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明如居士:學隨喜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每一個學佛的人應當知道,就像藥物的作用唯一是醫治身體的疾病一樣,佛法的唯一作用是醫治心靈的疾病。所以,我們應當將醫治自己心靈之上的種種疾病作為學佛的唯一目的。可惜的是,現在的很多學佛人根本不知道這個道理,他們將存在於自己心靈之上的各種疾病放置在一旁不聞不問,而去行持一些和治療心病無關的事相,這實在是一件令人感到悲哀的事情!

  在我們很多人的心靈之上存在著一種疾病,這種疾病的名字叫作“嫉妒”。這種病平時潛伏在很多人的心中,並無任何症狀,但是當遇到某類特殊的外境時——也即發現別人在名聲、地位、財富、相貌、住房、工作、業績等方面超過了我們的時候,或者雖然沒有超過我們,但漸漸呈現增上的趨勢時,這種病就會在內心發作。症狀輕微的,內心會隱隱作痛或憂苦哀愁,自我失落感會漸漸浸滿心田,一股難以名狀的妒意會哽在心中,並且揮之不去,此時內心無法再有安樂與祥和,外表上看來也是仿佛受到了極大的打擊,臉上會陰雲密布,難見笑容;症狀嚴重的,會徹夜難眠,內心似乎正在被烈火燒烤著,又如被沸水炖煮著,無有半點安樂可言,甚而會喪失理智,進一步產生傷害自他的行為和語言。

  嫉妒疾病實際上是存在於心靈之上的一種對自他都十分有害的惡劣習氣,這種習氣使得我們看到別人獲得安樂以及具備獲得安樂的種種條件時,內心習慣性地產生痛苦和不悅。《廣五蘊論》中說“雲何嫉?謂於他盛事,心妒為性。為名利故,於他盛事,不堪忍耐,妒忌心生,自住憂苦所依為業。”《法蘊足論》中說:“雲何嫉?謂有一類,見他獲得恭敬、供養、尊重、贊歎、可愛、五塵、衣服、飲食、臥具、醫藥、及余資具,作是思惟:‘彼既已獲恭敬等事,而我不得。’由此發生諸戚、極戚,苦、極苦,妒、極妒,嫉、極嫉,總名為嫉。”

  法國作家雨果說:“凡是嫉妒的人都很殘酷。”確實,一個人的內心一旦被嫉妒這個惡魔控制,什麼事都會做得出來。為什麼有人在成績超過自己的同桌座位上悄悄放上圖釘?為什麼有人在長相超過自己的人的臉上殘忍地灑上硫酸?為什麼有人用利刃砍斷情敵的手足?為什麼有人想方設法將榮譽超過自己的人投進監獄?為什麼有人用毒藥毒死別人的兒子?為什麼有人因丈夫多看了別的女人兩眼就用刀割掉了丈夫的耳朵?實際上,這些駭人聽聞的悲劇都是隨眠在凡夫心中的嫉妒魔王所一手炮制。當我們的心被嫉妒這個魔王所控制時,內心就會喪失理智,一心只想摧毀和削弱別人的安樂,並且無視自己的言行對別人所造成的慘烈傷害,以及別人內心的種種痛苦和憂傷。

  扪心自問:天地之間有哪一個眾生不希望得到安樂和安樂因呢?宇宙之內有哪一個有情願意遭遇痛苦和痛苦因呢?顯然,這世界上每一個眾生的心都和我一樣,都是願意得到安樂不願意得到痛苦,趨樂避苦是每一個眾生根深蒂固的秉性。既然如此,我們為什麼要逆天理而動,冒天下之大不韪,在其他人獲得安樂遠離痛苦時,或者獲得的安樂及安樂因超過我們時,我們的內心就生起憂苦和不悅呢?此外,得到安樂和安樂因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需要追求者付出很多的心血和勞作。在別人通過付出艱辛的追求而得到安樂時,我們為什麼要視別人所付出的辛勞於不顧,那麼蠻橫地希望別人的追求化為泡影呢?嫉妒不是一種與天下人為敵、與一切眾生為敵的惡習嗎?由此可見,犯有嫉妒“心病”的人實際上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大惡人!

