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宏圓法師:《地藏經》講記第二十二講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地藏菩薩本願經講記 第二十二講

  諸位法師 諸位居士大德 阿彌陀佛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地藏菩薩本願經》,利益存亡品第七。好,大家請看經文:

  世尊。我觀閻浮眾生。但能於諸佛教中。乃至善事。一毛一渧。一沙一塵。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閻浮提眾生,只要能夠依佛所教,依教奉行,按佛講的教法去做,所做的善事,即使是一毫一渧,一沙一塵,那麼極微小,都是無漏的善根,是成佛的正因,等到這個善根成熟,種子起現行,就能夠返迷成悟,成就出世的利益。《悲華經》中說,若有眾生,於諸佛所,一發信心,如是善根,終不敗亡,何況復作,諸余善根。不僅我們這些每天念佛修行的這些居士們,將來必定成佛,就是那些偶爾到寺院裡面來,這種參觀的、旅游的眾生,或者聽別人念佛號,見到佛像生起一念信心的人,見到佛像,聽到念佛,生起這麼一念的信心的人,也為他們種下了金剛種子,永遠都不會壞敗,可以說是一得永得,將來因緣成熟,也一定能夠成佛。所以三寶住世,真的是能夠利益無量的眾生。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長者。名曰大辯。是長者久證無生。化度十方。現長者身。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言。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

  當地藏菩薩說完上面的這一段話的時候呢,法會中有一位長者,名叫大辯,這位大辯長者,已經久遠劫來證得無生法忍,但是為了度化眾生,示現的是長者身。長者,就是指社會上有道德,有地位的人,辯是辯才,這位長者具足四無礙辯。法無礙辯,是對於諸法的名相,通達無礙;義無礙辯,對於諸法所表達的真實義理,都能夠通達;辭無礙辯,就是能夠隨順眾生不同的語言,而為其演說,令各各得解,佛以一音而說法,眾生各各隨類解;樂說無礙辯,能夠隨順眾生根機,而巧妙演說,令眾生樂於聽聞,這是四無礙辯。大辯長者的這麼一個表法的意思,這位長者具有這四德,所以名為大辯。久證無生,我們的清淨法身,無生無不生,不垢不淨,不增不減,這位大辯長者,已久證得法身,位居等覺菩薩,因為要度化十方的眾生,才現這個長者身。他聽到前面地藏菩薩說,臨終或者死後,應當為亡者修福,所以緊接著合掌恭敬,問地藏菩薩說,大士,是南閻浮提眾生,命終之後,小大眷屬,為修功德,乃至設齋,造眾善因,是命終人,得大利益及解脫不。這裡的小大眷屬,小眷屬是指亡者的兒女,大眷屬是指亡者的父母長輩,有的是兒女超度父母,有的是父母超度兒女,所以這裡說,小大眷屬來概括。為修功德,就是指懸幡、拜忏、誦經,為亡者做種種的功德。乃至設齋,設齋就是設齋食供養僧眾,齋僧的功德非常的大,《盂蘭盆經》中說,若能以飯食、臥具、醫藥、供養十方僧眾,藉此十方僧眾清淨共修,功德回向之力,能使供養者,往昔七世父母,六親眷屬,得遠離三惡道,現世父母及其本人,長壽無病無惱,衣食自然具足,身心安樂。做了這個誦經設齋的這些善事,為亡者種了善因,把功德回向給他,那麼命終之人,能不能得到大利益及這個解脫呢?

  地藏答言。長者。我今為未來現在一切眾生。承佛威力。略說是事。

  地藏菩薩回答大辯長者說,我現在承著佛的大威神力,為利益未來現在一切眾生,略說活著的人為死者修福,死者能否得到利益,以及解脫的這件事,能不能得到。

  長者。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

  一個人如果平時,沒有念過佛菩薩的聖號,但是在他臨欲命終的時候,能有善知識,能有親人,在他的耳邊念一聲佛號,或者念菩薩聖號,或者念辟支佛的聖號,那麼不管這個人有罪無罪,都能夠得到解脫。佛菩薩大家都有印象,辟支佛大家不太了解,也稱為緣覺和獨覺。緣覺是出生於有佛住世的時候,觀察十二因緣而悟道的,獨覺他是出生於無佛出世,這麼一個時候,沒有佛出世,沒有佛的教導,他獨自觀察十二因緣而覺悟的,所以辟支佛有緣覺和獨覺這兩個概念。但是獨覺和緣覺,都是因為修十二因緣而證悟的,稱為辟支佛。

