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大德居士

 

劉素雲:菡萏花開03,謙卑低下永不輕人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尊敬的各位同修:大家早上好!阿彌陀佛!

  今天我要跟大家交流的題目是:謙卑低下,永不輕人。“謙”,謙虛的謙;“卑”,卑微的卑;“低”,高低的低。謙卑低下。後一句,永不輕人,永遠不輕視任何人。這就是今天題目的意思。

  我記得以前和大家交流,有這樣一個題目,叫“胸盛大海”,那個時候我覺得胸盛大海,這人的心量已經很大了。現在看起來,學佛人的心量如果光能胸盛大海,已經遠遠不夠了。所以我今天想說說,拓寬心量,胸盛法界。虛空法界都要裝在自己的心裡,這才是學佛人應該有的大心量。

  怎麼樣才能胸盛大海,或者是,對學佛人高一點的要求,是胸盛法界?

  從這幾個小方面來說,咱們別講那高深的道理,說說我們日常生活中的小事。

  大家先熟悉和認識兩個字,可能我一說大家都笑了,說老師,這兩個字誰不認識啊?是的,大家都認識,但是理不理解它的深刻含義?

  一個字是如果的“如”,下面加個“心”,這個字念恕,寬恕的“恕”。如果是上面是奴隸的“奴”,下面加個“心”,這是“怒”,憤怒、發怒。就那麼一點點的差別,兩個字所包含的意思完全不同。怎麼解釋呢?你看看,如果的“如”在上,“心”在下,心如如不動,你肯定會寬恕別人的,所以它是恕。如果你的心當了奴隸,你就發怒了。

  我說說我自己的例子。

  我上香港前後,我病了。現在,我可以跟大家說,我為什麼病了?兩點原因。一照顧老伴子三年多,有點累著了,這是一個原因,但是不是主要的。最最主要的原因是我發怒了。我幾年不生氣了,我覺得我都不會生氣了,可是那一次,就一點小事情,就把我惹怒了。不但是生氣了,而是怒了。所以我才得了這場重病。有那麼一句話嘛,“一念恕就是天堂,一念怒就是地獄。”我這次因為怒了,所以我就病了,我就又上地獄走了一遭。這已經五六個月了,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健康。這就是怒的結果。

  所以,希望大家一定要記住這個“恕”,寬恕別人。一定要記住這個“怒”,任何時候都不可以發怒。

  這就是我今天給講的,就是“寬恕別人,快樂自己。”你看,我沒有寬恕別人,我發怒了,我自己就沒快樂了。本來我是很自在很快樂的,這一怒,我就不快樂了好幾個月,是不是?一定要吸取這個教訓。

  我說這麼兩句話,一個是“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智慧;取人之短比己之長,是愚癡。”我再說一遍,“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是智慧;取人之短比己之長,是愚癡。”

  如果你再說說別人的是非,你就是愚癡的平方。如果你再有別的過錯,說這個說那個,那你就是愚癡的N次方。我們應該做有智慧的人,不要做那種愚癡人。

  比如說,說人是非,是最愚癡的一件事情。

  你看下面這幾段話,大家比較比較,是不是這樣?我們現在在座的大部分都是修行人,修行人都是在功上下功夫,在道上下功夫,是不是這樣?真正用功的人,他的心在道上,他絕對沒有是非,他不會說張三長李四短。愛撥弄是非的人,他的心不在道上,何談用功?!

  這是一句話,“用功的人,心在道上,沒有是非。愛撥弄是非的人,他的心不在道上,何談用功!”這是一個。

  再一個,“撥弄是非的人”,他會得到一個什麼樣的結果呢?就是“善友會離他而去”。不是有惡友有善友嗎,如果這個人愛撥弄是非,善友會離他而去。

  大家想一想,我們拿自己的心來說,誰願意和一個愛撥弄是非的人做朋友呢?對不對?我們都願意交那個忠厚老實的人做朋友,不願意交愛撥弄是非的人做朋友。所以愛撥弄是非的人,他就少善友少朋友。

  “如果一個人,他喋喋不休地說別人的過,沒完沒了地說”,這樣的人怎麼樣?“令人生厭”,人們會討厭他。是不是這樣?如果有一個人總在你的耳邊說某某某如何如何,如何如何,你討厭不討厭他?可能一次兩次還行,第三次你大概就討厭他了,你就不願意忍受了。

  所以,喋喋不休說別人過的人,這樣的人現在令人生厭,將來怎麼的呢?“將來到拔舌地獄去”。因為啥?他說人家過呀,他得用舌頭啊,所以有個拔舌地獄就專門為這樣的人預備的。

  我們每個人都長一張嘴,同樣的一張嘴,有的人用這張嘴來念阿彌陀佛,積功累德,聰明、智慧。有的人用來搞人我是非,造作罪業,真是悲哀、愚癡!

  你用這張嘴是去念阿彌陀佛,積功累德,還是去用來搞人我是非,造作罪業?何去何從慎重選擇。

  如果一個人,他眼睛看別人的過失,耳朵聽別人的過失,嘴說別人的過失,這叫造業。如果說,你以前曾經修積了一點功德,我們裝這個功德呀,打個比方,就好像有個容器——有個容器,你這個功德在容器裡裝著,這個容器有底兒,它就裝住了,你這功德就留住了。如果你這個容器底是漏的,你這個功德就漏下去了。所以說,如果你造作口業,說別人的過失,這就叫漏。你那個功德一點都存不住,全都從這個漏斗漏下去了。是不是這樣?你仔細琢磨琢磨,是不是這個道理?如果是你用這個漏斗來留存你的功德,一點留不住。因為什麼呢?你雖然念阿彌陀佛,每天可能有一點功德,但是在這漏斗裡全都漏掉了。所以,最後你這個功德是零,你白積累功德了。你念多少聲佛號,你一天念十萬句都沒有意義。

  我記得前段時間我說了四句偈子,好像是說,“封住你的嘴”(閉住你的嘴),我忘了,“管住你的舌,不想下地獄,千萬別亂說。”第一句是什麼?可能我說錯了,那四句偈子。這偈子我是當時記,過後我就忘了。

  閉住你的嘴

  管住你的舌

  不想下地獄

  千萬別亂說

  我們要洗心,就把自己這個心啊洗干淨。

  怎麼洗呢?如果這個心,你記著別人的錯,你的心是惡心。惡心就是一個不善的心,不善的心它起作用是什麼呢?就是不善行,你的行為就是不善的。這樣呢,不善心不善行,造作的就是不善業。

  我昨天說了,如果你是不善業,那就是惡業。惡業到哪去?到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聰明的人絕對不干這種傻事!我們學佛、聽經,都聽明白了,你這面聽著,那面還造著口業,你說你愚癡不愚癡?

