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一切惡,行一切善
懂得以上道理之後,不論何時何地,我們一定要盡最大努力,斷除一毫一厘在內的所有惡業,積累一絲一毫在內的一切善業。也就是說,只要是善法,就一點一點積極參與;只要是惡業,就一分一分謹慎斷除。
當然,凡夫人斷惡是很困難的,有時候明明知道不對,卻也難以控制自己,語言和行為常常出現過失。但不管怎樣,我們今生有幸遇到佛法,依止了善知識,就一定要精進行持善法,這才是智者所為。如《大寶積經》雲:“智者常精進,勤修清淨道,離苦得安樂,諸佛所稱歎。”
總而言之,作為大乘修行人,務必要斷一切惡,行一切善,並回向利益眾生,這就是攝集善法戒。實際上,它涵蓋了菩薩的所有學處及律儀。
庚三、饒益有情戒:
當我們從根本上斷盡了自私自利心時,就應勤勤懇懇地依靠四攝,直接成辦利益眾生的事業,這就是饒益有情戒。
當然,作為得地菩薩,修行境界很高,以四攝直接饒益有情,不會有絲毫問題。但對初學者而言,盡管沒有完全斷盡自私自利,可是在任何一個場合斷惡行善時,若以三殊勝攝持而回向一切眾生,也可以算是饒益有情。
本來前面說了,嚴格要求的話,饒益有情一定要得地,但在這裡,“政策”稍微放寬了一點,只要以三殊勝攝持的善根就可以。否則,非要有一地菩薩才能傳法,很多人今生恐怕就沒有機會了。現在這個世間上,不要說一地菩薩,就連資糧道、加行道的也很難找。不要說資糧道、加行道,即使是一個比較完美的上師——戒律清淨、聞思精進、人格好又隨順眾生,找這麼一個好人傳法也不容易。
因此,前文所講的密意,是讓大家不要以佛法為借口謀求私利。盡管真正能利益眾生的,肯定是一地以上。但作為一個初學者,只要發心清淨,在自己聞思修行之余,也可以講經說法去饒益有情。
庚一、忍辱他人邪行之安忍:
別人當面對自己拳打腳踢、強搶硬奪、惡語中傷,或者暗中說些難聽刺耳的話等,我們不但不該滿懷嗔怒,反而應生起慈悲之心饒益他們。這就是一般所謂的忍辱。
忍辱是不容易修持的,但盡管如此,學過《佛子行》的人都知道,它是菩薩的殊勝學處。佛陀在經中也說:“學習大慈大悲者,要忍受他人打罵,能生如是之心者,即是我的弟子,我是他的本師。”因此,我們在遭受他人的謾罵攻擊時,一定要盡量安忍。否則,別人稍微說一句就受不了,一直喘著粗氣,“你干啥!你來這裡……真是!”(眾笑)
——《佛法經典教言》公眾號恭錄於索達吉堪布仁波切《前行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