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黃柏霖:殺僧毀寺的雲南協統李根源被虛雲老和尚度化為佛門護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這個地方,我就舉一個公案的故事。我們講到菩薩大慈等故,我們就要舉出大菩薩的救度眾生的這種苦心。就舉我們近代的虛雲老法師。虛雲老法師在辛亥革命,清帝最後一個皇帝遜位的時候,因為那時候各省都發生一些把出家人趕出佛寺,甚至寺廟被毀的情形。那個時候,因為虛雲老和尚是在雲南雞足山祝聖寺那個地方,虛雲老和尚在那邊弘法。那個時候掌握雲南省的新軍的軍隊權力的是誰呢?是協統李根源。這個李根源非常痛恨各方的僧徒不守戒律。

  你看老法師說戒律很重要,所以像這個地方講說,因為李根源認為這些出家人他不守戒律,他就親自帶領軍隊赴諸山,到各山上去驅逐這些出家人,甚至把佛寺拆掉。當時虛雲老和尚是在雲南祝聖寺,他們有聽到老和尚的名聲,他們就覺得很奇怪,虛雲老和尚是個窮和尚,為什麼這樣得民心呢?其中一定有很多特別的事情。所以他們指名就是要逮捕虛雲老法師。當時出家人全部都跑光了,雞足山的住眾還有一百多個人。有人勸老和尚說,你暫時避開一下。但是老和尚他護教心切,他希望保護佛教不要被毀滅掉,他就不願意逃避,他就說了,他說如果是業報,避也避不了,只有以身殉佛,方是上策。

  經過數日以後李根源率兵入山,駐軍在悉檀寺,把這個金鼎的雞足大王銅像,以及佛殿諸天王殿都毀掉。老和尚因為覺得事情很緊急,所以他想要去見李根源協統,但是那個守門的士兵認識老和尚,叫他趕快逃走,不肯通報。老和尚不顧一切,直接走進去,他就見到李根源跟當時的前布政史趙藩在殿內。因為趙藩跟虛雲老和尚是舊識,就問老和尚,為什麼到這邊來呢?老和尚就說明來的意思,來的目的。李根源就非常地生氣,首先他就責備虛雲老和尚說,佛教有什麼幫助呢?佛教有什麼用呢?佛教有何益?老和尚就答了,他說聖人設教,就是要濟世利民。對於這些初機的人,佛菩薩慈悲,讓他們能夠先斷惡修善。自古以來都是政教並行。政治它是能夠來安定人民的生活,但是教化的工作,也是政府的責任,所以教以化民。佛教它是教人家治心,“心為萬物之本,本得其正,萬物得以安寧,而天下就太平了”。李根源聽完虛雲老和尚這個解釋以後,心裡稍微緩和下來。

  後來李根源又再問老和尚,他說要這個泥塑木雕做什麼呢?空費錢財。老和尚就跟他答覆了,老和尚說“佛言法相,相以表法,不以相表,於法不張”。他說佛法必須用相來做表法,相以表法,不以相表,於法不張。你看我們佛法僧三寶就是用住持三寶來做表法,住持三寶,常住三寶。你看,我們佛像就是代表佛寶,佛說的三藏十二部代表法寶,我們出家眾就代表僧寶,這叫做相以表法,代表佛法僧三寶。你必須借由住持三寶你才能夠進入佛門以後,你透過修行,你才能夠開發你自性的三寶。自性三寶就是,皈依佛就是皈依覺,皈依法就是皈依正,皈依僧就是皈依清淨不染。你要開發你自性的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香,五分法身香,你首先要皈依你的自性三寶,你自性三寶開發出來以後,你才能夠見到五分法身香。所以這個地方,虛雲老和尚就跟他講,他說“不以相表,於法不張,不足以令人起敬畏之心,人心若無敬畏,無惡不作,無作不惡”,那禍亂就會形成了。

  所以他說我們刻孔子的像,雕孔子的聖像,讓我們對孔子起恭敬心。“丁蘭刻木”,丁蘭是“二十四孝”裡面之一。他因為想念他的父母親,所以他就刻了他父母親的像,每天出去回來一定要禀報。這個丁蘭的孝行感動了很多人,這叫丁蘭刻木。還有中國的各宗族的祠堂,這祠堂裡面也有祭祀祖先。像這些還有東西各國裡面也有銅像,它都在做什麼?它是讓人家有所皈,皈就是依靠,而且能夠啟發他敬信之心,他說功效是不可思議。所以你怎麼可以說佛像這些泥塑木雕有什麼用呢?浪費金錢呢?對不對?虛雲老和尚就講到這個,用世間法跟他解釋,然後他說講到最究竟的時候,“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那就不需要相了,他已經開悟了。如果能入不二法門,“若見諸相非相”。“諸相”就是有,“非相”就是空,能夠見到空有不二,那就見到自性如來了,自性的自性佛了,那就則見如來,這叫“若見諸相非相,則見如來”。李根源聽了虛雲老和尚這樣講完以後,稍微有點笑容了,就叫左右拿茶點來。你看讓老和尚等了很久,講兩個道理給他聽了,才供養老和尚茶點。

