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跟《金剛經》學心態,跟《易經》學生存,跟《道德經》學生活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01.跟《金剛經》學心態

  《金剛經》開篇就提出了一個人生的大問題: “雲何降伏其心?”我們如何才能使得自己身心清靜?

  在生活中,當我們遇到煩惱時,往往責怪外境,而很少有人懂得去反省自己的內心,其實心才是一切煩惱的根源。佛法說“一切唯心造”,我們擁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會出現什麼樣的世界。

  《金剛經》中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我們為什麼不能擁有好的心境呢?因為我們還有煩惱、有太多的欲望,所以才不能獲得自在。一旦欲望得不到滿足,便會感到煩惱、自卑、痛苦。既使欲望暫時滿足了,又怕會失去或者又有了更大的欲望。因此,我們的身心永遠在苦海中沉浮,永無出頭之日。

  我們之所以有欲望,是為了膨脹自我,認為世間有很多東西是真實存在和可以得到的。而真相卻是:世界上的一切變化無常,如鏡花水月般虛無缥缈,瞬息即逝。因此,對於世界上的一切都應該看淡,對遭遇的一切都應該坦然面對,不應該執著。

  人總是過多地考慮自己,從自己的欲求出發,想得到文憑、親情、友情、愛情,財富、名譽、地位……其實靜下心來仔細想想,世間的一切有什麼是永恆的呢?

  【肯奉獻】

  《金剛經》中說: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布施就是奉獻。有人說我自己還不夠用,沒有什麼好奉獻的。其實,一句溫暖的問候,一片誠摯的愛心,一個美麗的微笑,任何自己覺得可以利益他人的東西都可以用來奉獻。當奉獻成為習慣,你會從別人的快樂中得到更大的快樂。

  世界上懂得奉獻的人,是最富有的人。人們往往貪圖別人給予自己的,這其實是最貧窮的想法。日常生活中我們給予別人一句善意的勸告,一點力所能及的幫助,都是可以給人以啟迪和幫助的。奉獻貴在真心和無私,而不是為了沽名釣譽,或謀取錢財。

  【能放下】

  《金剛經》中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精神,可以緩解現代人的壓力感,使人保持澄明心性。

  人除了物質生活,還要有充實的精神生活,精神上充實才是真正的富貴,精神上的滿足才是真正的幸福。

  現代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人都具有“庸人自擾”的本性:對於攸關自身之事作過多的無謂思考,是困擾自身的主要原因。更要命的是,人的這種“能力”不需要有事實依據,但憑想象就可以了。假使心起了煩惱,那麼即使在社會上很有地位、財富,生活也是空虛的。

  如果心中顛倒夢想,高樓大廈無異於監獄,美味佳肴就是毒藥。古人說:“心安茅屋穩,性定菜根香。”只要心安定了,就算吃的是粗茶淡飯,住的是茅草小屋,心中也很安定、 自在。

  02.跟《易經》學生存

  所謂生存之道,概括為四個字就是:趨吉避凶。要想趨吉避凶,需要抵達《易經》中做人的最高境界——無咎。孔子晚年感慨學《易》可以無大過,《周易·系辭下》中也說:懼以終始,其要無咎,此謂易之道也。

  無咎是沒有凶險,沒有大的過錯,或是就算有過錯也沒有關系。這是《易經》的精髓,是最根本的生存之道。

  【反省補過,是無咎之基】

  《周易》雲:無咎者,善補過者也。

  人活著,只要眼睛沒有閉起來,就永遠有過錯,只是大小而已。無咎的狀態不是不犯錯誤,而恰恰是犯了錯誤以後,能夠及時反省和改正。《左傳》上說:“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

  孔子稱贊愛徒顏回:“不遷怒,不貳過。”不貳過,就是不重復犯錯誤,善於改正自己的錯誤。

  《周易》上同樣說,“震無咎者存乎悔”。要達到無咎的狀態,必然要善於反思悔過,如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

  所以要真正達到無咎,隨時隨地檢查、反思、改正自己的錯誤和毛病。

  【謹慎小心,是無咎之法】

  《周易》雲: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君子每時每刻小心謹慎,勤勉不懈,永遠保持警惕,這樣雖然存在著危險,但是並不會有災禍。

