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定往生語錄】雲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二)?
問:眾生無始以來,造無量業,今生一形,不逢善知識,又復作一切罪業,無惡不造,雲何臨終十念成就,即得往生?出過三界結業之事,雲何可通?
答:眾生無始以來,善惡業種,多少強弱,並不得知,但能臨終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者,皆是宿善業強,始得遇善知識,十念成就。若惡業多者,善知識尚不可逢,何可論十念成就?又汝以無始以來惡業為重,臨終十念為輕者,今以道理三種較量,輕重不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雲何為三?一者在心,二者在緣,三者在決定。
在緣者,造罪之時,從虛妄癡闇心,緣虛妄境界顛倒生。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一真一偽,豈得相比?譬如有人,被毒箭中,箭深毒慘,傷肌破骨,一聞滅除藥鼓,即箭出毒除,豈以箭深毒慘而不肯出也?
在緣的意思,與前面在心的意思,大同小異。造罪的心是虛妄的,聞佛的名號之心是真實,所以一虛一實當然不能相比,一實能破一虛,所以念佛能破罪業。造罪之時是從虛妄心、愚癡心、黑闇心,緣虛妄的境界顛倒產生。五欲六塵的境界都是虛妄的,殺、盜、YIN、妄的境緣都是虛妄的,所以造罪是從虛妄心產生,緣虛妄境界,所以念佛能夠破掉虛妄的境界。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功德是真實、功德是清淨、功德是無為、功德是無漏、功德是無上,所以念這句佛號為何功德這麼大?因為這句佛號的功德,有法藏菩薩修諸六度萬行,究竟圓滿成就,叫作萬德洪名。萬德就是一切六度萬行的修行功德已經究竟圓滿了,也就是完成四十八願的任何一願,也就是修成六度萬行的任何一行,一切諸善萬行的總功德,在這六字南無阿彌陀佛的聖號之上,所以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要救你往生極樂世界,功德夠不夠?夠!了解這句佛號道理的人,絕對會認為功德夠了。對這句佛號沒有相當了解的人,知見沒有很正確,也許就會這樣認為:光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這樣要往生極樂世界,功德真的夠嗎?這樣是對這句佛的了解不深,對阿彌陀佛的信賴不夠。
你好好去讀《淨土聖賢錄》《往生集》《佛祖統紀》《近代念佛見聞錄》《善女人往生傳》《三寶感應要略錄》《法苑珠林》《華開見佛》,讀剛才我所說的這些書,都是有記載修行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的公案。尤其是《淨土聖賢錄》,你好好看,太多平常一心念阿彌陀佛聖號的人,往生極樂世界。你如果認為現代人,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往生極樂世界,你認為沒有什麼,你認為沒有什麼尊貴修行可言,那麼我不和你說凡夫,我就和你說聖人,你去讀《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大勢至菩薩是西方三聖之一,大勢至菩薩在楞嚴會上,向世尊報告他在因地的修行,大勢至菩薩就是最專修的一位了不起大菩薩。“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大勢至菩薩在因地,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證悟無生法忍。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老實專念,而且是“不假方便,自得心開”,不假方便,就是不再假借念佛以外的其它方便法來資助念佛,證悟念佛三昧,修成道果,往生極樂世界,就是一行——念佛,從因地念到果地,從凡夫念到聖人。諸位菩薩!這樣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要使我們凡夫一心稱念,往生極樂世界,功德夠不夠?有的人認為不夠,你認為不夠,我認為有剩,那我們不一樣的看法,問題在哪裡?很簡單,因為我對淨土的教法很深入的探討,我對阿彌陀佛的了解很多,而你對淨土教法的了解比較不深,你對阿彌陀佛的了解有限,所以你會認為只有念一句佛號,要往生極樂世界功德不夠,我認為念一句佛號,要往生極樂世界功德,不但足夠而且還有剩。所以往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的願力在成就。所以一個人在平生造作惡業,臨命終得遇善知識,是宿世善根真強,平常念佛修行、聽經聞法、拜佛用功、守戒行善,那善根更是強。所以不是在時節久近多少,是在心、在緣。
“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名號為何是清淨?為何功德是真實?因為是法藏菩薩以古佛的智慧,稱性發願,稱性起修,全修在性,所以名號的功德是真實、是無上、是無為、是無漏、是清淨,因為本性顯露,才有真實功德可言。猶如禅宗六祖慧能大師在《六祖壇經》說:“功德在法身之中,不在修福。”我們凡夫眾生因為還有貪瞋癡的三毒煩惱,所以我們所修的充其量是福德,很難稱為功德,為什麼?用意識心修行,用分別心修行,用愚癡心修行,用妄想心修行,不是用真實心修行。
“念佛之心,從聞佛清淨真實功德名號,緣無上菩提心生。”智者大師說的真好,念佛的心是緣無上菩提之心所產生的,你為什麼要念佛?就是為了要往生極樂世界。為什麼要往生極樂世界?就是為了要成佛。為什麼要成佛?就是為了要廣度眾生,沒有成佛怎會有神通、慈悲、智慧、道力廣度眾生?凡夫縱然有心要廣度眾生,通常是心有余力不足。
