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能成佛?因為你本來是佛。
“佛”是什麼意思?“佛”是完全覺悟,沒有絲毫迷惑,叫“大覺世尊”。這是世間最尊貴的人,他不迷惑,他聰明,他有智慧,世出世間法他全明白,過去、現在、未來沒有一樣不知道。
這個智慧從哪裡來的?是你自己本性裡頭本有的,不是從外來的,所以大家平等。
什麼造出不平等?煩惱。煩惱就是障礙,造成的不平等。
佛給我們說,“煩惱”大分可以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叫“無明”。“無明”是什麼?就是無知,沒有智慧。
第二種是“塵沙”。“塵沙”是比喻,就是你煩惱習氣太多了,無量劫一世一世累積下來到今天,太多了說不清,用灰塵、用沙來做比喻,“塵沙煩惱”。
“見思煩惱”。是你對一切問題、一切現象看錯了是“見”、想錯了是“思”,你的認知都是錯誤的,都不是真正的。譬如我們講“生老病死”,我們怎麼能說它不是真的?它確實不是真的。這個要對佛法再深入一點就了解,佛門裡頭沒有生死。換句話說,所以有對立的,佛法裡都沒有。對立的可多了,我跟人對立,我跟山河大地對立。對立就是有長就有短,長短是對立的,高下是對立的,知與無知是對立的,凡夫、聖人是對立的。這些對立的都是假的,都不是真的。那佛為什麼這樣說?不這麼說法你不懂、你無法體會。所以要用眾生的知見跟眾生談佛法,慢慢教他放下,統統放下了他就開悟了。
“開悟”,常講修行就開悟。“修”是修正;“行”是行為。我們的行為錯誤了把它修正過來就開悟了,用什麼方法修正呢?看破、放下。你看釋迦佛一生這樣教人。
孔老夫子也是如此,儒家也是教“看破”、“放下”,名詞不一樣,《大學》裡面所說的“格物”、“致知”,“格物”就是“放下”。“物”是什麼?“物”是欲望、物欲,你要想真正做學問、開智慧,先把你的欲望放下,就是格斗,跟你的欲望去打一仗,打勝了,把它放下了,不再理會它了。這個放下之後自性裡面的智慧就現前,就叫“致知”。所以智慧是本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