  我們一定要把心裡洗得干干淨淨,記著別人的好,忘掉別人的“不好”。這個不好我得加上引號,是你認為的不好,不一定是真的不好。

  所以說,“寬容別人就是善待自己,寬容是一種美德。”

  有這樣一句話,“心量大,小行成大善;心量小,大行成小善。”這說明什麼意思?你所做的善事和你的心量大小有直接關系。雖然你做這個事很小,但是因為你的心量大,所以你積的是大善。如果你做這個事很大,你的心量很小,你積的就是小善,就是這麼樣一個關系吧。

  量子力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有個零點能量場。我物理學得不好,有的我可能說得不太明白,我把我知道的跟大家說說。這個零點能量場裡頭有一個磁波,這種磁波叫標量波。標准的“標”,力量的“量”,波動的“波”,這個名叫標量波。這個標量波能起什麼作用?它可以改動時間和空間,能改變過去,能改變現在,能改變未來。為什麼?因為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真實的,全都是因為意念發生的。零點能量場是什麼?力學家給它下了零點能量場的定義,那用我們佛家的話說呢,零點能量場就是不生不滅、永恆不變的自性。這個我們一定要牢牢記住,“自性是永恆不變的”。

  那大家又說,什麼是自性?就是六祖惠能大師說的那五句話,二十個字,“何其自性,本自清淨;何其自性,本不生滅;何其自性,本自具足;何其自性,本不動搖;何其自性,能生萬法。”把那個“何其自性”這四個字去掉,剩下的就是,自性“本自清淨、本不生滅、本自具足、本不動搖、能生萬法”,二十個字,這就是自性最標准的定義。

  那量子力學家所研究出來的這個結果,佛在三千多年前就給出了答案,這個答案就是一句話,“一切法由心想生”,就這麼一句話。有時候我給大家舉個什麼例子呢?我說就像那個山,它是修的盤山道,我們這些個力學家們就像在這個盤山道繞一圈,又繞一圈,逐漸地往上升,去尋找他們研究的結果。研究出來了,也到了山頂了,一看,阿彌陀佛那個答案,釋迦牟尼佛的答案,就在山頂上。這些量子力學家恍然大悟,哇!佛三千年前就知道,我們研究了這麼多年才研究出來結果。

  現在量子力學家承認,“世界本沒有物質,物質是由於念力而成的”,這是第一個課題,量子力學家們找到答案了。

  現在他們開始找第二個答案,就是念力又是什麼?念力從何而來?這是他們研究的第二課題。

  那等他們研究轉到山頂以後,阿彌陀佛答案就在山尖上吶。他們說,哇!答案原來是這樣的。他們用了若干年去研究,佛在三千年前的答案又在山上了。就是這樣。然後第二個再研究完了,就研究精神是怎麼回事。是不是?一個課題一個課題地研究,研究來研究去,最後這些答案全都在佛經上。

  三藏十二部,佛經啊浩如煙海,那是智慧的海洋,那是佛陀內心的真誠的流露,那是自性的流露,不是說苦思冥想得出來的。所以說佛陀的偉大,用什麼語言來形容都不過分。

  下面,我接著說。學佛首先要把心量拓開,要能包容一切。千萬不可以今天我看這個不順眼,明天我看那個也不咋地。如果你這麼小心量、小心眼,你讀多少經,你念多少佛,你燒多少香,你磕多少頭,你仍然是在佛門的門外,你進不了佛門。小心量,小心眼,永遠進不了佛門。

  如果你能與眾生平等相處,和睦相處,你的心是清淨的,是平等的,是覺悟的,你必定能進佛門。清淨心,第一個檔次,阿羅漢;平等心,第二個檔次,菩薩;覺心,最高檔次,佛。

  有的人說,某某他的感召力很強,凝聚力很強,向心力很強,他是怎麼來的?就是我們的起心動念,我們的言語造作感召來的。我們起心動念會感動的范圍,它是大小,完全看你心量的大小。如果你的心量很大,每一句佛號你都是為虛空法界一切苦難眾生而念的,你的心行即叫做稱性兩個字。你一切為眾生,你的心是稱性的,和你的自性是相同的。人與自性相應,你的心行與天地萬物融合在一起,你和整個宇宙融合在一起,宇宙的能量精華,那個正能量集於你一身。你用這個精華更好地為苦難眾生服務。你的功德之大、功力之大,不可想像。那就不是成十倍成百倍的增長了,是無窮盡的增長了。因為什麼?人的身體是一個小宇宙,這個小宇宙和大宇宙是一體的,是融合為一體的。大宇宙的那個高能量、精華的能量,能融於你的身體之內,你說這個能量該有多大!那可不是你一點點的那個小本事、小能力了。

  所以說,我們如果把心量放大到虛空法界,都收入我們的心中,你的能量之大,無可比擬!這樣,一切聖賢之人贊歎你,十方三世一切諸佛贊歎你、加持你,你的福報無量無邊,你的智慧無量無邊,你的相好無量無邊,尤其是你的光壽無量無邊。昨天我說了,如果你的光壽無量無邊,你就是無量壽佛呀!那無量壽佛是無所不知、無所不曉哇,你說你願不願意當無量壽佛?如果你願意當無量壽佛,你還跑到外面去求什麼?現在我們身邊的同修們,不說有一個算一個也差不多,還是外求哇,還是到外面去找哇,求這個求那個。不說別的,你們不老求我這個劉老師嗎,我這個劉老師也是凡夫一個,我也沒開悟,你說你跑到我這兒求有什麼用啊?你倒求阿彌陀佛呀,你倒求觀世音菩薩呀。不要到外面去求了!阿彌陀佛就是你的自性,就是你自己;觀音菩薩就是你的自性,就是你自己。你求你自己就足夠了,你跑外面求什麼?!什麼都求不來,求了一身煩惱。你們想想,你們的經歷是不是這樣?

  有的人說,某某人的氣質很高雅,素質很高。這個咱們就說兩個字——這叫印象,為什麼對某某人有這樣的印象呢?我是這樣看的,那個氣質是一種內在的東西,它是多年積累的底蘊,也可以說文化的底蘊,智慧的底蘊。那個氣質,你想裝,你是裝不出來的。你裝也能裝那麼一時半會兒,長時間你肯定裝不出來,因為你沒有那個氣質,內在的東西你缺少。

  二素質。素質是氣質表現在外,讓大家看得到的。用人們的話說,這個人的素質很高,這個人的素質很低,它是外在表現出來的。

  所以,我們要提高自己的素質,培養自己的氣質。怎麼辦?一句阿彌陀佛全夠了,不用想這個招那個招。你學別人是學不來的。你就是老老實實念阿彌陀佛,念到佛號成片的時候,你的素質提高了,你的氣質也就高雅了。這就是我教你們的一個最簡潔的辦法。根本用不著到處去勞苦奔波。

  前幾天我說了八個字,“厚德載物,厚德載福”。你把這八個字聽明白了,你去做、去落實,你這個福德無量無邊,功德也無量無邊。什麼最重要?我覺得一個人的德行最重要。這是第一重要的,人要有德行。