  那麼為什麼無論有罪無罪,臨終得聞一句聖號,就能夠得到解脫呢?這是因為人在臨終的時候,求出離的心迫切,所以聽聞或者稱念佛號的心,非常的專一,非常的懇切,不是三心二意的,他有這種如救頭燃,救命稻草這樣的感覺,這樣就能和佛菩薩相感應。他最後的這一念是阿彌陀佛,那阿彌陀佛就能加持他解脫,那他這一念是觀音菩薩的話,那觀音菩薩就能夠加持他解脫,如果是地藏菩薩的話,那地藏菩薩就能加持他來解脫,所以臨終非常關鍵,如果你臨終還是貪嗔癡的話,那三惡道就來加持的,就是這樣。所以我們最後一念,非常的關鍵,業道如稱,重者先牽,為什麼臨終的時候會有這一念,就是你平常的積累太厚重了,最後一念越重,越往外湧入,為什麼師父老說多念佛多念佛,臨終這一念脫口而出,你就解放。但是那些沒念過佛的,造作罪業的眾生,臨終能聽聞到佛號,他無量劫來修的善根,而且這個善知識的因緣,佛菩薩的加持,他這一念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來加持他,是菩薩,菩薩來加持他,他都能夠得到解脫。那有的人就不理解了,那為什麼造作重業的人,最後還能得生善處呢,給大家講一個公案。

  佛住世的時候,有個比丘叫做那先比丘,有一個國王就向他請教。國王就問那先比丘了,說的人在世間作惡,到百歲臨終時念佛,死後能得生淨土,我不太相信這件事。那先比丘就給他說了,大王,如果把石頭放到水裡會沉嗎?國王說了,那一定會沉的,那先比丘又問國王了,那要讓石頭不沉可以嗎?國王說了,不可能的,那先比丘就說了,那要把石頭放到船上還能沉嗎?國王突然就領悟到,仗他力可以不沉。人作惡業就像石頭,臨終念佛,與佛一念相應,佛的加持力就像船,是佛力把眾生的罪業給承擔了,所以死後就能得生淨土。

  我們眾生本來是佛,只不過我們所現的惡相,現的這些業,都是清淨本性裡面它所顯現出來的,不是我們的本質,這個都是相有性空的。我們的本質是佛性,當我們念佛的時候,我們的佛性和佛等無差別,當我們念菩薩的時候,我們的佛性和菩薩等無差別,這樣仗佛力加持,仗菩薩加持,我們就會得生善處,得生淨土,大家能聽明白吧。唐朝的張善和,我們都經常講這個公案,他是以殺牛為生,在他即將臨欲命終的時候呢,看到有幾十頭牛來向他索命,張善和趕緊告訴他的妻子,請求僧人來為他念佛。僧人來到以後,就對張善和說,佛經上說,若有眾生作不善業,應墮惡道,如果能以至誠心具足十念稱阿彌陀佛,則能除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即得往生極樂世界,張善和說,這個時候他就給出家人說了,地獄已經在眼前了,來不及拿香爐了,他向著西方大聲念佛,念還不到十聲的時候,他就說了,佛來了,已經給我蓮花寶座了,才一說完,他就往生了,就是這麼的快速。所以師父經常教導大家,平時要多念佛,用一心念佛,這樣把我們的種子都種的滿滿的,到我們臨欲命終,遇到危難的時候,遇到這些狀況的時候,不管是順境還是違境的時候,你脫口而出阿彌陀佛,你就得解放了。眾生沉淪苦海,就像千年暗室,佛菩薩的聖號如如燈光,千年暗室,一燈能破。所以在臨命終日,得聞聖號,不論有罪無罪,悉得解脫,大家都能聽明白了。要不怎麼都有人在問師父,有這麼便宜的事情嘛,真的就是這樣,這就是出世間法,佛法的大智慧之處,看到的是根本,徹法源底,諸法的源底。

