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南懷瑾:這段話你們千萬要抄下來!這叫“法王法”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三摩地者。謂於所緣。審正觀察。心一境性。世尊於無漏方便中。先說三摩地。後說解脫。由三摩地善成滿力。於諸煩惱。心永解脫故。於有漏方便中。先說解脫。後說三摩地。由證方便究竟作意果煩惱斷已方得根本三摩地故。或有俱時說三摩地及與解脫。謂即於此方便究竟作意。及余無間道三摩地中。由三摩地與彼解脫俱時有故。】(十一卷)

  這一段你們千萬要抄下來,既然學佛出家,這是正修行之路。不管你是修淨土、密宗、顯教、禅宗——無有此說皆為魔說,皆是魔言,有此道者是為佛說。我沉重地告訴你,這叫做法王法。這句話有業障的人都聽不進去,馬上就聽不到了,很不懂,非常重要。什麼叫得定呢?“三摩地”?“謂於所緣,審正觀察。”我講累了,你們哪一位代我講講看?講錯了沒有關系,當學生的誰不錯啊?到了無學地才可以說是少錯。你們連有學地還談不上呢。初果羅漢、二果羅漢、三果羅漢、還是有學地啊,到了大阿羅漢得滅盡定者才是無學地啊。所以你們盡管講這兩句話,同時也是考你們呢。

  不要講下去,全錯了。你們之所以不能得定,所以我平常告訴你們注意教理,修止觀、參禅、參話頭也好,念佛也好,數那股氣做會計師也好,學念佛機,密宗的觀想也好,修定必須以所緣的境界來修,緣於境界。念佛一定,這一句佛號就是你修定的所緣;觀想白骨觀,比如從趾頭開始這個白點,這一點就是所緣;修准提法,觀准提菩薩的一只手或者一只眼,這就是所緣。所謂修定,意識境界一定要有一個所緣,緣境而修,緣影而修。《楞嚴經》上說:六塵緣影都不是,那是講本體,講做功夫必須要意識起所緣。所以你們基本上是一路(都)錯了,有些人,比如從智師(即首愚法師)、張尚德,有一部分對,有一部分不對,邏輯不清楚,因明不清楚,就是說要定在所緣上。你們講不出來的就更要注意,本來就胡塗,修什麼啊?

  所以,念佛一心就是意識所緣在佛號上;觀想的時候,意識就起在觀想上;看光的時候是眼根,意識就起在光上。這個所緣境“審正觀察”,這個時候我是作意修,修本來是不作意,你作意要使它成:我要觀阿彌陀佛像,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或者觀眉間白毫光相,或者觀胸前萬字輪相,就觀這一點,正思維,“所緣”“審正”。觀萬字輪的時候:“我等一下,這個我不適合啊,我還是看這個好了。。。哎呀,這個頭上恐怕血壓高啊,我還是看佛的手指頭好了。”這已經不是“審正”“所緣”了。

  比如,你們有些沒有受灌頂,有些受過灌頂的,修准提法,叫你觀心月輪中的Ong字,就是所緣境,行住坐臥都是這個所緣上,不能斷,要清明自在,要“審正觀察”,此心專一在這個境界上。你們講的“所緣”,佛學都對:“所緣者,耳朵眼睛反省自己觀察。”那是行為,觀空所緣,念念觀空,那麼,觀空,空也是一緣,坐下時萬念放下,就是觀空,永遠住在空上,就是所緣在空。我萬念不起,這個所緣就是空。身體丟掉了,所緣在無相,也是所緣。八萬四千法門,大小的修法,無一不是所緣之境。所緣緣到什麼叫定呢?不是昏沉,也不是散亂,“審正觀察,心一境性” “心一境性”於所緣,心住一緣,專一了,“心一境性”,這就是得定。你們得定了嗎?打起坐來在那裡干什麼?你們打起坐來是緣散亂,對不對?緣散亂心而修,有沒有功德?有功德,好一點的,他生來世人中再來,不然變猴子啊變那些愛跳的種種,因為是依散亂心而修,很精靈,而有業果,是惡果,所謂種善因而得惡果者的修行人。所以要正思維修,很嚴重地告訴你們,包括了顯教密宗的正法修行之路,此說者是佛說,非此說者即魔說,你們注意。(有問:。。。)那是緣空啊,什麼叫(坦然)?緣空而已。你有所不懂,以為自己懂。“謂於所緣,審正觀察,心一境性。”

  “世尊於無漏方便中,先說三摩地。”一切佛經,教我們修行之路,釋迦摩尼佛教我們出家在家的人先要修到無漏果,就是大阿羅漢。修無漏果的方法裡頭,必須先要修定,不修定不叫修行,不叫出家,也不叫學佛。

  “後說解脫。”得了定以後,再談解脫。定都不能得,你解脫個什麼?身心粗重,煩惱重重,你解脫個什麼?懂了吧?這一段你們要抄下來啊,不是貼在牆上,貼在額頭上,這就是真學佛了。

