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義氣”在世間人看來是一種美德,但是對大乘行者來說卻是要斷除的。並非學佛人不可以講義氣,而是要擯除狹隘的義氣,不可過於執著,更不能以利他之名行利自之實。
比如世間人講有仇必報,否則,就視之為懦弱;但是以出世間的角度而言,以大乘佛法的教義來講,有仇不能報。因為根本不存在仇人,眾生皆是宿世的父母,都是恩人。如果自己有修行,則會將一切傷害視為利益。因為我們可以通過他們的傷害,通過這些對境,去修忍辱,修安忍波羅蜜;去鍛煉自己的心態,堅固自己的信念……以此角度思維,都是恩人,沒有仇人,何來報仇之說?
一名大乘修行人,無論何時何地,無論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可為自己謀私利。在自私自利的前提下,做任何事都是有害於眾生的。這樣的要求對有些初學者來說,可能有些困難,但這是我們的目標,也是自己要達到的境界。就算沒有別的修行,最起碼也要禁絕任何傷害他人的事。
但在有利於眾生的前提下,允許某些看似傷害他人的行為,比如釋迦牟尼佛的前世的大悲商主,他殺害了短茅黑人,這對短茅黑人來說是最大的傷害,但實際沒有過患。如果不去阻止他,不去殺掉他,他會殺害五百位商人,將來要下地獄。而殺他恰恰是利益他,同時也保住了五百名商人的生命。
在對眾生利大害小的情況下,允許有一些傷害他人的行為,這種傷害實際上是一種利益。並且,此利益的長遠意義超過了傷害,這樣的情況下是可以的。但是也一定要謹慎取捨因果,不能憑自己的習氣肆意妄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