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一個學佛人來說,孝敬父母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因為學佛唯一要行持的實際上就是“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從根本上來說,斷惡行善始終要在心地上下功夫;而從事相或對境上來說,斷惡行善應當首先從孝敬父母開始。古人說:“百善孝為先。”意思是說,通過孝敬父母可以培養出一切善行。儒家《論語》中也說:“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意思是說,在家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姐妹恭敬的人,走向社會就不會犯上作亂。君子之人成辦一件事時總是抓住根本,根本建立了,目標就很容易達成。在家孝順父母、恭敬兄弟姐妹,是培養一個人仁慈心的根本。確實,一個人的仁慈心最容易在和父母、兄弟姐妹的相處中培養起來。如果一個人在和父母、兄弟姐妹等最近的親人相處時都沒有培養起仁慈心,則這個人和任何其他人相處都不會有真正的仁慈心。沒有仁慈心的人根本不可能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
所以,那些自诩為善良的人,那些認為已經發了菩提心的佛弟子,應當反過來深刻地反省自己:“我是否對自己的父母足夠孝順?”如果發現自己對父母尚且是漠不關心的,那麼自己的善心或者菩提心肯定是值得懷疑的。因為連自己的父母都不孝順的人如何懂得對眾生生起善心呢?現前很多的學佛人,對素不相識外地來的“大活佛”能夠掏出上千元來供養,但對自己的父母卻是一毛不拔;為了朝山拜佛,花費很多金錢、時間和精力也在所不惜,但對自己的父母連陪他們說說話都不願意,更不要說問寒問暖了;對道友能夠做到和顏悅色,而對父母卻常常沒有好聲氣。這些都是心不入道的表現,是學佛人行為上的一個偏差。
事實上,孝敬父母是學佛人不可忽視的一個修行內容,這件事的重要性不應當低於放生、念佛、念咒、坐禅、發菩提心等。我等本師大覺世尊釋迦牟尼佛在世的時候,為了報答母親的恩德,曾親自到三十三天為母說法。此外,佛陀在諸多的經典中宣說了孝敬父母的功德。譬如,《未生冤經》中說:“夫善之極者,莫大於孝;惡之大者,其唯害親乎!”《雜寶藏經》中說:“於父母所少作不善,獲大苦報;少作供養,得福無量。”《心地觀經·報恩品》中說:“當知父母恩最深,諸佛聖賢鹹報德,若人至心供養佛,復有精勤修孝養,如是二人福無異,三世受報亦無窮。”又說“悲母在堂,名之為富;悲母不在,名之為貧;悲母在時,名為日中;悲母死時,名為日沒。”又說“若有男女背恩不順,令其父母生怨念心,母發惡言,子即隨墮,或在地獄餓鬼畜生。世間之疾,莫過猛風,怨念之微,復速於彼。一切如來金剛天等及五通仙,不能救護。”《四十二章經》中說:“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親,孝親最神也。”可見,孝敬父母可以積累無量的功德和善根,反之不敬父母則會累積諸多惡業。
那麼,如何孝敬父母呢?《孝YIN果報錄》中宣說了孝敬父母的十六個要點:
一、“要全天性以樂親生”,也即順從父母的需求使他們感到安樂。一切眾生都希望得到安樂,不希望得到痛苦,自己的父母也概莫能外,所以自己要盡己所能地使父母安樂。仁慈心的根本實際上就是看到一切眾生都是希望離苦得樂的,認同並支持別人的這個需求,不給任何人的這個需求制造違緣,這就是仁慈心。仁慈心最初在父母面前最容易得到培養。一旦在父母面前能夠培養起仁慈心,則將其推廣到其他眾生身上,善心和菩提心就很容易生起。