所以,念佛的心和造罪的心,是“一真一偽,豈得相比”,念佛是一真,造罪是一偽。譬如有一個人被毒箭射中,箭毒很深很重,所以傷肌破骨,但是聽到滅除藥鼓的聲音,馬上箭就自然拔出,毒藥就解除。滅除藥鼓是譬喻的話,有一種藥叫做滅除藥,將這種滅除藥抹在鼓上,這面鼓如果敲打,滅除藥鼓的聲音一響,所有中箭的人,箭主動就拔出解毒了,這是《首楞嚴三昧經》所譬喻的,以滅除藥鼓來譬喻菩薩摩诃薩安住在首楞嚴三昧,眾生稱念菩薩的聖號,三毒煩惱就會消除了,猶如念觀世音菩薩,會消除貪瞋癡的三毒煩惱,這個意思。下面第三是在決定。
在決定者,造罪之時,以有間心,有後心也。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捨命,善心猛利,是以即生。譬如十圍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揮劍,須臾兩分。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焚,少時即盡。又如有人,一生以來,修十善業,應得生天,臨終之時,起一念決定邪見,即墮阿鼻地獄。惡業虛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業,令墮惡道,豈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淨土,無有是處。又雲:“一念念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為念佛時,心猛利故,伏滅惡業,決定得生,不須疑也。
在決定,不在時節久近多少。“造罪之時是有間心、有後心”,因為是在平時造罪。在平時,還有生命,所以有有間心與有後心。因為是在平時,所以有時間的間雜、間隔。
“念佛之時,以無間心、無後心,遂即捨命”,就是因為念佛之時,只不過是幾秒鐘,十聲的佛號幾秒中,在臨終生命剩下只能夠念十聲的時間,所以對這位下品下生行者而言,他是無間心無後心,所以隨之捨命,念了十句的佛號就捨命了,善心猛利,所以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
下面是說出三種的譬喻。第一種譬喻,“譬如十圍之索,千夫不制,童子揮劍,須臾兩分。”“圍”這字是兩臂合拱的范圍,是丈量圓周的約略單位。十圍就是十個人將雙手展開圍起來這樣的范圍,表示十圍之索,這條繩子是很大條的意思。“千夫不制”,一千位壯丁無法將十圍之索扯斷。“童子揮劍,須臾兩分”,一個孩子拿一口劍,從十圍之索砍下去,馬上就砍斷了。這就表示自力與他力的差別,困難與容易的差別。
第二個譬喻,“又如千年積柴,以一豆火焚,少時即盡”,千年累積很多木柴,用一支火柴,一豆之火來焚燒,一下子的時間,就將千年累積的木柴焚燒殆盡,就是這樣的意思。不必說用很多的火來燒千年,才將千年的木柴燒盡,不必這樣。意思就是,念這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雖然在臨終念十聲而已,猶如一豆之火,但是猶如千年木柴的罪業,就被火焚燒殆盡。“一支彌陀光明火,化盡塵勞罪垢身,從今脫出三界獄,十方自在無礙人”。
下面第三個譬喻,“有人一生已來修十善業,應得生天,臨終之時,起一念決定邪見,就墮落阿鼻地獄。惡業虛妄,以猛利故,尚能排一生之善業,令墮惡道,豈況臨終猛心念佛,真實無間善業,不能排無始惡業,得生淨土,無有是處。”這樣對比的說法,使我們了解,確實臨終十念念佛能夠往生西方。
“又雲:一念念佛,滅八十億劫生死之罪”,這是《觀經》的經文。
念佛的時候,內心因為猛利,所以伏滅惡業,決定得生,不須要懷疑。最後一段:
上古相傳,判十念成就,作別時意者,此定不可。何以得知?《攝論》雲:“由唯發願故,全無有行。”《雜集論》雲:“若願生安樂國土,即得往生,若聞無垢佛名,即得阿耨菩提者,並是別時之因,全無有行。”若將臨終無間十念,猛利善行,是別時意者,幾許誤哉!願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異見,自墜陷也。
智者大師是隨朝時代的人,在隨朝時代之前就有人判斷,《觀經》的十念,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是別時意。“別時意”是《攝大乘論》無著菩薩所說的四意趣其中之一。《攝大乘論》是無著菩薩所著作。在《攝大乘論》裡面說四意趣,第一平等意,第二別時意,第三別義意,第四眾生樂欲意。“別時意”的意思就是世尊說法,以別時作為成就之理,也就是說《觀經》下品下生的行者,雖然念十聲阿彌陀佛的聖號,往生極樂世界,是在遠生往生,不是在當生往生。這就是攝論宗的行人,用《攝大乘論》別時意來理解《觀經》下品下生的行者,臨終念十聲阿彌陀佛的聖號,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當做是別時意、是遠生因。也就是《攝大乘論》的行者認為,下品下生的行者,往生極樂世界,不是當生往生,是在未來世往生。所以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昙鸾大師在《往生論注》,道綽禅師在《安樂集》,都有提出《觀經》下品下生,十聲的稱念,是當生往生,不是別時意,是實時意,是當生捨報之後就是真正往生極樂世界下品下生。所以,別時意這個問答設問,在很多淨土的祖論裡面,都有談論到。在此智者大師在《淨土十疑論》第八疑也有說到,是真正在當生往生,並非是在未來世往生。
所以,如果將《觀經》下品下生的十聲念佛,往生極樂世界,當做是別時意,智者大師就說“幾許誤哉”,這樣就錯誤了。“願諸行者,深思此理,自牢其心,莫信異見”,不要聽從《攝大乘論》行者錯誤的見解。“自墜陷也”,墮落邪知邪見的陷阱。智者大師的意思就是如此。
第八疑實在很值得大家好好探討,希望能夠帶來大家破疑生信,念佛往生。
祝福大家,一心念佛 往生淨土,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