  講到這兒呢,還得給大家講個故事。

  山東有個王氏家族,這個王氏家族有一個家規,一條家規。這一條家規就六個字,就是這個六個字的家規,他的始祖叫王吉,吉祥的“吉”,六字的家規。他這個始祖王吉,十年的時間,從一名小小的知縣,成為了朝廷的重臣。這個變化是很大的,時間短吶,他就十年吶。七品芝麻官嘛——知縣,然後十年的時間,就成為朝廷的重臣了,是西漢的名臣。王氏家族從東漢至明清,這個中間一共經歷了一千七百多年的時間,在這個一千七百多年的時間裡,王氏家族培養出了36個皇後,36個附馬,35個宰相。這個成績大不大?全都是因為這六個字的家規,帶來了這麼大的福報,使這個家族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家族,被稱為“中華第一旺族”,興旺的旺。這六個字的家規,創造出讓人難以置信的奇跡。

  說到這兒,很多同修著急了,劉老師那六個字是啥呀?咋那麼珍貴呢?別著急,我告訴你們,這六個字就是“言宜慢,心宜善”,就這六個字。“言”說話的意思嘛,“宜”就是友誼的誼去了言字旁,那個“宜”,“言宜慢”,快慢的“慢”,“心宜善”,就這六個字,就創造了這麼大的一個奇跡。

  公元前77年,王吉,就是他們的始祖——王吉從一個老人那裡得到了一個秘籍,我們現在起名就說秘籍。當時在那個險惡的官場當中,大家想,那官也不好當啊,隨時都有被罷免的可能啊。但是王吉得到了這三個字,他就憑借這三個字,度過了一次次驚險,在官場上獲得了很好的聲譽。被漢宣帝任命為谏議大夫,“谏”勸谏的谏;“議”,議論的議。谏議大夫,那也是不小的官啊,成了朝廷的重臣。

  說話,體現一個人的智慧。特別是年輕人,這個“言宜慢”,特別適合年輕人,仔細好好聽。因為什麼呢?由於年輕人人生經驗不足,經常在說話上吃虧。歷史上因說錯話而得罪人,甚至付出慘痛代價的人不勝枚舉。所以“言宜慢”,告訴我們,說話是一門藝術,要認真思慮再出口。在這兒我就加一句,“千萬別欠嘴欠舌”,人家沒說完呢,你就“铛铛”插話了,搶話說,急忙表自己的態度,這就叫欠嘴欠舌。這個就不符合這三個字。

  “如果你經過認真思慮,你再出口,這樣可以讓我們變得更加謹慎、穩重和冷靜。”年輕人最需要“言宜慢”!因為你“言宜慢”,就可以把你煉就成成熟大氣的人。這是一方面。

  再說說,說話的語調,也有講究。像我就不合格,我說話語速快,急喳喳的,是不是?人家這個是說,說話的語調要舒緩。舒緩,舒服的“舒”,緩慢的“緩”。要舒緩,這樣,聽的人會感到他受尊重。我們有沒有這種感覺?如果說話的人很緩慢,你感到很舒服,你會感受到對方很尊重你,你感到很親切、很順耳。是不是這樣?如果急了哇啦地,像我似的,像女高音一樣,可能有時候聽的就是噪音。我現在極力在改,但是這個習性啊真是很難一時半會兒改掉,但是也要改。我盡量地把語速放慢,使大家聽得清楚,聽得明白。這是“言宜慢”。

  這個“心宜善”這三個字,不是當時這個老人家一起給他的。這是公元前67年,那就相距十年了,那個是公元前77年,這個是公元前67年,這個王吉又一次還是從同一個老人那裡得到了這“心宜善”三個字。

  為什麼這個時候給他這三個字呢?因為王吉不是十年之間從一個知縣升為谏議大夫了嗎,官大了,這個時候他的心態就有所改變,他就開始整人。官庭之內,你爭我斗哇,我把你整下去呀,怎麼怎麼地。他害了一個人,在他的作用下,那個人被罷免回鄉,不久就憂郁而死了。然後,給他字的這個老人,就力勸他不要這樣做,不要整人。所以這個時候就給了他這三個字——“心宜善”。

  這個王吉得到這三個字以後,他就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受到越來越多的人歡迎了。那整人的人誰歡迎啊!因為他改過了,所以他不整人了,這樣就受到越來越多人的歡迎了。在險惡的官場上,可以說他一生是順利通過了。

  這個送秘籍的老人是誰呢?是漢武帝時期的著名宰相,他叫公孫弘,弘揚佛法那個“弘”。公孫弘,大家如果對歷史有些研究的,都會知道這個人物的。

  所以說,“心宜善”,與人為善,必有福報。《道德經》上說,“天道無親,常與善人。”這句話可能很多同修都知道。

  “心宜善”還有一個作用,能生發人的陽氣。你看一個人他陽氣要盛,最起碼他身體好哇,是不是?他不生病啊。有句名言就四個字,“行善最樂”。我們有沒有這個感覺?如果你做了一件好事,一件善事,你的心裡非常樂呵,高興,美滋滋的。是不是啊?如果你做了一件壞事,比如說,你就整了一個人,把人家整趴下了,你的心裡肯定不舒服。因為什麼?你受到良心的譴責,同樣是人,你干嘛要整人啊?

  這六個字的家規,在生活中怎麼體現?

  我剛才說了,年輕時候注重這個“言宜慢”,這樣才能深思熟慮,少犯錯誤,從而保護自己。不說“禍從口出”嗎,你要是欠嘴,那禍從口出,你就不會保護自己。所以說,年輕的時候,一定要“言——宜——慢”,能深思熟慮,少犯錯誤,從而保護自己,謀求發展。你只有把自己保護好了,你才能繼續向前發展。你要是口出狂言,那你的發展前途就很渺茫了。這是年輕人。

  人到壯年,心智成熟了,實力也雄厚了,這個時候應該注重“心宜善”。為什麼?少樹敵手啊,培養自己的長者風范,受人尊崇。你說這六個字多好!多麼簡單!這六個字看似簡單平淡,卻飽含了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能做到這六個字,就擁有了成熟大氣的人格。這六個字,值得我們今人學習和效法。這是我給大家講的這麼一個故事。

  下面,我想說說今天的這個題,“謙卑低下,永不輕人”。我自己呢,我對我自己還有一條要求,就是“永不張揚”。

  前些天出了一首偈頌,可能有的同修都知道,是這麼說的:

  傲慢輕人實自短

  縱到聖位不輕人

  凡聖都是未來佛

  勿將分別存於心

  就這四句話。我記下來以後,我坐那兒,我自己反復地讀了好幾遍。

  “傲慢輕人實自短”,你貢高我慢,你輕視別人,實際是你自己沒本事,我這麼理解的。那個“短”,我把它理解成,“實自短”,是你自己沒本事,沒什麼真本事,最起碼。

  “縱到聖位不輕人”,就是你已經達到了聖賢的那個水平,你都不能輕視別人。

  “凡聖都是未來佛”,就是凡夫也好,聖賢也好,都是未來佛。

  “勿將分別存於心”,你不要在心裡分別,他是凡夫,他是聖者,不能有這種分別心。在你心裡怎麼樣來看待?都是未來佛,平等對待。

  大家都知道,那個六十四卦裡只有一卦是六爻皆吉——謙卦。對不對?很多懂點《易經》的同修都知道,六十四卦只有謙卦是六爻皆吉。琢磨琢磨什麼意思?不要小瞧了這個謙,這個謙吶,它能保持善果。跟眾生相處決定是低姿態,要謙虛,要謙和,要謙讓,要謙卑,這樣不但能保持自己的功德不失去,而且能成就你無量無邊的功德。如果你貢高我慢,自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你原有的功德要失去,你積累不了新的功德。