  《周易》對謹慎強調很多,可見其重要性。古人雲,行謹則能堅其志,言謹則能崇其德。牢記一個“謹”字,所犯的錯誤會越來越少。

  【堅忍純正,是無咎之憑】

  《周易》雲:無平不陂,無往不復,艱貞無咎。

  沒有平地是不會變成山坡的,沒有去了而不回來的,在艱難困苦中堅守純正,必然會有好的結果

  世間上時時刻刻發生變化,循環往復,困境和逆境是不斷轉變的,沒有人一輩子走運,也沒有人一輩子倒霉。人生艱難和困苦雖然不能避免,但只要我們保持一顆堅貞和隱忍的心,終會迎來人生的曙光和順境。

  【返璞歸真,是無咎之境】

  《周易》雲:白贲,無咎。

  贲是斑紋華彩、色彩紛繁之象,七彩光合成白色,絢爛歸於平淡,白贲就是在世不染,閱歷深厚,返璞歸真。

  世人不斷追尋、不斷得到,卻發現身體越來越差、心情越來越躁,生活越來越累。要想擺脫這種煩惱和不幸,只有返璞歸真,追求“白贲”的人生大境界。

  白贲的境界裡,有清涼自在之心,有安定從容之心,有一顆擺脫煩惱束縛的自由之心。不再山珍海味的濫吃,身體變得清潔起來。不再做遙不可及的夢,睡眠變得安恬起來。不再穿五花八門的鞋,步子邁得悠閒平穩起來。衣著不再盲跟潮流,穿戴開始舒適寬松起來。不再多說閒言碎語,心情變得輕松暢快起來。

  03. 跟《道德經》學生活

  這是一個競爭的時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世人都為追求成功而忙碌。在這種高速的生活狀態之下,身心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時常會感覺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自己原來的人生定位。包羅萬象的《道德經》,則可以為我們提供最好的智慧啟迪,在生活態度上為我們提供好的指引。

  【無用,才能有趣】

  “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道德經》裡到處是比喻。比如瓷杯,大家只看到有的部分,其實能用的不是有,而是圍出來的空。房子有門、有頂,能用的還是圍出來的空。沒有中間的空,大家住哪兒?

  什麼是無用的事?發呆、喝茶、看四季變化,都被認為是無用的事,都不做。那有用的事如何提升呢?大家有創意的時間嗎?一有空就掏出手機,時間立刻被填補,手機拿走了人們的無聊,也拿走了伴隨著無聊的偉大創意。我的很多想法都是在喝茶、發呆時想出來的。

  【低調,才是高明】

  “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為什麼江海最為遼闊,因為它比誰都低。喜歡比別人低,這是主動的,這是一種境界。

  真正高的人,都喜歡低。比如季羨林,他在校園裡為學生看行李,這是真事。當代書法家啟功,接受采訪時,謙虛得不得了,琉璃廠有假冒他的作品,他說去看過,真有比自己寫得好的。他們“善下之”,從來沒有耀武揚威,從來都是客客氣氣。

  【坦然,面對逆境】

  “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不管多大的風都不可能一直刮下去,不管多猛的雨也終有停止的時候。

  這句話還給了我們另一個角度的啟示:當你遭遇人生中的不順利、不如意,甚至慘重的打擊時,你要相信時間能夠稀釋這一切。飄風不終朝,驟雨不終日,挫敗和低谷也終將過去。

  人有兩個最大的敵人:一是突如其來的表揚和贊賞,二是時常會有的打擊和不順。這兩道關都要過,過不去就很難前行。表揚和贊賞來得太早,毀人也毀得夠狠,很多人就是如此倒下的,根基不穩,便會成為空中樓閣。而打擊和不順就如同門檻,邁不過去就被隔離在了成功的門外,邁過去了就登上了新的台階,豁然開朗了。

  如此可見,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及佛教的思想是多麼的偉大和智慧。若按照經典所說的去想、去做,必定會收獲新的自己、新的人生!

 

上一篇:《佛說療痔病經》全文注音版
下一篇:他是研究科學的清華教授,又是虔誠的佛教徒,帶著無數人走進了智慧如海的經典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