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信願法師:仰托彌陀願力凡夫往生清淨報土(一)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決定往生語錄】仰托彌陀願力凡夫往生清淨報土(一)

  第三十五段文仍然是法然上人所開示的法語。這段法語出自《觀無量壽經釋》。法然上人對淨土三經的注解注的非常的簡要,你只要讀《法然上人全集》,你就會發覺,法然上人對《無量壽經》的注解,對《觀經》的注解,對《阿彌陀經》的注解,都很簡要。所以只要探討《法然上人全集》,便可以了解,法然上人的淨土思想,與善導大師可說是完全一致,彰顯阿彌陀佛的本願力,使念佛人往生極樂世界的道理。這段法語是,法然上人先引用《觀經》所說的三心,然後再引用善導大師對《觀經》三心的第一至誠心這段解釋的法語,然後結論法然上人才簡要做一個開示。從法然上人的著作,不論是《選擇本願念佛集》,或者是《觀無量壽經釋》,或者是其它著作,我們都可以明白,法然上人為文,幾乎都是這個模式,先引用佛經,然後再引用祖論,佛經幾乎都引用淨土三經,祖論也幾乎都引用善導大師五部九卷,然後第三部分才是他開示結論的話,第三十五段法語也不離開這個模式。

  法然上人《觀無量壽經釋》:

  又此經言:“具三心者,必生彼國。”三心者,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三心雖區,取要而言,攝於深心。

  善導和尚於《觀經疏》釋此而言:“至者真,誠者實。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不得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

  其解行者:“罪惡生死凡夫,依彌陀本願,十聲一聲,決定往生。”如是解行,是真實之解而行。外現信本願之相,內懷疑心,是不真實之心。

  法然上人的法語,事實上大部分都非常白話,識字的人都可以一看就明白。如果能夠依教奉行,在心中建立對阿彌陀佛本願的真實信心,在口中二六時中、行住坐臥,一向專稱阿彌陀佛的聖號,那麼有信有行,如實實踐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將來臨終的時候,阿彌陀佛現他受用報身佛現前迎接,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獲得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諸菩薩具足成就。這樣的淨土教法,可說是世尊一代時教,所有教法最為特別、最為殊勝,也最為穩當、最為超越。往生西方成就菩提非常的快速,不同於聖道教法,在此界經歷三大阿僧祇劫的斷惑證真,證悟菩提。所以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確實是末法時代的煩惱凡夫,能夠當生成就,解脫生死,往生成佛的教法。所以好好根據善導大師、法然上人所開示的法語,來實踐彌陀教法,我相信一定心中是快樂的念佛、自在的念佛、安心的念佛、解脫的念佛,不會求救、懷疑、擔心、顧慮、不安的念佛。

  “又此經言”,此經當然就是指《觀經》。《觀經》說“具三心者,必生彼國”,這三心貫通九品往生,也就是上品上生一直到下品下生的往生者,都是要做到三心。雖然三心說在上品上生,不是只有往生上品上生的人要具足三心,往生九品的任何一品,都要具足三心。這三心就是,“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發願心”。下面的話,法然上人就說的很好。因為三心到底哪一心才是重點,若沒有法然上人為我們指出,也許我們還不能明白,法然上人說:

  “三心雖區,取要而言,攝於信心”,三心雖然有所分別,但是取要而言,收攝在深心。深心,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解釋為深信之心。所以對阿彌陀佛的淨土教法,深信才可以,淺信還不可以。諸位菩薩!你每天念南無阿彌陀佛,對阿彌陀佛了解,是越深越好還是越淺越好?越深越好。你將來要往生極樂世界,對極樂世界依正莊嚴,你了解是越深越好,還是越淺越好?越深越好。你念佛要往生極樂世界,對念佛往生的道理,了解越深越好還是越淺越好?越深越好。這是一定的道理。那麼對因果的信受也是同樣,對因果的信受淺信還不夠,要深信才夠。念佛,對阿彌陀佛這句,名號的信受淺受還不夠,要深信才夠。