  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

  世上如果有男子女人,在生前造了許多的惡業,而且不曾修任何的善因,在他命終之後呢,家裡的親人為他修福,比如我們前面講的,懸一幡一蓋,然燈,這些都是福業,可以資助亡者生到天上,或者能夠在人間享福。所以說,為造福利,一切聖事。聖事就是指的這個念經、念佛、拜忏、供齋,這些聖事,這些都是法門聖事,能讓亡者獲得出世的利益,這是獲得出世的更大的利益了。活著的人,為亡者修的所有功德,我們說的這些功德,世間的善,出世間的聖因,這些功德,七分之中,這個亡者能得一分,其余的六分功德,都歸為亡者所修福的這個人所得。打個比喻,我們為過世的親人,誦了七部《地藏經》,那這個過世的親人,他得一部的功德利益,而我們誦經的人呢,得六部的功德利益,就是這個比例。《灌頂經》中說:“普廣白佛言,又有眾生不信三寶,不行法戒,或時生信,或時誹謗,或是父母兄弟親族,卒得病苦,緣此命終,或墮在三途八難之中,受諸苦惱,無有休息,父母兄弟親族,為其修福,修得福否,佛告普廣,為此人修福,七分之中,為獲一也,何故爾乎,緣其前世,不信道德,故使福德七分獲一,若以亡者嚴身之具,堂宇室宅,園林浴池,以施三寶,此福最多,功德力強,可得拔彼地獄之殃,以是因緣便得解脫”。這部經和《地藏經》的說法相同,而且說明了亡者七分獲一的原因,是由於這個亡者前世,生前不信道德。佛在這段經文中,為我們開示了如何為亡者修福,功德力強,就是把亡者的嚴身之具,也就是安身立命的,這些物質、產業,就是房子、田產等,布施三寶,這樣得福最多,可以為亡者消除下地獄的罪報,借著這個因緣得解脫。我們前面講過的婆羅門女,為救拔母親,變賣家宅,大興供養,為她的母親修福,她的母親得以脫離地獄,生到天上。所以現在做兒女的,或者是做父母的,如果你想讓死去的親人得到真實的利益,就要按照佛菩薩的教導去做,千萬不要做那些不為亡者修福,反而增加罪業的事情。那我們現在,看造這個豪華公墓的,一個豪華公墓好幾百萬好幾千萬,其實你不如拿著這個錢,去給死去的親人們去修福報,讓他們能得到真實的利益。你造的這個豪華的公墓,說真的只是給世間人看的,只是滿足自己的心的,而亡者得不到真實的利益,一點都得不到,反而奢侈浪費了。我們一定要明白,這個真實的利益應該怎麼修。

  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

  既然人死了之後,親屬所修的功德,亡者才能得一分,如果亡者要是信佛,你幫助他提起聖號,幫助他提起覺悟,他跟著你念,那這個厲害,如果他不信的話,我們這裡是說他得一分。我們好多的居士的父母們學佛,但是因為臨終沒有很好的開示,沒有如理如法的去做,最後我們來給他修這個聖事,來做佛事來彌補,這樣會喚起他,他生前有這個種子,會喚起他這個學佛的心,他跟著法師念,跟著大眾念,那個功德是非常大的了,那真的是分分己獲了。如果生前他就不是太信的話,那我們為他修,那他只能得一分,活著的人得六分。那我們今天明白這個道理了,那何不還趁著現在精神飽滿,身體健康的時候自己修呢,為什麼非得要受了苦了,你們才去做,那要多被動。自己修呢,就是分分己獲,七分功德全部都可以全收,修得圓滿。據《佛祖統紀》中記載,鄂渚王媪,這是湖北武昌的一個姓王的老婦人,鄂渚王媪,她活著的時候,常買一些紙錢焚燒,希望死了以後呢,到陰間好用,這叫做寄庫錢,就像我們往銀行裡存錢,她是往陰庫裡存錢。王龍舒居士在《龍舒淨土文》中,就提到了這麼一個做法,他說余,就是我的意思,遍覽藏經,即無陰府寄庫之說,奉勸世人,以寄庫所費,請僧為西方之供,一心西方,則必得往生,若不為此,而為陰府寄庫,則是志在陰府,死必入陰府矣。什麼意思呢?這裡有兩層,第一個呢,說的沒有這個寄陰庫之說,既然你知道寄陰庫了,那何必還不求生淨土呢,既然想讓自己不受罪了,能夠自在了,那何必不念佛求生淨土呢。第二層意思呢,就是說,如果你的一心,是想到陰曹地府去取這個錢,去享這個福,那你死以後,必定到這個陰曹地府去。相由心生嘛,你有什麼樣的念頭,你就會感招什麼樣的果報,就是這個意思。這位老婦人燒紙的方式,雖然不可取,但是這種高瞻遠矚,真是高瞻遠矚,比我們要強的多,還是值得你們學習的,與其等著死了,兒女們為自己懸幡、然燈、誦經、念佛,為什麼不現在趁著年輕,身體力壯的時候,去供養三寶,誦經念佛,為自己去修這個出世的功德,真正的利益。這樣就是七分功德,完全的分分己獲,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我也經常給大家說,趕緊上念佛堂去存錢去,趕緊多給自己存點,因為你念的多,你的種子就越來越成熟,你走的時候,障礙就越來越少,就是這個意思,對不對。我們既然知道了,死了以後不往生非常可怕的,那我們何不,還不趕緊給自己去存資糧去,光知道往銀行裡存錢,就不知道往自己的種子庫裡,存真正的善根福德,所以我們世間人都是在相上。

