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這一段裡面,最重要是後面那一句,就是『不知天命』。什麼叫「天命」呢?如果以佛家的角度,你明心見性,你悟明心性,你就能夠知天命。所以這個地方說,「不惟不知天命」,也不通達人情世故。這個地方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怎麼樣可以「知天命」?怎麼樣可以『達世情』呢?老法師說,從布施下手。就像當時章嘉大師跟他開示的,看得破、放得下。看得破、放得下就是「知天命」了。你能看得破、能放得下,你就可以「知天命」了,你就能夠了解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能夠明白過去現在未來了。
老法師特別問章嘉大師說,怎麼看得破、放得下呢?章嘉大師停了一陣子以後,慢慢地跟淨空法師說,從布施下手。所以我們現在就來談布施,布施確實可以知天命。要到什麼時候知天命?你到布施波羅蜜的時候,就知天命了,登彼岸的時候就知天命了。剛才我們提到三輪體空,行一切善,離一切相,那個都是知天命,有跟性德相應,所以知天命就是跟性德相應。
老法師說,《六祖壇經》裡面有預記,就是事先有預告。六祖是禅宗第六代祖師,就是惠能大師,馬祖道一和尚是第七代的祖師,事實上禅宗只傳到六祖而已。達摩祖師當時在傳法的時候,就講「一花開五葉,結果自然成」。所以事實上達摩祖師東來中土,到我們中國來,傳心地法門,只有傳到六祖。這個地方老法師說,馬祖道一和尚是第七代祖師,這個是當時在《六祖壇經》裡面有預告的。六祖就事先預記馬祖道一和尚,將來會有兩個徒弟是菩薩化身再來的,一個是出家的,一是在家的,在家的菩薩就是龐蘊居士。
龐蘊居士表演了一招,把錢存到海中央。大家都很好奇,為什麼龐蘊居士要把錢存到海中央。龐蘊居士講一句話,他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為什麼龐蘊居士要說這樣呢?他說,好事不如無事,無事不是什麼事情都不要做,很多人誤解,以為無事就是什麼事都不要做,不是。無事就是沒有任何煩惱,每天日常生活,六根對六塵,行住坐臥,待人處事做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沒有一點煩惱,不住色聲香味觸法。無論做什麼事都是一塵不染的,也就是說,決定沒有妄想、分別、執著。
心裡無事才能為一切眾生服務,才是真正的好事,做再小的善事都是大功德。而心裡有事,造多少善都是福報,關鍵在這裡。心裡有事,你有貪瞋癡,有執著,不管你做多少的善事,那都是福報而已。心裡無事,沒有任何煩惱,清淨心布施,再小的善事都是大功德。所以你心裡有事,造再多的善都是福報,不是功德。福報可以享,但是功德可以滅罪,滅什麼罪?滅我們貪瞋癡慢疑。所以要緊的是心裡無事,不是身體無事,身體無事你就不會去修福了,縱然有慧也沒有福報。
為一切眾生服務,第一件事情是布施。布施金錢,布施體力,布施金錢是外財布施,布施體力是內財布施。老法師說,內財布施功德比金錢布施大,金錢是外財,是身外之物,億萬外財也比不上自己親身以勞力來布施。比如你到道場裡面去做義工,用自己的勞力來服務、來布施,功德往往超過外財。為什麼呢?因為你在道場當義工,會有很多考驗,會有很多狀況,會有很多順境跟逆境,會有很多人我是非,這個時候就考驗你的習氣、你的毛病、你的我執是不是跑出來了。你能不能夠反躬自省,反求自己,能不能懂得忏悔,能不能懂得謙卑忍讓。如果你都懂得這些的話,那麼你在講堂做義工、在道場做義工,你不是修福,而是在修功德。
所以為什麼老和尚說,做義工比外財布施、比金錢布施功德大,關鍵就在這個地方,你懂不懂修這個行。有錢的人到寺廟裡面去布施幾百萬,還不如到道場裡面天天做義工。用身外財力來布施的功德小,你布施再多都小,而內財布施的功德大。在《華嚴經》上,對此有很大篇幅的說明。我們想要去做義工,好好去對這一段,我們要了解。很多人不曉得為什麼做義工,所以做義工做得滿身都是煩惱,做義工做到後來,都變成人我是非。到道場去反而造口業,反而爭名奪利。本來是菩薩,發心要做菩薩,結果個個都變成羅剎,這就是沒有好好去體會老法師開示的這個道理。