  謙卑與法性相應,就是與你的自性相應。法性,是常住不變的,與法性相應是真修行。所以,我們衡量哪個人是真修行還是假修行,你看看他是謙虛還是我慢,他謙虛就是真修,我慢就是假修。如果你貢高我慢,自以為了不起,看不起別人,你永遠進不了佛門。如果你狂妄自大,傲慢的習氣不改,這屬於你前進路上的嚴重障礙,是你自己設下的障礙。

  真正有智慧有德行的人,一定是謙卑低下。不輕人,這是有德行的真修行人。如果你見到某某人,他自稱很有修行,但是他很傲慢,你就用這個標准一衡量,你就知道是真的還是假的了。有的時候人們說,某某沒文化,真可怕。那現在我們就想想,究竟什麼叫文化。什麼叫文化?沒有文化很可怕。那文化是什麼呢?最近我看的書哇,他下了這麼一個定義,我供養給大家。大家也琢磨琢磨,看看有沒有道理。

  他對文化的定義,用四句話來說的。

  第一句話,“文化是無需提醒的自覺”。文化是無需提醒的自覺。

  第二句話,“文化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文化是植根於內心的修養。

  第三句話,“文化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文化是以約束為前提的自由。

  最後一句話,“文化是為別人著想的善良”。

  後面那兩個字,第一個是自覺,第二個是修養,第三是自由,第四是善良,前面都有一個修飾語。這個就是對文化的一個定義。

  什麼樣的人做到了這四點?我給大家再說一個小故事。

  這個小故事是一個日本禅師的故事。日本有一個禅師叫白隱,就是白隱禅師的故事。

  他是日本的一位得道高僧。他為人純潔心地善良,他遇到了這麼樣一件事。你看看,如果我們遇到這樣的事會怎麼樣去辦?

  有一個女孩子,沒有結婚就懷孕了,這父母知道了以後非常生氣,就逼問她誰是這個孩子的父親。這個女孩子就死活不肯說。她的父母就一再威逼她,沒辦法,這個女孩子就指這個寺院說,孩子的父親是白隱禅師。你說對一個出家人來說,多麼大的侮辱。是不是?我們心肯定一驚,哎呀,怎麼敢這麼說呀。人這個女孩子就指認白隱禅師,是她肚子裡這孩子的父親。

  女孩子父母去找白隱禅師理論,說道說道呗,“平時呀,我們都認為你是個有道德的人,很高尚的人,沒想到,你能做出這樣的事來。”

  “你既然做了,那就出來承認,收留自己的孩子吧。”

  白隱禅師聽了以後,只說了一句話,“是這樣的嗎?”

  就這麼一句話,“是這樣的嗎?”然後就同意收留這孩子。

  四季輪回,轉眼之間,一年多的時間過去了。這孩子不就是被白隱禅師收留到寺院裡了嘛,禅師養這個孩子呀,因為人家說是他的呀。但是這個孩子的母親——這個女孩子她思子心切,她想孩子呀,逼的她沒辦法呀,她就把真相告訴她父母了,她父母一聽非常慚愧,覺得太對不起禅師了。

  這個女孩子告訴她的父母說,“這個孩子真正的父親是一個貧寒的年輕人,我為什麼不敢告訴你們呢?怕你們瞧不起他,不承認這個女婿,所以我才說禅師是孩子的父親。”

  這父母聽了以後,這不很慚愧嘛,就立刻去找白隱禅師道歉。

  然後,這個白隱禅師又說了一句話,“是這樣的嗎?”

  先頭“是這樣的嗎?”收留了這個孩子。

  現在“是這樣的嗎”,同樣的一句話,把這個孩子還給了人家。

  我們經常說,“比大地更寬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闊的,是人的心靈。”大家看看白隱禅師的心靈有多麼寬闊!禅師就是這樣一句“是這樣的嗎?”所有的問題都解決了。不但遠離了是非糾纏,擺脫了煩惱的困擾,在真相大白的時候,禅師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尊敬。是不是這個道理?可能在事情發生之後,閒言雜語那不會少了的。你不是一個平常人,是不是?你是禅師,你怎麼做這樣的事呢?現在真相大白了,不但地位沒有降低,人們對他的尊敬沒有降低,反而獲得了更多的尊敬。這就是,一個人有寬大的胸懷,寬恕別人,快樂了自己。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

  我再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

  我現在,為什麼這幾天都是給大家講故事比較多,以後我再給你們答案,也許我就不給答案了,反正我是有想法的。為什麼我沒有按大家認為的這幾天劉老師怎麼沒講佛法呢?那我說我這故事就是佛法,你信不信?聽故事講佛法嘛。

  再講一個什麼故事呢?講一個所謂高手的故事。

  這個高手是誰呢?一會兒大家來鑒別,究竟誰是高手。

  有個左宗棠,大家都很熟悉,那知名的大人物啊。他有一招就是特別愛下圍棋,而且這圍棋還是一個高手。他的屬下,沒有一個人能贏他,就是這麼一位圍棋高手。

  有一天,他帶兵出巡,實際我理解應該是帶兵出去打仗,路過一個村子,看見一所茅棚。這個茅棚有一個很明顯的標識,就是掛著一個大牌匾,寫著“天下第一棋手”。

  這左宗棠一看心裡不服哇,我是高手啊,你怎麼掛這麼大個匾,還“天下第一棋手”?!下馬,進屋,和這個主人下三盤吧。然後這個主人就陪著左宗棠,連下三盤。連下三盤以後呢,誰輸了?左宗棠全贏了。你想錯了,主人三盤全輸了。

  這回左宗棠很高興啊,就跟這個主人說,“你趕快把你那牌匾摘下來吧”。意思是你名不符實呀,你三盤都輸給我了,你還敢掛那個匾。說完以後興高采烈地走了。

  後來呢,回來了,就是搬兵回朝了。又路過這個村子,又去這個茅捨,一看牌匾仍然高高掛著。這個左宗棠想,我讓你摘下去,你咋沒摘下去呢?

  後來他又進屋了,說,“你既然不摘下去,那咱倆再下三盤。”

  這個主人又陪他下了三盤。這三盤,左宗棠全輸了,主人全贏了。這左宗棠怎麼想也想不明白,這為什麼呢?那一次你是三盤全輸了,今天你是三盤全贏了,這是咋回事呢?

