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住相」。這一段很重要,修行能不能得到真的利益,這一句的關系非常之大。「《大疏》曰:言心不住相者,離凡夫煩惱境界,若有少法當情,皆名住相」。下面為我們舉例子,「乃至菩提涅盤,尚不取著,何況世間夢幻境界。故不應住色聲香味觸法生心」。這幾句話說的,什麼叫不住相?大師為我們解釋,要離凡夫煩惱境界。凡夫的六根緣六塵的時候,可以說沒有不著相的;不著相,他是菩薩,他是聖人,他不是凡夫。著相決定是凡夫,這句話比什麼都重要。眼見色,耳聞音,鼻聞香,舌嘗味,身體覺觸,法,第六意識起心動念,這就叫著相。
佛教導我們,「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上說的。二十二年所說的《大般若經》,最重要的一句話,就是這八個字,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對了,跟佛沒有兩樣了。凡夫是有所住,有所住,我們平常換句話說,大家容易懂,把它放在心上,叫有所住;不放在心上,就是無住。眼見色,佛陀不起心不動念,這是最高的境界,真的是應所無住而生其心,佛境界。在大乘教裡面,法身以上的菩薩,證得法身,《華嚴經》上講的十地菩薩,七地以上,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換句話說,七地以下的還不行,他還有起心動念,但是他沒有分別執著,這已經了不起了。
凡夫修行,沒有不著相的,錯就錯在這裡,功夫為什麼不得力?著相。不著相,難!在淨宗有一個方法,對治這個辦法,用什麼?淨土宗是住相。住什麼相?住阿彌陀佛的相,住極樂世界的相,經上所講極樂世界依正莊嚴,要我們常常想念,這就著相,想,著相了,念,著相了,不同於其他大乘法門。其他的,除淨宗之外,八萬四千法門,門門都不能著相。難易從這裡明顯的顯示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