  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游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

  人有生老病死,世界也有成住壞空,一切法都是因緣和合而生,又因因緣的變異而壞滅,不是永遠存在的,緣生就有緣滅,有生必有滅,所以稱為無常。無常大鬼,《華嚴經》中說:“人欲終時,見中陰相,若行惡者,見三惡受苦,或見閻羅,持諸兵杖,囚執將去”,造作惡業的人,臨終會見到陰間的這些鬼,拿著兵器來把他押走。人什麼時候死,說真的,都沒有約定的時間的,我們都不知道自己哪一天,會離開這個世間。我們現在看世間的人,有的很小,幾歲,幾十歲就夭折了,有的正值壯年,事業有成的時候英年早逝,也有的身體非常的健康,就突然離世了,現在的天災人禍,車禍,真的是太多太多了,更是這些災難難以預料。所以說無常大鬼,不期而至。冥冥游神,這裡的神是指中陰身,人死亡之後,神識,中陰身,這個神識所見到的都是黑暗的,中陰身在黑暗中游行虛空,所謂三塗極迍而杳杳,四流無際而茫茫。當然如果往生到極樂世界了的話,見到的就不是這個景象。這是冥冥游神,指我們的中陰身。未知罪福,這個神識在黑暗中飄忽不定,不知道自己所造的善惡業,會得怎樣的罪福,是投胎做人呢,還是到三惡道呢,都還不知道,所以在這四十九天之內,如癡如聾,非常的茫然。就像我們人,心裡突然一下空虛了一樣,為什麼抑郁?沒有目標,一切都沒有這種心意了,這種是非常害怕的。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諸司就是判官,判官,《淨度三昧經》中說,閻羅王下有五官,一是鮮官,審察殺生之罪的,二是水官,審盜竊的,三是鐵官,審邪YIN的,四是土官,審兩舌的,五是天官,審這個飲酒的,這五官都是冥府的諸司。這些判官,雖然長得讓人看了非常的害怕,其實心裡都非常的正直善良,面現羅剎相,心是菩薩心。比如大家都熟悉的魏征,我們都知道,他生前敢於向唐太宗李世民直言上谏,據《貞觀政要》中記載,魏征向李世民當面上谏有五十次,當面上谏的,呈送的奏疏十一件,一生的谏诤多達數十萬余言,其次數之多,言辭之激烈,態度之堅定,都是其他的大臣難以倫比的,所以被後人稱為一代名相。魏征也是在陰間,因為他的貢獻,他的心性,那他在陰間是什麼職務呢?賞善司的判官,賞善司。就是根據人生前,行善程度的大小給予獎賞,他是這麼一個職務,因為他給唐太宗谏政嘛,所以他就感得這麼一個果報。諸司辯論業果,如果造的惡事大,但是用的不是惡心,那麼罪就比較輕;如果造的惡事小,但是惡心非常的重,罪也非常的重;如果惡心也重,造的惡業也大,那就是罪大惡極了。罪業也是這樣,善業也是這樣,跟著善事的大小,以及所用心的這種心性,心性的善的程度,都是有關系的,大家能聽明白是吧。包括善法也是這樣,所以你修一毫一谛,一沙一塵,但是你的心性大,你是出世間的心,那你這個功德就大了,善也就大了。所以這樣要辯論這個業果的,因為業果有好多的不定性的,就是這個意思。它有不定性的,到了閻羅王那裡他要辯,你到底是該得什麼樣的懲罰,他要辯論的,這樣審定之後,就根據這個人的業的輕重,到六道去受生。但是在沒有審定之前,亡人不知道自己罪福的多少,千愁萬慮,等著宣判,就像現在高考了,考生等著下分數的時候,心不定的。那你說,我考的好,很有把握,那你肯定就上天了,就沒有中陰身了。這就指這個罪福,有罪有福,這麼中間非常的千憂萬慮,這個就非常苦了,何況墮到惡趣當中,就要更苦了。