二、“要和兄弟以慰親心”,也即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使父母感到安慰。父母看到自己能夠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就會感到很安慰和放心,所以與兄弟姐妹和睦相處也是對父母的孝順。
三、“要訓妻子以解親憂”,也即教育妻子兒女使他們歸於正道,以此來解除父母的擔心。妻子、兒女言行有不當之處,也會讓父母憂愁和擔心,所以教育妻子、兒女歸於正道會解除父母的擔憂,這也是孝順父母。
四、“要擇交游以免親慮”,也即要選擇正派的朋友交往以免父母憂慮。如果我們和不三不四的人來往,父母就會擔心受怕,擔心我們會走向邪道,這就是對父母的不孝了。相反,我們和正派的人來往,父母心中就會很放心,就不會擔憂,這也是對父母的孝順。
五、“要怡顏色以博親歡”,也即要讓自己的臉色快樂以博取父母的歡心。如果我們的臉色很難看,整天郁郁寡歡,父母由於愛我們的緣故,心裡也會感到很難過;相反,父母看到我們臉上總是快樂的樣子,父母心中也會快樂,所以我們自己快樂就是對父母的孝順。
六、“要善奉養以適親身”,也即要善於奉養父母使他們的身體健康。父母如果身體健康,就會感到快樂,讓父母快樂就是孝順。
七、“要勤服事以替親勞”,也即要勤快地服事父母,為父母做事。勤快地為父母做事,就會讓父母感到愉悅,這就是孝順。
八、“要審冷熱以防親疾”,也即要注意父母的冷熱,防止父母生病。
九、“要受偏憎以隱親過”,也即要忍受別人的歧視和怨恨以隱藏和包容父母的過失。父母不是聖人,也會造作一些惡業,犯一些錯誤,為人子女應當用博大的胸懷去包容,不能包容父母錯誤的人,就更不能包容父母之外的其他人的錯誤,因而其善心根本不可能是究竟和徹底的。
十、“要用幾谏以冀親悟”,也即用反復勸谏的方式來使父母醒悟改錯。現今的很多父母都不信三寶、因果報應、佛菩薩,子女不應當怨恨或責備父母,而應當用各種方便和智慧,引導父母進入佛門。《孝子經》說:“令親去惡為善,奉持五戒,執三皈依。若不能以三寶之道化其親者,雖為孝養,猶為不孝。”《大寶積經》說:“父母不信令其住信,父母毀戒勸令住戒,父母悭貪勸令住捨”所以,勸谏父母皈依佛門,斷惡行善是最大的孝順。在勸谏父母時,要像《弟子規》中所說的那樣:“怡吾色,柔吾聲;谏不入,悅復谏。”
十一、“存天理以報親恩”,也即用為人正直的方式來報答父母的恩德。
十二、“全廉恥以保親名”,也即用知道廉恥的方式來保全父母的名聲。
十三、“多為善以求親福”,也即用多多行善的方式為父母求福。這三條都是讓我們在社會上積功累德、為人正派,用自己的善行和能力來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我們只有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不負父母的養育之恩,才會讓父母為我們而自豪,這是最好的孝順。
十四、“放生命以永親年”,也即用放生的方式將放生的功德回向父母,願他們的壽命延長。每次放生時,我們都要為父母回向,回向他們身心無有疾苦,能夠長命百歲,頤養天年。
十五、“慎殓殡以護親膚”,也即父母臨終的時候要知道如何護送。
十六、“急營葬以安親靈”,也即對已故的父母要通過回向善根來幫助他們。作為一個佛教徒,在父母臨終的時候,不應當大聲哭泣,讓父母心中生起憂愁和焦慮,應當念誦佛號為父母助念,鼓勵他們一心求生西方極樂。在父母死亡以後,也應當將平時行善的善根回向父母,希望他們早日脫離輪回的痛苦,獲得究竟的安樂。
現前,發願每天念誦《地藏菩薩本願經》的居士很多,可是又有幾個將地藏菩薩對母親的大孝行為銘記在心並在行為上隨學的呢?可見孝順父母實在是我等現前要加倍努力的一件事情!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