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網經》第三十七、冒難游行戒
「若佛子。常應二時頭陀。冬夏坐禅。結夏安居。常用楊枝。澡豆。三衣。瓶。缽。坐具。錫杖。香爐。漉水囊。手巾。刀子。火燧。鑷子。繩床。經。律。佛像。菩薩形像。而菩薩行頭陀時及游方時。行來百裡千裡。此十八種物。常隨其身。頭陀者。從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是二時中。此十八種物。常隨其身。如鳥二翼。若布薩日。新學菩薩半月半月布薩。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若誦戒時。於諸佛菩薩形像前誦。一人布薩。即一人誦。若二人。三人。至百千人。亦一人誦。誦者高座。聽者下座。各各披九條七條五條袈裟。結夏安居。一一如法。若頭陀時。莫入難處。若國難惡王。土地高下草木深邃。師子虎狼。水火風難。及以劫賊。道路毒蛇一切難處。悉不得入。若頭陀行道。乃至夏坐安居。是諸難處亦不得入。若故入者。犯輕垢罪。」
這是第三十七條「冒難游行戒」。「若佛子。常應二時頭陀。」這「二時」經文有告訴你二時的時間;這二時就是春天跟秋天,從正月十五日至三月十五日,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要行頭陀行。「冬夏坐禅」就是春、秋這二時以外的冬、夏二季是坐禅、結夏的時候。
「二時頭陀」就是可以向外去度眾,度眾的時候不要忘記行頭陀行。所謂「頭陀」就是「抖擻」,不光只是具備這十二頭陀行,還要能夠心不貪染世間、能夠正念分明,這才是真正抖擻的意思。菩薩行頭陀行時常用楊枝、澡豆……這十八種物,其實各有其表法,用「楊枝」表淨心。用「澡豆」以表淨身。用「三衣」是蔽形除貪,表遮蔽身形,除掉世俗的貪欲。用「瓶」能注法水。用「缽」表斷邪命自活。「坐具」能坐禅成道。「錫杖」表能樹法幢、顯聖智。這是錫杖的表法。「香爐」表信,能信入大乘,能斷除二乘以及外道的邪見。「漉水囊」代表慈心。「手巾」代表除垢,以光顯佛面。「刀子」代表能斷愛根,能除結使。「火燧」代表有慧覺,因為明能破暗。「鑷子」代表拔除煩惱刺,這是鑷子的作用。「繩床」代表精進,精進行道,離貢高放逸。「經」代表開覺心性。「律」代表是嚴淨三業。
「佛像」是近良導,「菩薩」是親善友,這是出家人隨身十八種物,要是能夠知道它的表法,在家出家都能帶,一切時、一切處都是頭陀行,這是祖師大德教的心法。
因為現在人出門不會帶著澡豆,不會帶著楊枝。澡豆就是肥皂,楊枝就是以前的牙刷,所以當你到飯店去,看到這些東西,你就要想到這些表法,包括你的三衣,「三衣」就是你日常生活的服飾,要穿適合身分、場合、活動的服飾。「瓶缽」就是你帶的水瓶、帶的碗,雖然現在都用免洗餐具,但是你看到這些餐具,都要提醒自己要應量,不要邪命活。所謂邪命活、結交豪貴、攀緣世間,然後為人家算術、卜卦……等等的,這都是邪命活。看到椅子就是你的「坐具」,要能提醒自己要用功坐禅,要能夠見性。「錫杖」是要能顯聖智,你聖智要能高顯,不要迷惑顛倒。「香爐」代表深信大乘,心不退轉,能信入佛法。
「漉水囊」以前是將水過濾,因為它水裡面有蟲子,所以用漉水囊把蟲子過濾掉,再喝裡面的水,就是現在隨身型的過濾壺,出門旅游都會帶濾水瓶,就是漉水囊的意思,也是代表慈悲心,不去殺生、不去吃葷腥食物,現在如果你去飯店,水一開有蟲子,這間飯店沒人敢住,所以就用來表法。包括你在洗臉、包括你身上帶的刀子,現在出國也不會讓你帶刀子,所以就是指你的指甲刀……等等,表能夠斷除愛根。因出國不會帶打火機,就以電燈代火燧。
「鑷子」這鑷子一般女眾比較會帶,都是拿來拔眉毛,在拔的時候,是警醒自己要拔除愛根,不要只是拿來化妝使用,因為鑷子是表拔除愛根。「繩床」是繩子打結做成的床,它可以掛在樹上,相信大家應該都有印象,這樹上的繩床,是代表離放逸,能夠常行精進、能夠捨貢高。出門要帶著佛經、帶著戒律、帶著佛像。在以前雖有滾動條的佛像,要帶也不容易,現在就很容易,經律佛像都可以放在手機裡面,菩薩形像也可以,只是一般人不願意放而已,你們學佛了就要放,除了世間人講的給你保平安以外,還能夠讓你提起正念。你在外出的時候,你必須得准備這些東西,也應存這些心態,那你在旅行時,也就是行道的時候。