  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

  人在世間所造的業,極善極惡的沒有中陰身,我們前面講過,極善極惡的,極善的往生到極樂世界,或者直接到天道享福,沒有中陰身,這個極惡的也沒有中陰身,直達地獄,直達了。只有這個造業中庸的人,才有中陰身,中陰身它是七天一個生死,就是說這個中陰身,不是這四十九天始終存在的,它是七天一個生滅,你第一個中陰身到了第七天,沒有這個受生的因緣,沒有地方投胎,沒有這個因緣,滅,滅了以後它又生,我們說了,生了滅,滅了生,死而復生,這樣要輾轉七次,到了第七次滅了之後,必定受生。所以人們給去世的人做超度,都是七天做一次佛事,這就是為了讓那個中陰身,不要轉生到惡道當中去。《灌頂經》中說:“命終之人,在中陰中,身如小兒,罪福未定,應為修福,願亡者神,使生十方無量剎土,承此功德,必得往生”。我們今天學習了《地藏經》,明白了親人在去世七七四十九天之內,痛苦彷徨,念念之間,希望自己的這些親人骨肉們為自己修福,救拔自己能夠離苦得樂,就像這些在監獄裡的人,總希望自己的親人,趕緊賣套房子,送點禮,把我給救出來。我們這個不要送禮,只要念經念佛回向給他,這樣他就能離苦得樂,我們就要學習婆羅門女,盡自己的孝心和能力,讓自己的親人能夠得度,能夠安樂。

  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假如這七七四十九天之內,世間的骨肉眷屬,不修福來救拔的話,那麼中陰身,過了這四十九天之後呢,就隨自己所造的業,就去受報了,就去受苦了。《長阿含經》中說:“佛言,夫不善行,有不善報,為黑冥行,則有黑冥報,夫行善法,必有善報,行清白行,必有白報”。這裡的罪人,就是指的犯中下品的惡,中下品的惡,受這個黑冥報,會墮到這些邊小地獄,以及餓鬼、畜生,展轉三途,所以動經千百年,沒有解脫之日。已經墮到這個惡道中了,再想解脫,給大家說,不太容易的。如果造的是上品的十惡,上品的十惡就是大惡了,上品的惡,我們說最好的惡,最厲害的惡,叫上品十惡,就會墮到這個大地獄中,千劫萬劫,永受眾苦。地獄中的苦,我們講過,受的都是極苦,比餓道、畜生道苦的多。那這裡我們就要知道,如果我們自己親人去世的時候,在臨去世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趕緊來為他修福,叫他少受痛苦,叫他能有一個好的歸宿。那如果我們現在有好多的居士們,父母親人已經逝去很長時間了,但是因為當時自己沒有聞到佛法,不懂這個道理,那還有辦法來救度嗎?所以佛菩薩真的慈悲,一切的眾生他們都不放棄,給我們想盡一切的辦法,來救度眾生,第一讓眾生離苦得樂,第二個也讓我們發起慈悲心,自己也能得到解脫。好,下面就給我們講了,為這個逝去很久的親人,怎麼來超度他們。

