能夠天資非常好,利根的,而且你的修持涵養非常地深,那麼可以稱為佛門的法器,「法器」就是弘法人才。沒有涵養的,你所做的、你所說的,如果對你自己或跟法不相應的話,而自己沒有發現,你會自己沒有發現。他說,「此光區區愚誠也」,這是我印光一點小小的一個誠心來供養你。「了道師已來,勿念。春風易於入人,祈保重調攝,當勿藥有喜。」當時這個信來的時候,顯蔭法師已經生病了,他的意思就是說,「春風易於入人」,就是什麼?你要好好保重了,人身難得今已得,人得意的時候不會太久,風光的時候也不會太久,它就是「春風易於入人」。「祈保重調攝」,你好好保重。「當勿藥有喜」,你知道「當勿藥有喜」是什麼?你要知道病根在哪裡啊,你生病會去找藥醫啊,有煩惱找什麼?找智慧啊。你知道找藥在哪裡?那就恭喜你,你病好了,你煩惱可以消除了,這叫做「當勿藥有喜」。

  此函未署年月,這一篇文章,這一封書信沒有寫年月,但是看到它的內容,應該是顯蔭法師離開日本歸國的時候,這個時候他已經身染疾病。印光大師以長者的身分,對顯蔭法師愛護關切備至,嘉勉開示數語,皆是語重心長。可惜顯蔭法師學貫宗教,身通顯密,他不能夠領悟印光大師這個寥寥數語,遽爾夭折,可悲也。年紀輕輕只有二十三歲就死掉了。他如果好好聽進去印光大師的開示,他去韬晦涵養,去閉關潛修,可能他是佛門的一個法器,也是佛門的龍象。

  印光大師另外有一篇函,寫給《復恆建法師書》裡面提到,他也提到顯蔭法師,那時候顯蔭法師已經往生了。大師在哀痛憐惜之余,他講出這個重點出來,這一個重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包括在家跟出家。印光大師怎麼說?「顯蔭天資甚高,顯密諸宗,皆得其要領」,他說他的天資非常地高,他對於通宗通教,乃至於密宗,他都能夠抓到那個要領。「但以志尚浮誇」,可是他的習氣非常地重,「浮誇」就是喜歡表現、喜歡名望,「不務真修」,他沒有真修,「死時顯密之益不得力」,他死的時候,顯教跟密教統統幫不上忙,得不到利益,也就是說沒有功夫啦。

  「念佛之事向未理會」,他念佛的功夫都沒有,他不能夠體會,也就是說沒有功夫成片,「亦不得力」,也沒有功夫啊。「雖有多人為彼助念,而自己已胡裡胡塗,不省人事」,應該是顯蔭法師當時是昏迷了,才說是胡裡胡塗,不省人事。「此可為年輕之聰明人一大警策」,這個可以做為年輕又聰明的人一個警策。「良由顯蔭天資雖高,氣量過小」,他心胸不夠寛大,「無韬晦涵養之真修」,就這裡講的「韬晦涵養」,他沒有韬晦涵養的真修的真功夫。「有矜張誇露之躁性」,沒有定功,「躁性」就是很浮動,他坐不住,他定不下來。

  像今天是假日,我就在樓上備課,我就可以泡一壺茶,我就可以弄一天。也沒有電話,也沒有報紙,也沒有電視可以看。我們就在學習印祖講的「韬晦涵養」。雖然我們不能夠達到真修的境界,但是怎麼樣?可以把那個矜張誇露的躁性,把它降下來,假以時日,你的定功就會現前。印光大師在這個函,這一封信裡面,他指出一般人不能夠接受認真長時間念佛的辛苦,有很多人就說這樣,在那邊蹲一天、兩天,打一個佛七,太辛苦了。長時間念佛之辛苦,印祖年譜怎麼說呢?他說,「其實此本非苦」,他說,這個念佛不苦啊,「以一向不慣」,因為你不習慣,所以以為苦。

  但是印光大師說,「然此苦乃出苦之苦」,你能夠忍受這個苦,才離開人身三界輪回的苦。「出苦之苦」是什麼?你要怎麼離苦得樂呢?你現在煩惱很重,你現在人生不如意,你現在有求不得、愛別離、怨憎會,有八苦。你怎麼離開這個苦呢?「出苦」,後面那個才是大苦,輪回才是大苦,眼前這個是花報。你現在八苦這裡面,求不得、愛別離,這個是你看得到的,現在感受的苦,五陰煩惱苦,三界還在輪回,你這個苦受完,還有下一個苦在等你。這個就這裡講的,你能夠忍受念佛的這個苦,但是因為什麼你覺得念佛是苦呢?因為你還沒有怎麼樣呢?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你生死心不夠切,你不了解苦、空、無常、無我,你不了解《大般若經》裡面講的,一切法,畢竟空,不可得,無所有,你不了解《金剛經》裡面講的,「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你還沒有看到無常來,等到無常來的時候,你身體也沒有了,你修行的機會也沒有了,你所有的錢財都帶不走,你所有的房子都帶不走,你所有的妻眷都帶不走,那個時候要後悔都來不及了,那才是大苦。所以印祖說,若不能忍受此苦,「則將來之苦,蓋有說不能盡者意味深隽」。

  後來印光大師在《文鈔》裡面提到,他說,看顯蔭法師的死,「遠不如愚夫愚婦」。顯蔭也許他的佛學知見不錯,顯蔭所知,「非愚夫愚婦所能企及」,可能愚夫愚婦說不出來,但是愚夫愚婦所修持的功夫,真修的功夫,又不是顯蔭法師所能跟得上的,「所能企及」就是所能跟得上,為什麼會這樣呢?印光大師說,「性水澄清,由分別而昏動。識波奔湧,因佛號以停凝。故致上智不如下愚」,弄巧成大拙。我們這個自性,因為一念無明生三細,境界為緣長六粗,本來是清淨,非常澄澈的,性水澄澈,本來本自清淨的。但是因為我們有妄想、分別、執著,因分別而昏動,住相生心,所以從一念無明生三細以後,有能見相、所見相,就有六粗了,那就「識波奔湧」了。但是因為我們這個煩惱雖然這麼多、這麼重,但是因為這句佛號,六字洪名,「因佛號以停凝」,而停止了。所以修持到後來,「上智不如下愚,弄巧反成大拙也」。印光大師用顯蔭法師跟愚夫愚婦做對比,這一段我們特別引用顯蔭法師,還有印祖的開示,來闡述「韬晦涵養」要怎麼去做,那麼各位就很清楚了。

  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一百一十集)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上一篇:黃柏霖:境界當前回光返照修忍辱
下一篇:全新“話”煩惱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