「而菩薩行頭陀時及游方時。行來百裡千裡。此十八種物。常隨其身。」
這十八種東西要常常帶著不可以忘。那什麼時候可以外出行頭陀行呢﹖這裡講的是農歷,從正月十五,就是一月十五到三月十五日,這是春天;八月十五日至十月十五日,這是秋天,基本上這時候天氣都非常好,常常在旅游的人,多半都是選這個時候。亞洲大部分地區在春分跟秋分的時候,天氣最好,沒有災難的問題,或是比較激烈的天氣,較適合出行。經雲:「是二時中。此十八種物。常隨其身。」,就是在春分跟秋分的時後,你行頭陀行、你去游方參學。現在人是去出差、去賺錢,出家人也有可能去游方、去參學的,不過現在一般都只是去其他道場看一看、走一走,因為未必真有善知識給你參訪。不管是什麼原因外出,這十八種物要常隨其身,念念不忘,所以你要懂得心法,你不要只想到這是出家人的東西。你們去戒場,不懂的人他一定告訴你─這是出家人的,照他這麼說,那在家人怎麼辦?在家人就是受持我們剛剛講的十八種物的表法,要能夠常如是存心,要精進、要行道、要能夠用功、能夠坐禅、能夠有慈悲心、能夠有正知正見、能夠親近良導、親近善友,那就是常帶這十八種物。
「如鳥二翼」具備這些物品─心態就好像鳥的兩邊翅膀一樣,少一邊都不能飛翔前進,也就是無法進道。
「若布薩日。新學菩薩半月半月布薩。誦十重四十八輕戒。」
「若布薩日」的布薩是誦戒的時候。「新學菩薩半月半月布薩」,新學的菩薩要半月半月固定誦戒。「誦十重四十八輕戒。」這段「半月半月誦戒,誦十重四十八輕戒」,要銷歸自性,銷歸「光明金剛寶戒」,不能只是口誦。六祖慧能大師講:「愚人口誦。智者心行。」所以你要銷歸自性,不要只有口誦,誦戒要銷歸「光明金剛寶戒」,銷歸無作戒體,這是誦戒的意義。
經文說:「若誦戒時。於諸佛菩薩形像前誦。一人布薩。即一人誦。若二人。三人。至百千人。亦一人誦。誦者高座。聽者下座。各各披九條七條五條袈裟。」
「若誦戒時。於諸佛菩薩形像前誦」,就是誦戒時要有佛像,「一人布薩。即一人誦」,一個人誦戒時,那就一個人誦。「若二人。三人。至百千人。亦一人誦。」這是說無論有多少人,只要一個人代表誦就可以了。「誦者高座」誦的人坐上位,「聽者下座」聽他誦戒的人,坐在下面。「各各披九條七條五條袈裟」,為什麼說九條七條五條袈裟?因為以前的袈裟,五條衣就是下裙,你如果只穿個五條衣出來,那你上半身是沒穿衣服。所以還要七條,披七條是上衣,可是肩膀還是外露,所以要搭上九衣,九衣是把肩膀給蓋起來,這才算穿著整齊,所以叫「披九條七條五條袈裟」。在現在有些出家人不懂,他就會穿上三件袈裟在誦戒,這是著相而不解其義。所以要知道這意思就是要穿著整齊。如果是在家人誦戒,就穿海青搭缦衣,因為你沒有袈裟、沒有割截衣。袈裟另外一個名稱叫割截衣。因為以前布料得之不易,佛陀要求弟子不要浪費物資,就把人家不要的布,裁成一條條,縫起來所以叫割截衣,後再染色,也就是染色衣、壞色衣。
「結夏安居。一一如法。」結夏安居就是休夏自恣,這三個月的時間要如法來用功。
「若頭陀時。莫入難處。」如果你在外面游方參學,所在的、要前往的這國家發生戰爭、發生動亂、發生在抗議、在游行,那你不可以去,你不要想逞英雄,還到那個地方去,自己拍張照,那是自己給自己找麻煩。現在的人很喜歡拿手機,自己拍自己,甚至還特別跑到有戰亂、示威的地方,為自己拍照,這是不行的。學佛人要懂得保護自身的生命安全,所以佛禁止你冒難游行。
「若國難惡王。土地高下草木深邃。」所謂「國難惡王」是指你要去的國家有災難、動亂。或國家有暴虐惡王……等等,會令你危險的。「土地高下」是深谷、深山、沼澤所有容易出事的地方,也不能去,更不能一個人獨行。
「草木深邃」講的是像:叢林、森林、草原當中,在森林這類環境裡面,很多人都會迷路,就再沒有出來了。乃至森林當中有獅子虎狼,這些都會傷害眾生。佛制受菩薩戒的弟子,不可以去。
「水火風難。及以劫賊。」或是這個地方有嚴重的災害,你都不能故意前往,你明知後又故意前往就犯戒。當然,你是參加團隊發心去那裡救災的不算。這是講你行頭陀行的時候,你不可以特別去,因為你是要去修行、要去用功的,你去那裡根本就沒辦法用功,也沒辦法結夏,因為那裡正在遭難,就是這個意思。但你也不要看佛教導我們水火風難不能前往,你遇到人家有困難你也不救,自己先逃命,那這就非菩薩,也名菩薩惡作罪。就是前面所講的「不行放救戒」。不可以見到眾生有苦難,你不願意幫助。眾生不光是指畜生、水族,還包括人類在內。如果你有救援的專長,你應當發揮出來。