《華嚴經》裡面講到法身大士,它就不是講布施,法身大士是講供養。普賢菩薩說,十大願王裡面講「廣修供養」,他沒有講說廣修布施。「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你看他一開始跟你講「廣修供養」,這裡面有玄機。供養跟布施實在講是一件事情,但是用心不一樣,供養是以孝順心,布施不是孝順心。所以大乘菩薩用布施,普賢菩薩用供養,差別在這個地方。
普賢菩薩代表法身大士,《華嚴經》上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是普賢菩薩,都是修普賢行,也就是我們《無量壽經》裡面講的,「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所以你要好好去體會這句話,這句經文什麼意思,「鹹共遵修普賢大士之德」,都在修普賢行。普賢行是什麼?普賢行就是孝順心、是真誠心、是清淨心、是平等心。你能夠布施的時候,有真誠心、孝順心、清淨心、平等心這四個心,這樣才叫做普賢行。
普賢行的功德是圓滿的,做的事情再小,就算布施一塊錢,功德都是稱性的,稱性就是什麼?會跟自性相應,從性德流露出來的,他會有悟處的,這叫做稱性,從性德流露出來的叫稱性,那就是變成功德了。為什麼布施一點點都是稱性的?因為他是用孝順心、用清淨心、用平等心、用真誠心,這四個心都是性德。他用這個心來供養,就算供養一點點的東西,一塊錢,他都是稱性的,關鍵的關鍵就在這句話,用這四個心布施,他的功德是圓滿的,都是普賢行。就算布施一塊錢,功德都是稱性的,與虛空法界一樣大。因為心是圓滿的,就算對常住做一點小事,掃地、抹桌子,功德都是盡虛空、遍法界。修的雖然是小福、小事,果報則是無量無邊。
若心地不清淨,布施的供養是為了自己,為了自己的家庭,為了自己的小道場,即使布施億萬財富,所得的福報也很小,這當中的道理凡夫如何會明了呢?凡夫只看到外表,連外表都看不清楚,如何能觀察到事實的真相呢?事實真相是什麼?就是真空妙有,就是《心經》裡面講的,這個事實真相是什麼?是《心經》裡面講的,「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個是事實真相,「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你就能夠去跟這十二個字相應,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就是我們的性德。
老法師說了,出家人要遠離一切名聞利養。世尊當年在世的時候三衣一缽,接受大家的供養,只有一缽飯而已,決定不接受錢財供養。所以社會福利的事業應該是由在家同修們去做,出家人接受財供養是末法時期才產生的現象,因此佛法衰微了。有錢就會起貪心了,就會有妄想了,就會患得患失了,所以錢財決定不是好東西。我們明了有些在家同修,有多余的財富想修福,不知如何修法。所以老法師說,他在接受供養的時候,是代這個眾生在修福。
老法師早期在台灣成立佛陀教育基金會,就是簡豐文老師他跟老法師成立了佛陀教育基金會,就是本著這個宗旨。而修福怎麼做呢?老法師學印光大師,印光大師一生就只做印經布施這一件事情,他的德望很高,信徒很多,所以供養的數量也多。但他自己一分錢都不用,他辦了一所弘化社,就是現在講的佛經流通處,靈巖山寺弘化社,將所有的錢全部用在印經布施上。佛陀教育基金會的性質與弘化社完全相同。
至於在救災救難,我們在《印光大師文鈔》裡面有看到,印光大師都是從印經款裡面抽出一部分做救災救急的工作,這是菩薩示現。印祖是西方極樂世界大勢至菩薩再來的,大勢至菩薩在末法時期為我們做個榜樣,接受供養要以這種方式,要以這種做法。但是時代環境不同,方法要有變通,能夠通權達變,事情才能夠成功,功德才會圓滿。我們只有一個很單純的目的就是利益一切眾生,目的就是這一個。所以佛陀教育基金會成立以來做事的人很多,我們將目的宗旨以及因果之理向他們說明白,以後就是個人因果。