  主人就告訴他了,“上回呀,你有任務在身,你要率兵去打仗,我不能挫你的銳氣。”

  “這回呢,現今你是得勝歸來,我當然全力以赴,當仁不讓了。”

  這說明一個什麼問題?下面有一個小結論,“世間真正的高手,是能勝而不一定要勝,有謙讓別人的胸襟。”“能贏而不一定要贏,有善解人意的意願。生活當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所以說,今天給大家講的這幾個故事,就告訴我們,真正的高手,不一定逞強好勝。不說“明人不露相,露相不明人”,“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這個民間有好多高手哇。那我讀了這個故事以後,大家想一想,誰是高手?誰是真正的高手?茅棚的主人是真正的高手。胸襟寬不寬大?寬大!

  今天還真有時間,那就說,讓我把那兩個我認為非常好的故事講給大家聽。

  我告訴大家,看書要會看。每本書裡,它是正能量的,你都會學到好多東西。如果你不會看,你看熱鬧,那就匆匆而過,你啥也得不到。就像念佛似的,你用心念,你有收獲,用嘴念,沒有收獲。

  下面,我就給大家講念那兩個故事。因為這兩個故事比較長,尤其是其中的一個。我是這樣想的,這個故事我讀了以後吧,大家會從中受益的。

  昨天,我說了兩句,就是這兩個故事都是講乞丐的故事,說白了,就是要飯花子的故事。

  第一個,我先講講,一只腿的乞丐。

  在北京,如果有人經常到寺院裡去燒香拜佛,就可以看到有個一只腿的乞丐,每天都在這些個寺院之間來活動。這個我就不原文念了,我就給大家講講後面的一段。

  有一天,有一個兒子陪同母親去廣化寺上香,路上就碰到了這個獨腿的乞丐。因為有一段路途,所以他們就有閒聊的機會了。然後,我就把這個兒子的媽媽和這個乞丐閒聊的原話如實地讀給大家聽,就讀這麼一段。

  這個媽媽問,“那你冬天、夏天怎麼辦,住在哪兒”?

  他說,“白天黑夜睡在街頭”。

  我想了想,(這個我,就是那個兒子),去年冬天北京多冷啊,零下十六度,他是怎樣在大街上熬過來的?!

  媽媽問,“聽您平時老念佛。”

  他說,“就念阿彌陀佛。”

  媽問,“那你有把握往生嗎?”

  他說,“百分百不敢說,起碼能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

  他沒有錢,他吃飯、喝水多靠寺院、道場接濟,也從不存錢。

  他說,“有時別人多給時,就接濟給別的更為困苦的人。”

  我媽笑著說,“那你真不容易。”我在旁邊聽完,心裡不禁肅然起敬。

  就這一段話,這是原文。大家想一想,一個乞丐念阿彌陀佛,沒有百分之百往生的把握,最起碼有百分之七十的把握。我們在座的,跟這個乞丐比一比,你有多少把握?好好思慮一下吧。另外,最後兒子不禁肅然起敬,對誰啊?對這個乞丐呗。原來在這個兒子的心目中,你不就是一個乞丐嗎,一個要飯花子嗎。聽完了乞丐和媽媽的這一段對話,他恍然大悟。乞丐比他要偉大。是不是這樣?這一段就給大家讀到這兒。

  下一個,我就想全文給大家讀,慢點讀,好讓大家有個思考的時間。這篇文章的題目就很怪,《外貌是乞丐,氣質如帝王》,外貌你看就是乞丐嘛,但是他表現出來的內在氣質,卻像帝王一樣,像皇上一樣。

  兩個人的對話,我為了簡潔,這個某人問,我就說“人問”,你就知道都是那一個人問的。然後那個人,回答那人那個乞丐叫鼎然,我就給它簡化叫“丐答”。人問,丐答,這樣更順溜一些。

  人問,“你這麼年輕,為什麼不找份工作,靠自己能力去吃飯,干嘛在這裡乞討?”

  丐答,“我跪在這裡,是讓自己的虛榮一敗塗地。是讓自己的面子,無地自容。是讓自己的虛假,徹底崩潰。我不是因為吃飯而做乞丐,也不是因為乞丐而去吃飯。若我放不下自己的虛榮、自己的面子、自己的虛假,縱然我有多麼好的工作,多麼高的待遇,多麼令人羨慕的生活,我依然生活在虛榮當中,我依舊被我的虛假所操縱。我活著,還有什麼真正的自由可言?”

  人問,“你們這些乞丐,靠別人的施捨來過日子,這麼年輕,就來這裡乞討,你感覺羞愧不羞愧?”

  丐答,“我若羞愧,就一定不會來這裡乞討。我若抱著我的虛假面子不放,我決不會來這裡乞討。別人施捨給我的東西,正是我需要反省自己的東西。我感謝施捨給我東西的人,也感謝用任何言語來評價我的人。因為你們,才使我懂得了做人的真實。”

  人問,“你是乞討錢呢?還是乞討飯呢?”

  丐答,“當我徹底放下自己的虛假時,我的乞討就是成功的。當我徹底不再抱著面子來勉強過日子,我的乞討是成功的。當我徹底不再因為自己的虛榮而左右蹒跚時,我的乞討是成功的。我不是因為錢來乞討的,也不是因為飯來乞討的。我是因為自己的虛榮,自己的虛假,自己的面子,而來乞討的。”

  人問,“是什麼力量促使你做乞丐的?”

  丐答,“我的虛假,我的虛榮,我的面子。沒有它們,我還需要乞討嗎?我感謝它們,使我有了乞討的機會。”

  人問,“你乞討多長時間了?”

  丐答,“三年。”

  人問,“三年了,應該你的面子、虛假、虛榮,已經徹底沒有了,干嘛還繼續乞討呢?”

  丐答,“當我的面子崩潰時,可我的妄想還依舊存在。當我的虛榮放下了,可我的愛欲心依舊存在。當我的虛假磨滅了,可我的分別心還依舊存在。所以,我做乞丐,還沒有真正做好。”

  人問,“你天天在這裡乞討嗎?”

  丐答,“不天天在這裡,到處亂跑。走到哪裡,就乞討到哪裡。”

  人問,“這麼冷的天,你怎麼還穿一雙單鞋?你乞討來的錢,足夠你買一雙棉鞋了。”

  丐答,“腳冷了,是可以隨便用任何東西保暖的。可人心一旦冷了,縱然有多麼充足的錢,多麼厚實的棉鞋,也是徒勞的。雖然我的腳很冷,但是,我得真實去感受,我也並不因為腳的冷,而不再去乞討。因為,我的心,總是灼熱的,可以溶解我的一切煩惱,何況一個微不足道的腳呢。世人總是呵護外在的東西,卻不知去呵護內在的東西。縱然外在多麼漂亮,而內在,已經是破舊不堪了呀。”

  (這句話,我再讀一遍。“世人總是呵護外在的東西,卻不知去呵護內在的東西。縱然外在多麼漂亮,而內在,已經是破舊不堪了呀。”)

  某人問,“我看你就不是乞丐,你到底是什麼人?”