  嫉妒能給自己帶來安樂嗎?會遣除自己的痛苦嗎?絕對不會!英國哲學家培根曾經說過:“嫉妒別人,不會給自己增加任何的好處;嫉妒別人,也不可能減少別人的成就。”嫉妒之病會使得我們的智商急劇降低,我們會愚癡地認為別人的聲譽如日中天,會對自己的名聲造成妨礙,別人聲譽掃地會造成自己的名聲鵲起。而實際上,即使是所有的眾生都獲得滿天的財富、名聲和安樂,成就圓滿的佛果,享受最究竟的安樂,這對我們個人的安樂也不會有絲毫的損害;相反,即使是全世界的所有眾生都饑寒交迫、窮困潦倒,這對我們獲得安樂也不會有半點幫助。

  嫉妒之病形成的根本原因是自我意識太重,處處以自我為中心,將自我凌駕在一切眾生之上。用佛教的話來說,就是“我執”太重。所謂“我執”,就是眾生在感覺上錯誤地認為有一個實實在在的“我”存在。當別人獲得安樂、或者安樂超過這個所謂的“自我”所擁有的安樂時,我們就似乎感到這個“自我”遭到了威脅和否定,為了維護這個自我,我們的心就習慣性地墮入到嫉妒的狀態。當我們用中觀的“七相”推理方法來對這個我們感覺上似乎存在的“我”進行觀察時就會發現,這個所謂的“我”,根本就是一種錯覺。就像對電視上的畫面進行妄想時,電視上的人物就好像真實存在一樣,我們在自己的身心之上安立一個“自我實有”的妄想時,“自我”就好像真實存在了。所以,要從根子上徹底醫治嫉妒這個心病,就是要經常串習“無我”的空性智慧。

  除了串習空性之外,降服嫉妒煩惱的另外一個非常有效的方法就是修習“隨喜”——也即在看到他人獲得安樂或安樂因,或者所獲得的安樂超過我們時,我們很自然在內心生起喜悅和歡喜。隨喜是和嫉妒截然相反的一種心靈習慣,是最初治療嫉妒疾病的有效良方,所以我們要經常串習。如《太上感應篇》中說:“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我們只有將存在於自己心靈之上的嫉妒惡習給去除,培養起隨喜的良好習慣,我們的自相續才能算是真正邁入了“善人”的行列。

  法王如意寶在《竅訣寶藏海》中說:“我們作為發了大乘菩提心的人,本來眾生的財富和地位應該由我來給予,但他們現在以本身的福德力獲得了名聞利養的時候,那我又怎麼能對他們生起嫉妒心呢?比如作為兒子本來需要父母的關懷與照顧,但現在兒子依靠自己的能力獲得了大量財富,父母對兒子也就不應該生起嫉妒心和不滿之心。因此當其他眾生在財富、聲譽、權勢等方面比較圓滿的時候,我們實在不該對他們生起嫉妒心,否則就表明自己已經著魔了。”

  隨喜是不費一文就能獲得安樂和功德的殊勝妙法。只要我們學會隨喜,別人的安樂就會成為我們的安樂,別人的安樂越多,我們內心的安樂也越多。只要我們學會隨喜,別人的功德也會成為我們的功德。經論上說,隨喜修行不如我們的人所作的善業,我們可獲得更加超勝的功德;隨喜修行境界和自己平等的人所做的善業,我們就可以獲得等同於他的功德;隨喜境界超過我們的人所作的善業,我們可獲得相應於自己心量的功德。《極樂願文》雲:“聞聽他人行善時,若捨嫉妒不喜心,誠心歡悅作隨喜,佛說同獲彼福德。”永明大師亦言:“隨喜贊善,助他勝緣,雖不親作,得同善根。”《般若攝頌》雲:“三千須彌可稱量,隨喜善根不可量。”又如,往昔佛陀在世時,勝光王迎請佛及眷眾應供,場面龐大而殊勝,時有貧女對此生起了極大隨喜心,結果雖然她沒有出一文錢,但由於她隨喜的心力極其強大而清淨,所以佛用神通觀察到她所獲得的功德甚至超過了勝光王供齋的功德。

  嫉妒,就是虐待自己!只要嫉妒的習氣不除,眾生的安樂反而會轉化成自心的痛苦,這是何等愚癡的舉動?隨喜,就是善待自己!隨喜的習氣一旦養成,眾生所有的安樂都會轉化成自己的安樂因。所以,每一個具有智慧的人都應當對這個事實進行詳細地觀察和分析,並且在自己內心深處下定決心:從此以後,勤學隨喜、戒絕嫉妒!

  摘自《放生心語》(明如居士 著)

 

上一篇:淨空法師:人在臨命終的時候,耳邊佛號不中斷,這樣子好
下一篇:仁清法師:大悲咒觀修竅訣要點(節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