「及以劫賊。」在古代會有,整個村子都變成賊窩,現在應該是比較少。這種地方你就不能去那裡安居,因為去那裡你也沒辦法安居,這是講一般的學佛人;有一些祖師大德他有大成就,他能知道他跟這些賊有緣,會特別去度他,人家是真度得了。你去那裡只會被影響,無法用功進道。
「道路毒蛇一切難處。悉不得入。」知道道路不安全或有毒蛇猛獸出沒,只要會有危險,都不可以進入或通過。
「若頭陀行道。乃至夏坐安居。」若是要行道或結夏安居,也都不可以在這些地方來居住結夏。
「是諸難處亦不得入。若故入者。犯輕垢罪。」
戒文上講的「難處」,一般人看到了只會解成是「王難、水火風難、賊難以及虎狼獅子」。頭陀行就是修行,這其實是告訴我們,佛弟子修行,這些邪路不要走,外道行不要走,因為這更勝於虎狼獅子、更勝於惡王、更勝於水火風難。你修行要是不如法,念佛不好好念,你想要夾雜些別的,像現在外面學淨土的一些學人,不老實學佛,還夾雜學那些世間法,正是迷惑顛倒,這就是令自己入於難處。《無量壽經》講:「世間之事。更相患害。雖不臨時。應急想破。」意思是這世間的事情,終究是對你有害的。所以佛在經上講,眾生的欲望、欲求,更勝於毒蛇。毒蛇咬人,頂多是令你一生沒命,而欲望害人,會使人永世不得翻身,都墮在地獄當中。這就是告訴我們那些外道、邪師他們提倡的世間法,講的假佛法,你絕對不可以去學,不然就是入於難處,犯了「冒難游行戒」。如果不懂這些道理、表法,你縱然天天帶了這十八種物,也沒有辦法保護你。
《華嚴經》雲:「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華嚴經》是佛出世講的第一部經,佛一開宗明義就告訴我們不要學這些世間東西,你才能契入如來的境界,所以很重要,你要聽話,不要冒難游行。就是告訴你,世間的這些書,釋迦牟尼佛禁止我們看。《了凡四訓》講得再好、《弟子規》講得再好,也是「世間所言論。一切是分別。」講得再多、再好,都未曾有一法,得入於法性。因為就有出家人原本學大乘,明明知道他去的寺院是學小乘,他還要去那邊學,這就犯了冒難游行,學的時間久之後,自己的大乘正見就會慢慢消失,法身慧命就斷掉了。縱然之前有大乘的正見,你去住在小乘之處,住在外道之處,你就等於這裡講的「入於王難之處。入於土地高下。草木深邃之處。」,你即使有本事,也都沒辦法學大乘,因為你跟他們共業,除非你像鸠摩羅什大師─羅什大師是在大乘當中有大成就者,他有能力去度他的小乘師父。你只是初學,你根本沒有成就,千萬不要冒險。
「若故入者。犯輕垢罪。」如果你明明知道這些人的行為是外道、是二乘、是邪師,你還要去參加他辦的活動、看他的書籍、影片的話,那你等於犯了菩薩戒。就像現在有一些持戒的出家人,他就不懂得這條戒真正的含義,雖持戒持了一輩子,遇到外道說他持得很好,一被贊歎,他覺得人家的名氣也很大,很賞識他,所以就迷惑顛倒,貢高心就起來,覺得「有人贊歎我、有人知道我有修」,他雖持戒好幾年,最後也迷於名利,也不管對方是不是正見,即使對方在佛門推世間法《弟子規》,請他去講戒,他也去了!這就是入於「難處」,一入進去,永遠出不來,因為他不解大乘戒律的意思,到處跟人家講:戒相比較重要。結果他在戒相上也沒參透,不懂會相歸性,遇到有人贊歎就顛倒,反去為外道說戒,這種人就是入於賊難、兵難之處,入於不如意處。在佛門提倡《弟子規》的人就是外道邪見人,佛禁止我們跟這些人同流合污,所以制「不得為外道。邪見人說戒。」,你還去說戒、傳戒,本身就犯戒了。
你們聽戒都聽過,釋迦牟尼佛都直接說,你看這些世俗典籍、學這些東西就是斷佛種性,就是外道、就是邪見,是障道因緣,絕對障道。「障道因緣」就是說這些人都將不會有成就。
所以,真正要學佛修行的人,不要再迷惑顛倒,你們不要再亂學,不要像這些只持事相戒的,自入於賊難、兵難之處,為外道惡人、邪見人說戒。自己修持沒有任何的成就,一聽人家說他是律宗的祖師,他就好高興,就去為外道邪見人說戒去了,自己的菩提心、菩薩心,全部退光光。所以要懂得,冒難不可以游行、不可以前往,這是它另外一層的意思。
~~出處節錄:《梵網經菩薩戒正說》一書,悟顯法師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