  丐答,“縱然我告訴了你,我是什麼人,但是,對於你,依舊是陌生的呀。為什麼世人總喜歡去了解別人,而不真正地去認識自己。縱然你再如何了解別人,可對於你自己,依舊是陌生的呀。”

  人問,“我給你扔了一塊錢,你怎麼不說謝謝呢?”

  丐答,“當我看見您的慈悲之心時,我已經不在乎什麼一塊錢了。您的慈悲心,是無法用謝謝二字概括的。我只能把您的慈悲之行,深深地裝在自己的心裡,慢慢來品嘗。”

  人問,“當乞丐的滋味怎麼樣?”

  丐答,“如人燒香,各自心明。”

  人問,“乞丐都是騙子,我見得多了。”

  丐答,“人人都是乞丐。或乞討情感、或乞討權利、或乞討物質財富、或乞討名利地位、或乞討健康、或乞討快樂幸福。這種乞丐,您見過嗎?”

  (這一段我再念念,“人人都是乞丐。或乞討情感、或乞討權利、或乞討物質財富、或乞討名利地位、或乞討健康、或乞討快樂幸福。這種乞丐,您見過嗎?”)

  人答,“我怎麼不知道呢?”

  丐答,“因為在您心中,乞丐都是騙子,你總是執著在這一處,猶如總是執著地看一個地方,縱然外界有多麼精彩,你依然是無法看見的呀。若一個人,總是執著地斷然一個固定的答案,那麼,您總是停留在這一處地方。猶如您自己拿鏡子去照他人,卻忘了照自己。”

  人問,“原來做乞丐,還沒有那麼簡單吶。”

  丐答,“乞丐是人來做的。不是乞丐自己去做乞丐。”

  (“乞丐是人來做的。不是乞丐去做乞丐。”)

  “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乞丐。一個心邪的人,做乞丐,他會染污一大片的。一個心正的人,做乞丐,他會感染一大片的。猶如一個乞丐,把自己討來的錢,無私地捐獻給慈善機構或災區的人民,這種乞丐,是何等的偉大!而這種偉大的行為,卻出自一個乞丐之手,可以讓更多的人,甚至記憶一輩子。

  所以,我們不能以點帶面地否定所有做乞丐的人,恰恰相反,我們要用善意的眼光,去看待乞丐。雖然有的乞丐確實讓人厭棄和憎恨,但是,他們能夠長時間跪著,長時間躺著,這種行為,也會讓人產生憐憫心,生起慈悲心。畢竟,他們沒有去做殺人放火的事情,更沒有像某些人,冠冕堂皇地,卻在人背後,做些見不得人的勾當,禍害善良的人,用極其險惡的心來達到自己邪惡的目的。

  就憑這一點,乞丐,還是善良的。人心要放大點兒,放寬點兒,那麼,你眼前的路,就好走些。某些人,一頓飯能揮霍幾千元,甚至幾萬元、幾十萬元,難道面對一個乞丐,僅僅需要你隨便扔幾粒錢,您就那麼吝啬嗎?”

  人問,“像你這麼說,難道我們就滋養那些好吃懶坐的人,讓他們什麼也不做了嗎?”

  丐答,“人,遲早都會覺悟的。人,不能一輩子總當乞丐。但是,正因為他們曾經當過乞丐,看到很多善良的人給予他們的施捨,在他們心裡,早已經種下了善良的種子。

  當因緣成熟時,他們心中的善良種子,就會發芽。而且,縱然這個乞丐是無動於衷的,但是,有很多人施捨時,也同樣有很多人看在眼裡,明在心裡。這,不也是在給大眾種善根嗎?

  有時候,一個無心的舉動,會感染一大片人。有時候,一粒種子,可以讓更多的人受益。”

  人問,“你乞討來的錢,用在什麼地方?”

  丐答,“我把自己乞討來的錢,又返回到別的乞丐手中。”

  人問,“你這個人,是不是有病?神經有問題?哪有像你這樣的乞丐?”

  丐答,“一切皆有因緣。”

  人問,“你以前是干什麼的?”

  丐答,“我只知道,我現在是乞丐。”

  人問,“別的乞丐都跪著,躺著乞討。你怎麼盤著腿來乞討呢?”

  丐答,“您吃飯時,喜歡站著還是喜歡坐著?”

  人答,“喜歡坐著吃飯。坐著吃飯舒服啊。”

  丐說,“他們、我、你,雖然姿態不一樣,感覺相同。他們跪著,躺著,有可能有他們的想法。但是,沒有跪的功夫,沒有躺的功夫,估計乞討到的錢,就沒有那麼多了。我坐著,是適合我的姿態,你坐著,也適合你的姿態。同樣是人,各有各的心思。在這一點上,就沒有必要去揣摩了。”

  人問,“你看你的頭發這麼長,怎麼不理發呀?髒兮兮的。”

  丐答,“只要心干淨,比什麼都好。”

  人問,“你的意思是說我的心不干淨?”

  丐答,“在我心裡,您就是菩薩。”

  人問,“你是宗教徒?”

  丐答,“我現在是乞丐,我只想認真地做好乞丐,別的,對於我,沒多大關系。”

  人問,“難得呀!”

  丐答,“不得,就不難。”

  九小時以後,丐收起瓷碗,向西走去。

  全文就讀完了。大家想想,有沒有點受啟發、受教育?給大家探討幾個問題。

  這個乞丐,是乞丐還是帝王?我的答案是,他是帝王。因為他答的這些話,我們在座的大概沒有幾個人能說得出來。所以我平時經常跟大家說,“不要小瞧你身邊的任何一個人,包括一些蟑螂螞蟻蚊蟲,他們都是未來佛,你不可以小瞧他們。”

  為什麼黑黑(大黑)把劉悠秘咬傷之後,被圈到籠子裡,我兩次去看它,去跟大黑唠唠嗑。告訴它不要生嗔恨心,因為你將來要去作佛的,一有嗔恨心你就作不了佛了。你不要把它當做一只狗來看待,它是未來佛。它因為犯了點錯誤被圈到籠子裡,它很痛苦的。昨天他們告訴我,說那個狗(大黑)被圈在籠子裡,它晚上哭。我第一次去看它的時候給它做了三皈,跟它說說話。我第二次去看它的時候,它那個神情比第一次就完全不一樣了,非常萎靡,似乎是有眼淚淌下來過,有那個道道兒。然後低著頭,嘴裡淌著酣拉子,就像人無精打采的樣子。所以看著讓人很心疼的。我就給說情,把它放出來吧。它咬了劉悠秘,責任在悠秘,因為它欠,它去逗人家,所以第一次傷了,還不服氣,還得去報仇。第二次又被咬傷了。它現在已經是兩次受傷了。

  這個人啊和這個動物哇是一樣的,是不是啊?嗔恨心重,吃虧的是你自己。咱們人要是嗔恨心重,包括一些生靈們,他們的嗔恨心重,走了以後一定是去地獄的。

  因為貪心墮餓鬼嘛。不管你貪什麼都不對,都不能貪。

  有的人說,我貪佛法。你貪佛法也去作餓鬼,你沒離開這個貪。是不?像我呢,我喜歡佛珠。真是我說的都是大實話,我要看到那個好的佛珠哇,我捨不得送人,我捨不得結緣。後來我想明白了,因為什麼?有一個法師,他就是貪法,咱還不能說這法師吝法,他就收集那個法寶哇,光碟呀,什麼磁帶呀,據說他那屋子都滿滿的,你要走道都得挑著走,都積累的那麼些。

  後來他得重病了,得重病以後,有的同修就跟我聯系說,“劉老師你看看怎麼辦?”