  第三個問題就問虛雲老和尚了,他說和尚都不做好事,反而做一些奇怪的事情,實在是國家的廢物。老和尚就答了,老和尚說,這個和尚是通稱,他裡面也有聖賢僧,也有凡夫僧。什麼叫聖賢僧?他已經開悟的叫聖賢僧,他還有煩惱的出家人,叫做凡夫僧。對不對?你不能因為少數一些不肖的僧人,他可能行為不檢點,可能他沒有守戒律,但是你不能夠因為少數不肖的僧人,你就把這些罪全部歸罪在所有出家人身上,這樣是不對的,出家人裡面也有修得很好的。他說比如說秀才不好,你怎麼可以拿那個不肖的秀才罵孔子呢?然後再進一步比喻了,就像是你今天帶領部隊一樣,你部隊軍紀嚴明,紀律嚴明,但是你能夠保證你每一個士兵都能夠這麼正直嗎?這麼一問恐怕李根源,可能就讓他真的啞口無言了,事實也是如此。他說這個是什麼,“海不棄魚蝦,所以為大;佛法以性為海,無所不容。”出家人他秉承佛陀教化,護持三寶,對眾生潛移默化的教育,它的功能是,其用彌張,是非常地明顯的,怎麼說它是廢物呢?

  李根源聽了這一段話以後,法喜就出來了。人家怎麼樣?講到他的心性了,就是這裡面講的,“猶有一念之明,未必不可救解”。虛雲老和尚對待李根源,李根源他也殺了出家人,他也毀了佛寺。如果照世間人講說,李根源應該要槍斃了,拒絕如仇。可是虛雲老和尚,就像剛才我們講的,“雨甘露法,潤眾生故”。他說法就像甘露一樣滋潤眾生,“雨甘露法,潤眾生故”。為什麼滋潤眾生?你看李根源聽他講完以後,笑顏逐開,就有笑容了。為什麼?人人都有佛性。就六祖大師說的,“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從這個地方就可以得到見證。

  所以為什麼禅宗裡面講,六祖大師在拿到衣缽以後,五祖座下的出家人就要去追逐這個衣缽。六祖大師到避難石的時候,以前當過將軍的惠明法師,他就追到了。他追到以後,他知道六祖大師在避難石的後面,他就跟六祖大師說,我為法來,不為衣來。你看他這樣回光反照,本來他那個貪欲心是想去奪那個衣缽。但是他回光反照以後,他跳脫那個善惡對待,他說我為法來,不為衣來。那就表示什麼?他想要得到解脫妙法。六祖大師跟他講,他說,“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哪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他教他放下善惡對待。不思善,不思惡,就放下善惡對待。我們就是因為放不下善惡對待,我們會有執著,會有分別,我們會有好惡之心,憎愛的分別。我們離不開那個憎愛的分別,如果你離開那個憎愛的分別,你就見到本來清淨的佛性。李根源何嘗不是如此呢?他說這些出家人不守戒律,所以就應該殺這些出家人,把他趕出去,佛寺毀掉。這個就是一念之差,他就沒有跳開善惡對待。

  虛雲老和尚跟他解釋,出家人裡面也有聖賢僧,也有凡夫僧,所以李根源聽完以後笑逐顏開,俯首向老和尚致敬。你看剛開始的時候,他連看都不想看。老和尚剛到的時候,他連看都不想看他,對不對?連茶水都沒有,沒有恭敬心。他最後聽完法以後,俯首就等於向老和尚頂禮,向老和尚致敬。於是跟老和尚同進晚餐,秉燭深談,老和尚看他因緣,這個善根流露出來了,他有這個善根福德因緣。所以老和尚就跟他講因果分明的道理,然後再說到業網的交織,由業果的因緣再說到世界相續,眾生相續。愈說老和尚愈暢快,那理也說得愈深。李根源將軍當時就用溫言接應老和尚的開示,但是他就對著老和尚不禁歎息說,他說佛法這麼廣大,這麼好,可是我為什麼不知道,我已經殺了僧人,毀了佛寺,我造破和合僧,五逆罪,我怎麼辦呢,我罪業深重,奈何,奈何。

  你看他就開始知道因果了,所以淨空老法師講得沒有錯,因果教育是最有用的。虛雲老和尚就說,這是一時的風氣,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這是表示大慈等故,我們剛才講,菩薩有大慈等故,大慈憫心。他說你以後就是保護三寶,那功德就更大。李根源聽完以後就非常歡喜。這是什麼?虛雲老和尚慈悲,給他有一個什麼?“未必不可勸禁”,他還有一念之明,還可以回頭。所以李根源後來就非常歡喜,就移住到祝聖寺,跟著老尚住在一起,在那邊也吃素了。

  後來照這個記載裡面講,八月四日山中忽然出現金光,山頂到山腳下都有,草木成黃色。相傳在祝聖寺有三種光,一個是佛光,二是銀光,三是金光。佛光,連年都會有,銀光跟金光是開山以來只見過幾次。李根源也有看到,他非常感動,所以他對虛雲老和尚執弟子禮,請老和尚為雞足山的總住持,他就把部隊撤下來。往後四十年之中,李根源就成為佛門的法門外護,出力非常地多。這裡我特別用這樣的一個虛雲老和尚的公案,來解釋這一段何龍圖所說的,對這些惡人,我們要有慈悲心來救度他,讓他有回頭的機會。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九十八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

 

上一篇:願發慈心濟有流
下一篇:白:戒色從來就不是件簡單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