  所以,善導大師所說的機法兩種深信,一者決定深信機,二者決定深信法。決定,就是有深信才能決定,沒有深信就沒有決定,沒有決定就沒有深信。一個對阿彌陀佛名號有決定信心的人,當然到了決定的地步,就不會半信半疑。稱念阿彌陀佛的名號,你有把握一定往生極樂世界嗎?你有沒有肯定,這一生一定往生極樂世界?如果有,那你就是到了決定的地步,也到了深信的地步。對念佛往生往生極樂世界這件事,你的心中會有懷疑:我會有可能因為什麼事情而不往生極樂世界嗎?你一樣一樣的在心中自我檢視:我現在念佛念到將來臨終,感情、金錢、名利、財寶、子孫、理想、是非會妨礙我往生極樂世界嗎?一樣一樣的自我檢視,如果會,那表示你還沒有到決定深信的地步。有什麼事情會讓我往生不了?你一一的一點一點自我檢視,你會因為一個挫折打擊就不要念佛了?末法時代的凡夫眾生,確實如《觀經》所說的,被煩惱賊所害的眾生。我們的煩惱好像賊一樣,會偷取我們的自性功德法寶。我們家裡的東西如果被小偷偷走了,我們會打電話給警察,請警察來處理抓小偷。可是,我們的自性功德法財,經常被煩惱賊偷走了,我們不會打電話給阿彌陀佛,實在很愚癡。所以信願經常向信眾說,要每天早晚常和阿彌陀佛多聯系,向阿彌陀佛請安問好,和阿彌陀佛就越來越親近、越來越熟,你有事情,阿彌陀佛怎麼可能不理你?你臨終,阿彌陀佛自然現前,這是一定的道理。

  所以,三心重要的在深心。《觀經》三福的第三福,大乘行福有四句,世尊說,“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因果也要深信,何況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名號!我們每天在念這句佛號,怎麼可以不對這句名號產生深信?所以三心最重要在第二深心。事實上,三心是一而三、三而一,做到至誠心,當然就會做到深心、回向發願心。相同的道理,做到深心,當然做到至誠心、回向發願心,做到回向發願心,就會做到至誠心、深心,猶如往生三法信、願、行一樣,做到信,當然就會做到願、做到行,做到願,當然也會做到信、做到行,做到行就會做到信、做到願。所以我們念佛人,對念佛往生極樂世界,道理融會貫通了,念這一句佛號,每天享受著念佛的修行。

  念佛已經不是只有修行的代名詞,對我而言,念佛就是人生的最高享受,因為我知道,我將來的歸宿會在清淨的極樂世界。如果你對你自己將來的歸宿都很清楚了,你心中一定不會有迷惘,一定不會有彷徨。一個失業的人,他的心中一定有迷惘與彷徨,為什麼?沒有收入,不知道自己的未來在哪裡,對自己的未來看不到光明。你的自性將來要在哪裡安身立命,如果你不知道,你當然也會迷惘也會彷徨,猶如走到十字路口,你到底是要往左、還是要往右、還是要往前、還是要往後?你不知道,那你當然會在十字路口徘徊。