  復次長者。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

  這裡講的為修營齋,這裡的齋,不是這個過午不食的齋,這裡是營辦齋飯,供佛齋僧,就像我們經常的打齋,這個叫為修營齋,這樣以此功德,超度亡者得生善道,不再落入惡道了。《灌頂經》中說:“作百味飲食,種種甘美,以好淨器,盛持供養,及好衣服,種種花香,金銀珍寶,雜碎供具,施與佛僧,令汝得佛,使汝父母,解脫此難,不復更受餓鬼之形”,家裡的親人,為亡者如理如法的齋僧供佛,可以讓他們的福報增長,受生善道。這個供齋最主要的是要有恭敬心,一定要潔淨,才能獲福。如《護淨經》中說:“一切人肉眼不知罪福,自今以後,欲得福佑,佐眾僧作食,以清淨手,捉眾僧淨器,淨水淘米,及以淨米,著眾僧淨食中者,得福無量”,就是在准備飯菜的過程當中,無論是淘米的水,或摘下來的不用的菜葉,都不要隨便的扔掉,不能隨便的扔在地上,用干淨的容器盛起來,等到眾僧都吃完了以後,再把這些菜葉,施給外邊的畜生吃。所做的飯菜,在供佛供僧之前,千萬不要先嘗,如果你先吃了,不但修不到福報,而且還有罪過。《護淨經》中說:“一切賢者,施設福會於先嘗啜此食,都作殘食,唐作此食,不如不作,何以故,諸天不歡,鬼神不喜,此人於先嘗者,亦五百世中,受餓鬼苦”。所以我們要想供齋,尤其我們這裡面,作了齋堂的居士,你們做供飯供僧這些的時候,一定要注意這個裡面的恭敬心的,所以一定要把這些,要恭敬心都處理好,如理如法的處理好,這樣才能獲得功德,還有千萬不要隨便的去嘗,去嘗食。

  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

  未供佛僧,就先自己先吃,或者手不干淨就去觸摸這個飯食,淘米洗菜的時候,把淘米水和菜葉隨便的扔到地上,如果營齋的時候呢,有這些不如法的行為,命終的人,就不能得到功德利益,如果能精勤的護淨,先奉獻佛僧,那麼七分功德,命終之人能夠得一分,而這個修功德的人呢,代修功德的人呢,能夠得到六分。所以我們在供齋的時候呢,也一定要如理如法,一定要生起這個恭敬心來的。所以我們齋堂的居士一定要注意的,一個是恭敬心,還有一個是衛生,一定要做飯以前,一定要洗洗手的,師父看到居士們,那邊剛掏完蜂窩煤,剛上完煤,這邊就開始去抓飯去,一定要講究衛生,也要用恭敬心,一分誠敬得一分利益嘛。

  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這裡講閻浮眾生,在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一定要志心勤懇,就是非常的恭敬心,以這個大恭敬心來設齋供佛供僧,這樣活著的人和去世的人,都能夠得到利益。

  說是語時。忉利天宮。有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悉發無量菩提之心。

  在地藏菩薩,說完這個存亡獲利的時候,忉利天宮法會上的,千萬億那由他閻浮鬼神,都發無量菩提心。那為什麼這些鬼神,忽然發起菩提心呢?因為這些鬼神在法會上,聽到地藏菩薩說,在人臨欲命終的時候,拜祭鬼神,不但得不到利益,而且還令眾生作惡,這些鬼神都有善根的,聽了之後呢,他們心生慚愧,他們就是我們說返邪歸正。他們都有善根的,所以發起菩提心來,要做護法護教的鬼神,我們說護法鬼神。

  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前面大辯長者作為當機者,代眾生請問地藏菩薩,小大眷屬為亡者修功德,能否得到大的功德利益,得到解脫。承蒙地藏菩薩重重解說,這時候眾生獲得的利益,我們剛才看了,鬼神發無量菩提之心,聽到這部經的眾生,獲得了利益,一切的眾生獲得了利益,所以這裡,大辯長者作禮而退。

  好,今天時間到,謝謝大家。

 

上一篇:愚孝的危害
下一篇:我與觀世音菩薩的塵緣忏悔錄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