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煮雲法師:普陀山傳奇異聞錄(79-80)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79.普陀山待重整聖地

  從三十八年下半年,普陀山就開始現出名山將失的征兆。真是無情有知,草木變色,天上的殒石掉落到前寺庫房裡。有一天前寺大和尚上位(住持上任),正在齋堂裡過堂,忽然屋上揮下一片瓦來,把大和尚前面香爐打破。最奇怪的是前寺佛前的琉璃燈是很大的,本來能貯好幾斗豆油,有一天忽然老鼠把吊燈的麻繩咬斷,琉璃燈掉下來打碎。先從韋馱菩薩面前的琉璃燈咬起,這就表示護法韋馱要離山他往了。山上從來就不曾有這種現象,所以我們當時就知道這是不好的征兆!佛前的油燈是日夜常明的,慧燈常明,這是象征著佛光普照,佛日永輝的意思。現在偏偏有老鼠來把繩子咬斷,把佛燈打碎,分明表示要慧燈熄滅,佛日潛輝了。換句話說:就是普陀一定要遭難的,所以菩薩預先暗示。

  80.導游普陀山全山

  在太平時中外的善男信女們,禮佛游覽者,四時不絕。出家僧侶,參訪朝拜者,亦是三五成群,絡繹於道。隨時可以趕齋,到處可以化緣,號稱羅漢境界,海外家風。相傳二月十九日為觀世音菩薩聖誕,六月十九日為菩薩入山出家之期,九月十九日為菩薩得道之期(均為農歷)。三期中尤以二月大香會期為最盛。六月則游山避暑者較多,蓋海洋空氣流通,氣溫調勻,暑天中午最高溫度不過華氏八十五、六度,早晚必涼,且有海水可浴,宜於消夏。有很多接待香客的大院庵,招待避暑旅客的設備也很完善。九月則稱小香會,香客較少,並無擁擠之苦,秋高氣爽,玩賞最宜。每屆大小香期,上海、寧波、溫州、海門等處,均有輪船,直放來山。內地各省,均須先到上海搭船,或轉寧波,則終年有船直駛沈家門,距山只隔一海峽,帆船順風時,一小時可到。

  山上有三大寺,庵堂八十余家,均可招待香客,大都設備完善,寬者能容數百人,一遇香期,山中恆集數萬人,食宿均可無慮。游客抵山時,碼頭有肩輿可以代步,若有熟識處所,可以迳往下榻。若系初到,原無目的,可就本書所列各寺庵,隨詣一處,寺僧都很歡迎,大有賓至如歸之慨。行腳僧則以前後兩寺,為雲水掛搭之所。住定後,或朝拜菩薩,或游覽聖跡(大多參拜兼游覽),若無向導必迂曲往返,或有遺漏之憾。今讀此書,再閱導游,定能明如指掌。筆者把全山主要寺庵景物、故事、名目、路線,一一述明,用作導游。惟各人所寄住之地方不同,出發之點有異,而主要的路線則同。試以前寺為中心,分前山、後山兩大干線及洛迦山,作三日游程。

  第一日先游前山,普濟寺為全山供奉觀音之主剎,開創最早,規模宏大,為朝山者所必到。大殿之神運已見前文,中供觀音菩薩坐像,座下有小龛,藏有十八金羅漢像,須請殿主師把鎖開下來,用燭火方見。七千斤重的草繩吊大鐘亦見前文詳記。大寮有千僧鍋、羅漢鍋等大銅鍋三口,大者一次可煮米多石,可供千余人食之不盡,其余陳陳相因,永不間斷;有時僧多粥亦多,有時僧少而飯反少,而米固未增減,誠不可思議之事也,此出典即前文五百羅漢來普陀與菩薩斗法的來因。出寺向右有積善堂、晏坐堂、承恩堂、錫麟堂、息來院、土地堂(供山上的土地公),西上可觀天柱峰、達摩峰,或沿石道西行緣白象庵、修竹庵、圓通庵、梅福庵(有梅福井,傳為梅子真煉丹處)而至靈石庵,參觀磐陀石(又名金剛石)、說法台、二龜聽法石、五十三參石等。南下經大佛頭、金剛洞、觀音洞、芥瓶庵,而達海邊。或由前寺向西平行,那是經磐陀庵(門前有一大放生池)、普慧庵、寶蓮庵、清虛閣、伏羲庵而達金剛洞,北上至磐陀石,再回至海邊。沿海岸向東行,至福泉庵(天後宮)、西方船(鋼筋水泥所建船亭一座,懸於海岸,象征慈航普渡到彼岸之意,用意頗善。惜乎內中含有先天外道之氣味,實是美中之不足也),再前行經廣福庵、慈雲庵(即供短姑處),而達道頭(上山碼頭)。此時或由妙莊嚴路經佛頂山下院、海岸庵、白華庵(有竹禅壁畫甚多)、三聖堂,而回前寺。或更東南行,至南天門,轉經金沙至佛首庵、觀音眺、西方庵,再轉紫竹林、潮音洞(此洞古時靈感最多,在此可聽潮音之怒吼),再轉西北,經西竺庵、普門庵、正覺庵、天福庵(即總統所住之處)、天華堂、百子堂、多寶塔、蓮池庵,而回前寺。