  如果一個人人生沒有目標,不會規劃自己的未來,死了,懷疑、恐懼、不安、驚怕、傷心、難過、懊惱、後悔。《無量壽經》世尊用兩種情緒說出,就兩句話。這兩句話世尊把凡夫到了臨終所有的千愁萬緒概括,“大命將終,悔懼交至”,就是說,一個人生命即將終了的時候,後悔了恐懼了,因為平生不知道斷惡修善,不知道要念佛拜佛,臨終快要死了,業障現前,後悔了,恐懼。當內心不知道要魂歸何處的時候,你產生了無明的恐懼,如果知道將來臨終,還沒有斷氣的時候,阿彌陀佛一定會來現前接引你,從現在到臨終你一點都不恐懼——不但不恐懼,還會跟韋提希夫人的心情一樣,非常的歡喜。你去看《觀經》,當機者韋提希夫人,被阿阇世太子忤逆,被關在深宮內院,非常的憂愁憔悴。當韋提希夫人遙向靈山頂禮世尊,世尊在摩揭陀國的王宮,為韋提希夫人說這部《觀經》,說到第七觀華座觀,當釋迦牟尼佛要為韋提希夫人說觀阿彌陀佛的蓮華座消除苦惱之妙法,還沒有說到第七觀的觀法,阿彌陀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住立空中,光明熾盛,不可具見,韋提希夫人見到西方三聖,心情是非常的歡喜,歡喜踴躍。一個一國之後被逆子的苦惱,憔悴憂愁的心情,轉為歡喜的心情,只因為見到佛菩薩。你看《淨土聖賢錄》《佛祖統紀》《往生集》《善女人往生傳》這些記載往生傳記,你一則一則的公案仔仔細細的去看,然後你注意看每一個行者,不管是專修或是雜修的人,在臨終捨報,還沒有斷氣的時候見到佛菩薩,看看這位臨終者的心情,看五百個公案就好,幾乎每一個到了臨終,見到阿彌陀佛來迎接,要往生的心情,都是非常的法喜,沒有一個是充滿了後悔恐懼。所以往生的心情是歡喜的還是傷心的?歡喜的!可是人死了,很多人哭的大小聲,只怕自己哭的還感動不了左鄰右捨,所以請五子哭墓來幫忙哭,這樣對嗎?好像不對!所以叫做顛倒凡夫。

  下面引用善導大師在《觀經四帖疏》所說的一段話,這段話我相信大家讀《觀經四帖疏》並不陌生。法然上人只要稱呼善導大師,一定稱呼善導和尚。“和尚”這兩個字,就是親教師的意思。一個有道德,持戒精嚴,有學問,堪為弟子修行的模范,稱為和尚。“和尚”這兩個字,是相當尊貴的稱呼,一般人都還沒有資格可以稱和尚。因為法然上人對善導大師非常的尊重,通常稱對方為和尚,也有以對方為師的意味。法然上人跟善導大師,雖然不同國家的人,不同時間不同地方的人,但是法然上人對善導大師的淨土思想非常的仰慕,所以讀《觀經四帖疏》前後八遍,建立對阿彌陀佛的真實信心,用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的正定業之文,建立日本的淨土宗,可說是對善導大師非常的尊崇,所以法然上人若稱呼善導大師,一定稱呼“善導和尚”,在《觀無量壽經釋》也不例外。

  “善導和尚於《觀經疏》,釋此而言:”《觀經疏》有四卷,所以俗稱《觀經四帖疏》。

  “至者真,誠者實。”所以至誠心就是真實心,《楞嚴經》講真如叫做真心,我們凡夫因為真如還沒有開顯,所以我們的起心動念是虛假心、是意識心,不是真實心、不是智慧心。

  “欲明一切眾生,身口意業,所修解行,必須真實心中作;”這一段話是不容易明白的。一切眾生在身口意三業的修持,無論在解門或者是在行門,必須在真實心中造作。可是剛剛講過,我們凡夫的心是虛假心、是意識心。既然必須在真實心中造作身口意三業的解行,我們怎麼能做得到?我們做得到,而且百分之百做得到。可是我們凡夫真心還沒有流露,怎麼會有真實心?

  不是我們的真實心念佛,是我們念的這一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的真實心所成就的功德,所以名號的功德叫做真實功德,叫做無上功德,叫做無為功德,叫做無漏功德,我們念佛是無為心,還是有為心?有為心。我們念佛是無漏心,還是有漏心?有漏心。我們念佛是有上功德,還是無上功德?若論我們凡夫自己造作,我們怎麼有辦法修到無為的程度,修到無漏的程度,修到無上的程度?是因為這一句佛號的無為、無漏、無上的功德,讓我們稱念之後,得到阿彌陀佛回向來的無為功德、無漏功德、無上的功德,讓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不然我們憑什麼能夠往生極樂世界清淨報土?

 

上一篇:信願法師:臨終有病怎樣安住身心?
下一篇:淨空法師:勤苦修學不能成就,受了什麼障礙?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