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網經》第四十五、不化眾生戒
「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捨宅。見一切眾生。應當唱言。汝等眾生盡應受三皈十戒。若見牛馬豬羊一切畜生。應心念口言。汝是畜生發菩提心。而菩薩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是菩薩。若不教化眾生者。犯輕垢罪。」
教化眾生要令眾生發菩提心。講經當中常常講到,現在佛門很多人在接眾時,常常引用一些心理學、哲學名詞當作是佛法,還說他是在接眾,其實那些都他自己的意識分別,以第六意識攀緣自心當中所變現的影像,叫「獨影境」。都是他自己在打妄想,他想出一套理論或叫哲學、或叫某某心理學,這是屬於比量、非量的境界,而不是真正所謂的「現量」跟「性境」,全都是他自己在打妄想的境界,就像做夢一樣。所以說佛教不是心理學,也不是哲學,更不同於世間這些俗典雜論,看這些世間書是不會發菩提心的。
現在有些人講《群書治要》裡面有很多做人的道理;我告訴你:寫這些道理的人都不知道下到第幾層地獄去了,你聽他的話根本不會發出離心,更不會證菩提。寫《弟子規》、寫《了凡四訓》的這些人都不知道輪回到哪裡去了,又怎麼能發菩提心呢?所以釋迦牟尼佛說你學這些俗典是斷佛種性、是障道因緣,無法發菩提心,這些書都不可以看、不可以學。
還有一些提倡人間佛教的單位,講的都是世間話,根本不懂得要出離,還鹦鹉學舌講「當下即是」。人間佛教講的「當下」就是輪回,「當下」就是愛欲;因為他把愛欲當作是清淨心,把輪回當作是解脫。這正是《楞嚴經》中講的「迷中倍人」,就是迷惑人中最迷惑的,如來說這些人是可憐愍者!所以,要發菩提心,就要看大乘,學大乘經律。你現在來聽戒、來受了戒了,就要學大乘經律,才能發菩提心。佛在《華嚴經》上告訴我們「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佛說這些世間言論,絕對不會讓你發起道心,不會讓你有菩提心,更不會令你成就。如果你還去看、還去學,那你是犯了菩薩惡作罪。
經中講:「若佛子。常起大悲心。若入一切城邑捨宅。見一切眾生。應當唱言。汝等眾生盡應受三皈十戒。若見牛馬豬羊一切畜生。應心念口言。汝是畜生發菩提心。」這是佛告訴佛弟子,凡是到所有的地方,見到眾生,就要令眾生發菩提心,要為他授三皈,教他菩薩戒。若是見到牛、馬、豬、羊……這些畜生,乃至蜎飛蠕動,你心裡要作如是念,嘴巴也要這樣講出來:「汝是畜生應發菩提心」,為牠們種善根。
「而菩薩入一切處。山林川野。皆使一切眾生發菩提心。」所以學佛人要令眾生提起大乘正見,提起道心來修行,而不是令眾生墮落,不是去跟人家攀緣講一些世俗話、市井話,勾起眾生的情見愛欲心,那是不對的。要令眾生發起菩提心,來修行,這是菩薩所應當做的。「是菩薩。若不教化眾生者。犯輕垢罪。」如果你不這麼做,是名菩薩惡作罪。
你想要當菩薩,就一定要自行、要化他,所以這裡有「不化眾生戒」,若不願意幫助眾生發菩提心,你非是菩薩,而且犯了菩薩惡作,「惡作」就表示你不是菩薩。如果你不令眾生發菩提心,不發菩提心就一定是起世間意念、情欲、愛欲、貪、瞋、癡,求東求西,這都是不發菩提心者。那你就犯毀謗三寶,因為你墮於四謗當中,因為你不能令眾生生大乘正信,那就犯到前面講的重戒。應當要知道,身為菩薩,凡是不能令眾生發大乘正信,是沒有慈悲心,你就犯重戒,毀犯了十重戒。
~~出處節錄:《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一書,悟顯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