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順境當中就會迷,這是很難免的,順境最容易迷了。迷的表現就是放逸,就是懈怠,提不起精進了。譬如你現在很安逸了,什麼都不用憂,什麼都不用愁,那就提不起精進,這是人之常情。這是什麼?生死心不切,就有這個現象,這就是迷。能在順境裡提起精進的,這個就不是普通人了。我記得黃念祖老居士,也曾經講過他的一個事,說夏老平常很用功,結果出去看了一次戲,回來就感覺到功夫大大倒煺。他是北方人,喜歡看京劇,當時是看京劇,當然古時候的京劇,演的大多是忠孝節義的故事。夏老那都是塬來學儒的人,通於經史,看這些京劇就很有味道,結果就迷進去了,像前面講的:詞章與金石,性理與事功。他又喜歡上了,這是引起他過去年輕時候的習氣。回來就忏悔。
2、相比之下,那我們更是慚愧不得了。跟人家比,我們更是無地自容。我們不是看京劇,我們可能看網路,跟人出去PARTY,逛街、購物,這就迷了,生死早就忘在腦後了。那逆境呢?又煺啊。逆境是遇到不順心的境界,遇到人來障礙我,跟我對立,找我麻煩,心裡就生瞋恚。這就是煺轉了,清淨心沒有了。念佛,差不多念到成片了,一個瞋心起來了,全煺了,「一念瞋心起,百萬障門開」,「火燒功德林」。所以「貪去嗔又起」,在順境裡就起貪,好不容易把貪去除掉了,瞋心又起,總在貪瞋癡慢疑這些煩惱之中,沒辦法解脫。也就是功夫不能成片,煩惱伏不住。
3、「尚未忘得失」,還不能夠把得失給忘在腦後,意思是說,還有得失的念頭,還有人我是非的心。那更「何況絕憂喜」?憂喜更加不能夠斷絕了。遇到逆境就有憂,遇到順境就會喜,這就不可能斷除。所以修行在哪裡修?就在平常所遇到的順逆境界上修,要把得失、憂喜完全置之度外,忘在腦後,你才能夠得一心。一心不亂,精進辦道,那必須把那些妄念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