  “由三摩地善成滿力,於諸煩惱,心永解脫故。”佛教我們修行之路,沒有哪種大小乘不叫你修定的,得了定以後才能真解脫。定的境界,“三摩地”,就是至善,因為煩惱不起,妄心不起,既不行惡,也不做善,是名至“善”,無善無惡。就是六祖告訴我們的不思善不思惡的境界。“善”成就了,圓“滿”了,這個定的力量對於一切“煩惱”不起,此“心永”遠得“解脫”。

  “於有漏方便中,先說解脫,後說三摩地。”所以佛說法,在這個欲界世間裡,告訴我們世間人,我們都是有漏之(人),六根都在漏。“有漏”的當中,“先說解脫”,方便變了,有時候佛是先告訴我們“解脫”,這個解脫是方便,先看透,解脫了世間。但是,解脫了干什麼?解脫了要去修定,光求解脫不修定,他生來世的果報是外道。或者是哲學家、思想家,你看很多文人、藝術家、畫家、詩人,文字好的,蘇東坡的境界,“人生蹤跡似如何,應是飛鴻踏雪泥。雪上偶然留爪跡,鴻飛哪復計東西。”非常解脫,沒有真功夫,不得定。所以有那個有名的故事,蘇東坡與佛印師兩個的,他自己認為“八風吹不動,端坐紫金蓮。”佛印師看後提:放屁!給人送回去,他就來了:“我這個境界,你怎麼說我放屁啊?”“既然你八風吹不動,一屁過江來。”有解脫,不得定,有什麼用?理解上解脫了,以為自己對了,不能心一境性。故佛有時候“先說解脫,後說三摩地。”

  “由證方便究竟作意果煩惱斷已,方得根本三摩地故。”為什麼有時候先說解脫呢?就是方便教育,解脫以後要你開始修,悟到這個理後修。因為“由證方便究竟作意果”,你要曉得我們起觀,心緣一境的修法還是方便方法裡頭的過河的一只船,過了河這個方法要丟,但是你沒有過去時不要丟,你根本沒有過去。方便究竟,所以起心動念“作意”修,不是不作意修。比如淨土法門的念佛,為什麼叫你念南無阿彌陀佛,觀想西方極樂世界呢?“作意”修,轉意識業力,轉成那個境界,故唯識講轉識。慢慢作意成就,世間“煩惱斷”,世間煩惱斷了以後,才得到“根本”的定的境界,“根本”定,不是方便定。自心本定,“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你知道清淨,理論上知道,有解脫知見,沒有解脫功夫,沒有得定——你不清淨。所以一般學佛的,不管在家出家的:口口談空,步步是有。都講空,脾氣一來:“格老子的!”你看有沒有?你們空了個屁?屁不空的。一碰到境界就不解脫了,為什麼?沒有定境。那有什麼用?所以佛說法有幾種方便,重點還是要你修止,定境。

  “或有俱時說三摩地及與解脫。”有時候佛經教育我們的方法是同時說定的境界以及解脫的方法。

  “謂即於此方便究竟作意。”總而言之,佛是告訴我們:一切修定的方法都是“方便”。怎麼方便修呢?“究竟作意”修。當你沒有聽過淨土時,你不曉得修淨土,修了淨土,念南無阿彌陀佛不過是作意在淨土境界,是意識造作出來的,天堂、地獄、人間都是意之作意。

  “及余無間道三摩地中,由三摩地與彼解脫俱時有故” “無間道”即沒有間斷性,行住坐臥,坐時醒時隨時在定中,在解脫中,這叫“無間道”。入定的時候得到解脫,解脫了煩惱;不入定的時候,煩惱又來了,這不是“無間道”。要晝夜六時,一念萬年,萬年一念,即“無間道”,沒有間斷性。在這個“無間道”的定境界裡,由於這個三摩地定,一切煩惱當然解脫。“與彼解脫俱時有故”同時存在,這就是佛法的正修行之路,懂了沒有?這段要抄下來啊,說不定我哪天就考你們,至少你們背下來這一段,就答一百分。若做到了,明天就可以下樓了,就可以畢業了,就不要在這裡再讀了;做不到啊,你在這裡修一萬年也修不成功。這裡的教育目的是這個,至少我要求的教育目的是這個。不是這個目的,老實講,我遷就你們一個學期,做不到的,我不干了,不干就關門大吉,今天是世界上沒有第二人干,我可以吹這個牛。千萬注意啊,此生出家所謂何?為得。。。

  “復次於諸靜慮等至障中,略有五蓋。”已經講過了,今天到這裡為止吧?這一段那麼重要的東西啊,回去好好地如牛吃草一樣反刍,先吞下,再吐出來慢慢嚼,嚼爛。一切修行之路皆是這個。所以你們上座靜坐,於所緣境“審正觀察”,達到“心一境性”就是止觀雙運。“審正觀察”是觀;“所緣作意,無間不斷”是止。一切佛法,禅宗也好,密宗也好,都不離止觀,乃至成佛之路,成佛之果也是止觀而已,千萬注意啊。

  以上摘抄自南師《瑜伽師地論》

 

上一篇:淨空法師:他現在在鬼道,大概閻王叫他補課
下一篇:淨空法師:世間什麼樣人最可憐?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