  我說“告訴他,迅速地把他積留的這些個法寶,往外結緣,結緣的越多越好。如果能徹底地結緣出去,是最好的。”

  後來我聽他們給我回音兒,說這個法師真聽勸了,把那法寶結緣出來很多,但是不是全部,然後他的病就好了。他這個重病就好了,又多活了好幾年。法師,去年往生的。

  所以就從這個法師身上,實際也是給我們表演,表法呢。告訴我們,法寶也不能貪。所以我看明白了以後,我現在對佛珠淡漠了,談不上我喜歡還是不喜歡。

  我有一個小盒,一個小匣子,那個小匣子裡裝的東西基本都是師父給我的。我是給它集中在一個盒裡,包括師父給我寫的墨寶,我從來沒有管師父要過墨寶。那是師父在我臨回哈爾濱之前的頭一天晚上,從六和園又到了山頂花園。

  我還問,“師父這麼晚怎麼又回來了呢?”

  他們告訴我,“師父說要寫字。”

  我說,“干嘛這麼晚回來寫字呢?”

  我不知道師父要寫什麼。正好那天晚上給我安排的是會見義工代表,所以我就不知道師父在寫什麼。第二天我上車了,要往機場去的時候,勝妙師給我一個紅包包,我以為是錢呢。

  我說,“師父,我不要錢。”

  完了勝妙師笑了說“是師父給你寫的墨寶。”

  那我得要啊,一個小紅布包著,是密封著的,我就拿回來了。回家一看,師父寫的就是那個折的,這麼一拉就開的,是寫的一個折子,給我寫的墨寶“三學一源”。回去一看吶,這是師父在教我們吶,這個就是師父的心裡話,跟我們說。所以我一看,不單是給我的,我就在網上掛了,讓大家來分享。

  所以,什麼都不能貪。我那個小匣子,現在還在那兒,其中有一串是師父老人家給我的,我覺得是一串非常珍貴的佛珠吧,是那個七寶之一,白色的,還帶蓮花的。每一個佛珠都是帶蓮花的,挺漂亮,那個墜兒也漂亮。還有一串,是定弘法師給我結緣的,也是白色的。它倆呢,材料是一樣的。還有師父給我的那小筆呀什麼,反正一些東西都集中那兒。現在我想明白了,所以誰去了,尤其我那些學生去了,我先把我那小盒子端出來,擱那打開。

  我說,“你們自己隨便挑,相中哪個就拿哪個。”

  我其中一個學生,當時就把盒子蓋上:“老師不能讓他們挑,這是師父給你的,你不能隨便送人,你如果把師父給你的東西,你結緣給別人,你不禮敬師父。”

  從那以後,我就不敢再往外端了。我不知道我的學生說得對,還是我做得對。但是我內心,我對這個東西我不吝啬了。以前我對這個佛珠是很吝啬的。真是這樣的。

  所以,通過這一些具體事,我們看看,我們對身邊的哪個人,你敢輕視呀?可能你最瞧不上眼那個,人就是哪位菩薩示現來的,哪位佛化身來的呢。是不是?那個偈子裡給了多少首,諸佛菩薩來到世間度化眾生,就是我們這些凡夫,有眼無珠不認識,完了還毀謗,是不是?你說連老法師都敢毀謗,那別人更小菜一碟了。那怎麼辦呢?我聽了以後吧,我一點嗔恨心沒有,這個我做到了。但是我替他們著急呀,你說你毀謗師父,罵師父,你最後上哪去呀?你那個結局怎麼辦呢?我就告訴他們,舉個例子,我說,你一條腿已經探進地獄門了,現在怎麼辦呢?我拽著你,我不能讓你那條腿也進去。我往這面使勁,你往那面使勁,那如果你實在要下去,我一旦拽不住了,你就禿噜進去了。進去容易出來難啊,那出來就得用千劫來計算。

  我記得我過去給大家講過一個故事,就是有人找我。怎麼說呢?幾千年前的人來找我。說他上地獄了,讓我把他救出來。我一問怎麼回事呢?他說,“地藏王菩薩給我放了七天假,讓我來找你。說你能把我救出地獄。你把我救出地獄以後吧,我還會為眾生服務。”

  我就想這是好事啊,是不是?我把你救出來了,你能為眾生服務,這是好事。

  但是我說,“我沒恁大本事啊。”

  我說“你咋去的地獄呀?”

  他說,“我和兄弟爭皇位,我把兄弟殺了。”

  這不就殺兄轼弟嗎,歷史上有這樣的例子。

  “再呢,我領兵打仗,我殺生無數。兩條原因,進地獄了。”

  我說,“那地藏王菩薩為什麼要把你放出來,要給你七天假呢?”

  他說,他找我的時候是第七天,他說,“如果今天過去了,我找不到你,明天我就得還回地獄去了,所以我急急忙忙來找。”

  我說這是神話故事還是怎麼回事,我到現在也莫名其妙。

  然後我說,“你是誰呀?你得告訴我你是誰呀?你說我都不知道你是誰。一我不知道你是誰,二我不知道怎麼救。”我淨說大實話。

  “他說,我是你老祖宗。”

  他告訴我,他是我老祖宗。

  我說,“我老祖宗?那不是我老祖宗我都得救,何況是我老祖宗。”

  我說,“你能不能報個名啊?”把他名就報了。

  報完名了,我一琢磨,真是我老祖宗,因為我是滿族人。我一說,你們大家能聽懂,滿族人老祖宗是誰呀?就是我那個老祖宗來找我了。

  我說,“我怎麼救你啊?”

  他說,“你就一轉念頭,就把我救出來了。”

  我說,“這個方法簡單啊”。我就擱床上坐著,原來我是擱那念佛呢,我也不說話,擱心裡想的。當時刁居士和大雲都在屋裡,她們在洗衣服干什麼,她們不知我在干啥,因為我不說話呀。

  他說,“你一轉念頭,我就出來了。”

  我說這好辦啊,我就一轉念頭,我就這麼想“讓誰誰誰從地獄出來吧,他好度眾生。”

  但是我又不知道他出沒出來啊?我還得核實核實。

  我就問,“我念頭轉了,你出沒出來呀?”

  告訴我,“出來了,出來了。”他說他出來了。

  實際我心裡還是有疑惑的。

  接著他就說,“你還得把另外一個人給我救出來。”是他的大將軍。大將軍因為跟他打仗殺人無數,也進去了,跟他倆在同一個地獄。

  我說,“他我怎麼救?”