那麼這裡老法師提到一個公案非常讓人家感動,就老和尚在講這個事情的時候,就是他在新加坡見過一位苦修的談禅法師,談話的談,禅宗的禅,談禅法師。老法師說,新加坡的談禅法師是老法師一生中最敬佩的人。談禅法師穿著很簡單,吃飯就只有一個菜,這個我們可以學,你看人家吃飯只有一個菜,喝水,喝自來水,過最低生活的水平。
談禅老法師每天的工作是在城隍廟,新加坡城隍廟,廟前擺攤子賣香、賣蠟燭。燒香的人很多,所以談禅法師他的收入也很可觀。他幫助,談禅法師幫助大陸的佛法,捐款都是美金幾十萬、幾百萬。老法師第一次知道他,老法師第一次知道談禅法師是老法師在舊金山大覺蓮社講經。大覺蓮社的道場,當時買下來是美金七十萬。美金七十萬也不少,如果合台幣的話是多少呢?將近兩千一百萬台幣。這個大覺蓮社買下來的時候是美金七十萬,談禅法師捐了四十萬,超過一半。
到新加坡之後,老法師才見到,原來談禅法師是一位窮苦的和尚,是一個修苦行的出家人,修苦行的苦行僧。老法師特地去看他,談禅老法師卻把老法師當做貴賓在招待。談禅老法師去買礦泉水請老法師他們一行人,而談禅法師自己打開水龍頭,喝自來水,這個精神了不起,了不起。我們都還喝茶、喝咖啡,還要喝好的咖啡,還喝好的茶葉。人家談禅老法師供養老法師,去買礦泉水,而自己喝自來水。幫助大陸、美國這麼多的佛寺。
老法師說,他是一位活菩薩,他捐出去的錢絕不過問。談禅老法師說得非常好,他跟老法師說了,我供養你這個道場是我的因果,我布施這些錢給你是我的因果,你怎麼用這些錢是你的因果。哎呀,這句話講得真好,我供養這些錢給你,不管是印經、蓋廟、放生,是我的因果,你怎麼用這筆錢是你的因果,你怎麼用是你的因果,跟我毫不相關。你做得好是你的功德,你做得不好將來會墮落。
哎呀,今天我講到這裡,我學了很多,尤其講到談禅法師,這樣的苦行,這樣的布施,他真正的是供養,真的是功德,那是菩薩示現。老法師說,他是活菩薩。所以我再唸一遍,他講給老法師聽的道理,我給你的是我的因果,你怎麼用是你的因果,與我毫不相關,你做得好是你的功德,你做得不好將來會墮落。大家好好記住這句談禅法師的開示。談禅法師心清淨,一塵不染,這是菩薩示現。教導出家人為佛法、為眾生,應當如何做法,應當如何表法。這些都是深明因果的人,了解業因果報的事實真相。我們今天學《感應篇匯編》不就是要了解業因果報的事實真相嗎?
在末法時期做種種示現,一般粗心大意的人看不出來,所以老法師在講經中時時提起,就是為了讓大家知道,這些都是真善知識。佛教我們親近明師,明是光明,光明之明,不是知名度高的名。老法師這個講得也是很好,我們親近明師,這個明是光明的明,是有智慧的明,不是知名度高的名,現在大家都是求知名度高的名。我們應該去親近有知識有智慧,清淨的這些善知識。老法師說,知名度高不見得有用,不見得是真的。做一點好事,捐一點錢,還要讓報紙宣揚,讓大家鼓掌,福報立刻就報掉。中國人常講積陰德,陰是沒有人知道的,這個好事是真的,後面有真實的果報。惡要讓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罵你一聲,你的罪就消掉了,果報就報掉了。
所以老和尚這樣開示,你想想你今天被侮辱,你被毀謗,你的罪業就消掉了,你還要感謝對方。若做惡事隱藏起來不讓人知道,惡就愈積愈厚,好事馬上讓人表揚,就統統報光了,最後所受的果報只有惡,沒有善。古聖先賢的教誨很有道理,我們要細心去思惟、去體會,才知道如何斷惡修善,才知道怎麼樣去積功累德,自求多福,並且以這個功德回向求生淨土,豈有不成就的道理呢?所以要做真實的功德,要做真正的好事。這一段就是談布施。我們是提到怎麼樣可以知天命,怎麼樣可以達世情。老法師談的這段布施非常地好,你就知道怎麼去布施了,你學談禅法師,這樣就可以知天命了。
摘自《太上感應篇匯編》(第二一九集) 黃柏霖警官主講
文字稿來源【太上感應篇共修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