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普等三昧,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全是阿彌陀佛,這是普,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但是有起心動念,跟佛不平等,跟菩薩平等,如果連起心動念都沒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什麼?真的是阿彌陀佛,這就是普等三昧。一切眾生跟阿彌陀佛平等,一點都不假,為什麼?阿彌陀佛是自性流出來的,一切眾生也是自性流出來的,無二無別,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這就是普等了,你怎麼會起分別執著,這不可能,不但分別執著不會起,你慢慢訓煉,不要很長時間,起心動念也沒有了,你真住普等三昧了。所以普等三昧,實在講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真的無所住,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是一個自體。所以底下他說,普等三昧是大寂定,是念佛三昧異名。講普等三昧,講大寂定,講念佛三昧,一個意思,是一不是二。
「普等三昧」,就是念佛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換句話說,萬事萬物你六根接觸的全是平等,這成佛了。為什麼?你沒有分別就平等,有分別就不平等。有執著就不清淨,不執著,清淨心得到;不分別,平等心得到。平等是菩薩心,清淨是二乘心,阿羅漢、辟支佛心地清淨,但是他還有分別,他不平等,菩薩心平等,覺是佛心,覺是大徹大悟、明心見性。這一句也是經上有一句話說,「普及一切平等住」,你的心住在一切平等法中。為什麼一切法平等?法身菩薩知道,十法界裡面的佛都不知道,但是十法界裡面的佛是佛的好學生,真聽話、真老實、真干,雖然八識還沒轉過來,但是他的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跟佛好像沒有兩樣,他真會學,學得跟佛一模一樣,所差的是心不一樣,心跟佛不一樣。就是說佛的心他是定的,不起心、不動念,他還起心動念,分別執著沒有了,還會起心動念,跟佛不一樣就在此地。如果把起心動念一放下,他就成佛,是真的不是假的。普等重要!
我們修普等的方法,比其它法門高明,所以淨宗法門妙極了,真正不可思議。我們才有一點點執著,那就是迷,錯了,煩惱起現行了。古大德告訴我們,「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為什麼?我們是凡夫,無量劫來在生死輪回裡頭打滾,怎麼會不起煩惱?他當然起煩惱,所以起煩惱是個正常現象,這就叫不怕念起,正常現象。怕的是什麼?你覺得太遲,要覺得快。什麼是覺?阿彌陀佛就是覺,我這個念頭才起,立刻就覺悟,阿彌陀佛,用一句阿彌陀佛把它化解了,統統都落在阿彌陀佛上就是普等三昧。順境、善緣,阿彌陀佛,逆境、惡緣,也是阿彌陀佛,不就擺平了嗎?這在所有法門裡面都不能跟念佛相比,念佛覺得快,前念一迷,心一動,我們一般講,煩惱起來了,習氣現前了,阿彌陀佛,就回歸到正。阿彌陀佛是自性的德號,念這一句阿彌陀佛是回歸自性,自性是清淨平等覺。惠能大師給我們描述的自性,頭一個是清淨,「何期自性,本自清淨」,第二個是「不生不滅」,第三個是具足無量無邊的智慧德能,「本自具足」,第四個「本無動搖」,第五個是眾生有感他能有應,他應的時候「能生萬法」。第五個是利他,五句裡頭,前面四句是自利,末後一句是利他,眾生有感他有應。雖然在應的時候,他也如如不動,這叫定中見佛。
下面一段說,「又《甄解》曰:住佛所住者,住普等三昧。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也」。這是日本的一位祖師,說得好,住普等三昧,普是普遍,等是平等。
什麼是普等三昧?剛才我把這個意思都說出來了,我說我在這揭密。我們六根接觸外面六塵境界全是阿彌陀佛,這是普,沒有分別、沒有執著,但是有起心動念,跟佛不平等,跟菩薩平等。如果連起心動念都沒有,六根接觸六塵境界是什麼?真的是阿彌陀佛,這就是普等三昧。
一切眾生跟阿彌陀佛平等,一點都不假,為什麼?阿彌陀佛是自性流出來的,一切眾生也是自性流出來的,無二無別,遍法界虛空界是一體,這就普等了。你怎麼會起分別執著?這不可能的。不但分別執著你不會起,你慢慢訓練,不要很長的時間,起心動念也沒有了,你真住普等三昧了。
所以普等三昧,實在講就是《金剛經》上所說的「應無所住」。真的無所住,遍法界虛空界是一個自己,是一個自體。所以底下他說,普等三昧及大寂定,並是念佛三昧異名,講普等三昧,講大寂定,講念佛三昧,一個意思,是一不是二。
諸位從這個地方要能有一些體會,你才曉得《無量壽經》不可思議。經的分量不多,講得這麼透徹,講得這麼明白,我們在一起分享天下第一等樂事。有很多人講,你年歲太大了,講經很辛苦。快樂無比!哪有比講經更快樂的。讀經、分享這種喜悅是沒有法子能體會的,套一句佛教的話來說,唯證方知,你自己沒入這個境界,你沒有法子體會。這個體會你才真正曉得孔夫子所說的,「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但是他那個喜悅比不上法喜。那也很難得,我們能夠理解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