  第二日由前寺出發,向左經普陀街,有藥師殿、澄心堂、龍王宮、法喜院、清一堂、大悲殿、興善庵、法如庵、洪筏房,至此或左上至法華洞、東天門、妙峰庵,南下至金仙閣,過後山。或由大道直行至仙人井、金仙閣,翻嶺過後山。順大路經悅嶺庵、鶴鳴庵、大乘庵(後殿有臥佛長達數丈)、常樂庵、香林庵、長生庵、光熙亭、新清涼、雨華庵、禅那庵、龍壽庵、旃檀庵、雙泉庵(庵後有雙泉,吃之不盡,用之不竭)、海曙庵、積善庵、伴山庵、定慧庵、上清涼(已塌)、常明庵,轉下過彌勒庵、楊枝庵、而達後寺(法雨寺)。後寺有大銅镬重萬斤,能容米二十四石(詳情已見前文另題介紹)。出寺由左上山,一路石級鐵欄,且行且住,回首東望,海闊天空,經雷祖殿、雲扶石(刻有“海天佛國”四字),而達佛頂山慧濟寺,為三大寺之一,其規模亦甚可觀(見前專題介紹)。山後東北面有法喜庵(產茶為全山最佳者)、捨利塔、雲水洞、天竺庵,均隱修之佳地也。出寺由山嶺向東行,經菩薩頂、光熙峰、獅子洞、古佛洞,過飛沙澳,而至梵音洞,在此可叩求菩薩現相(靈異均見前文專題介紹)。轉經飛沙澳,沿海邊行,過極樂庵、羼提庵。經千步沙,金沙布地,軟若兜羅棉。且行且觀潮,至朝陽洞(觀日出),折返仙人井,會原路歸前寺。此為全山之大概也,詳略當視游者之精神與興趣及個別之因緣自擇焉。全山茅蓬甚多,不及備列,路旁多有立石標名,倘具慧眼而虛心訪求者,自可隨處參叩。地靈人傑,名山勝地,宜於養道,當不乏大德高僧潛修其間,而真修之人,每多隱晦韬光,不求人知。如谛閒法師曾於光緒二十五年來山住茅蓬(即蓮蓬)。民初太虛大師在山閉關後,曾靜住於禅那庵。至於印光大師在山住三十余年,則人所共知也。

  第三日可雇帆船往洛迦山,經蓮花洋(據雲有二十四個蓮花浪),翻騰洶湧,船之顛簸亦甚,驚心動魄。洪波巨浪,蕩浴日星,水分五彩色,亦奇觀也。山上有景,曰水晶宮。有茅蓬四,曰妙湛、曰圓通、曰觀覺、曰自在。其下為洛迦門,舟楫之往來閩廣外洋者必經此,東北角上設有燈塔。明時屠隆有詩雲:“熒熒一點點迷津,光奪須彌日月輪,萬劫靈明應不滅,五燈傳後與何人?”

 

上一篇:煮雲法師:普陀山傳奇異聞錄(78)
下一篇:煮雲法師:普陀山傳奇異聞錄(結束)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