  他說,“跟我一樣的辦法,你一轉念,他就出來了。”

  那好辦啊,我說,“讓那個大將軍也出來吧。”

  我就這麼一想,我這個老祖宗告訴我,他說,“大將軍出來了。” 這兩個人都出來了,出來以後我就跟他們說,“既然是地藏王菩薩給你們放假,讓你們來找我,讓你們出地獄,那你們出來以後,不能再作惡,一定要為眾生服務。因為你們都知道在地獄裡你們呆了多少年,你自己算算,呆了這麼多年,那多苦啊。你就想,眾生也苦,你們給眾生要以身示法,要告訴他們,地獄是怎麼回事,不要讓其他的眾生再到地獄裡去。”這個事就完事了。

  所以說,你身邊看得見的眾生,你知道誰是佛來,誰是菩薩來?那你說,這兩位,我救出來這個,一個老祖宗、一個大將軍,你說他是誰呀?在我心中,他們就是佛菩薩呀!他是來給眾生演法來了,是不是?“我是怎麼入地獄的,你不要再走我的道。”你說是不是佛菩薩再來?!

  地藏王菩薩多慈悲呀!該出來的一定讓你出去,發揮你的作用,用咱們的話說,發揮你的作用。你說這兩位出來了,我估計現在做得不錯,可能是。人家,肯定是去極樂世界作佛,那是沒說的。是不是?雖然人家犯過錯誤,上過地獄,但是人現在認識到了,改錯,人就上極樂世界了。

  一念之差,要麼你上地獄,要麼你上極樂世界。我們現在就不會轉念頭。死盯著一個事,咬住不放。咱們要學會轉念頭,你一轉念你就作佛去了,一轉念你就上地獄了,你就當餓鬼去了。你說你為什麼要選擇後一條,不選擇前一條呢?

  以前,我跟大家講過,我姐夫往生,我是百分之百沒想到,他能去西方極樂世界。我認為他就是三惡道那伙的,這我就小瞧人了。因為什麼呢?他有毛病,我就看著他那毛病了。另外,他臨走之前,病重四個月,成天罵人,就是罵我外甥媳婦,就他兒媳婦呗。罵到什麼程度?咬牙切齒。那躺床上已經起不來了,那手還比劃著說呢,“我作鬼我也放不了她!我給她咬得‘嘎吱吱、嘎吱吱’”。說得那個狠勢,叫你聽了心驚肉跳。我尋思這可咋整,你說這麼大的嗔恨心,這不得上地獄去嗎?我就天天勸吶勸吶,一勸,好了,明白了。再一翻過身,還得罵。就這樣式的。

  後來我都有點灰心了,我尋思,算了,反正我也盡力了,愛上哪道上哪道去吧。有一次我還起點惡念,應該說惡念,我尋思,就憑你對我姐這個樣,我救你到現在已經滿夠意思了。你自己願走哪道走哪道吧。但是這個念頭心裡一起,馬上自己就批評自己,錯了。你這個念頭錯了,你這個心不是佛心,不是菩薩心,你這不是惡心嗎,趕快改。立刻又勸,“姐夫哇,聽勸,咱們去西方極樂世界作佛,不去地獄,也不去作餓鬼,更不去作畜生。”就這麼說。結果呢,我姐夫人去西方極樂世界了,預知時至啊。

  你說,就這樣一個,我認為他是三惡道那伙的,人家沒上三惡道,上西方極樂世界了。就這件事給我好大好大的教育,我再也不敢小瞧任何人了。那可以說,那我內心的想法都是很真實的,我恨他也是真實的。我想救他也是真實的,就是救他的心把那個恨他的心戰勝了,那就是佛心、菩薩心代替了那種險惡的心。你看,這就是我自己家親身經歷。

  所以說,你說誰是佛,誰是凡夫?有的時候,我們說,那個人挺討厭的,真煩人!我不願和他在一起。

  我記得我跟大家說過好幾次,我那個好朋友,小朋友,她今年五十多歲,在省政府機關任要職,就是看不上某一個人,跟我見一次面說一次。

  第一次說,我說,“你這個念頭不對,你把他看成菩薩,你這個念頭就轉過來了。”

  她說,“他能是菩薩嗎?他是魔,他是魔鬼。”

  我說,“你要這個念頭,過不了多長時間,他現在不是跟你一個委嗎,一個廳局,一個大單位,在一起”。

  我說,“過些天,上你們處。”

  我這個話是無心說出來的,下一次見我面,跟我說,“劉老師,遭了,這調我們處來了。”那一個處也就是七八個人呗,這范圍又縮小了吧,你成天得瞅著吧。要一個單位,他是別的處,你偶爾的能看見他,你不會老瞅著他。調一個處來了。給我這個小朋友哇弄得小臉煞黃,一條條哇。你說給她自己都要折磨死了。

  這還恨哪,還是看不上他。“我怎麼想辦法把他從我們處給他整出去。”這不整人的心就生起來了嗎。哎,沒整出去,整成對桌了。原來由委裡上他們處了,由處整成對桌了。你說,這你抬眼皮就能看著,你能一天我都耷拉眼皮,我不抬眼皮嗎?

  我最後一次看見我這小朋友的時候,我都非常心疼她。她可有才了,文字能力特別強,就這個心量就這麼小。我說,“你為什麼就容不得人?他也是人,他有這樣的不足,那樣的缺點,你把他翻過來看行不行?你找找他的優點。”

  所以說,人的心量大小,和你的成功百分比是成正比的。你心量大,你能包容得了人,大家都願意接近你。要我說,人吶,不能做孤家寡人吶。你這個看不上,那個瞧不起,你就成孤家寡人了。

  我不是表揚我自己,為啥這個老太太人緣比較好?我比較隨和,我沒有那些說道,我也沒誰分別。你窮的也好,富的也好,你長得俊的也好,丑的也好,各種各樣情況,我都是平等對待,都和睦相處,我沒有說這個人怎麼怎麼地,那個人怎麼怎麼地,我真沒有這個心。

  如果我不是這種心的話,就我和我老伴子,你們這些天也看到了,那我老伴子現在就是三年多四年來,最好的狀態就是現在這樣子。你們想想,我為什麼累病了?那在家裡三年多呀,那真把我熬壞了,二十四小時專職陪護啊。如果我要是不讓自己有一顆慈悲的菩薩心,我和我老伴子年輕時候,十次婚都離完了。但是我們現在金婚已經過了,去年是我倆的金婚。你看現在不挺好嗎?一個完整的家庭,孩子們有爹又有媽。你得負責任。是不是?那我把我老伴子就看成佛、菩薩,那不有一首偈子嘛:

  我家大菩薩

  名叫劉明華

  今生來助我

  我要感恩他

  沒有他這五十一年給我出那若干若干的那個博士後的考題,我怎麼能學佛有這麼一點小小的成績呢。那我也是有楞有角哇,那也不是好惹的,沾火就著哇,也不是受欺負那伙的。

  你看現在,不管別人對我咋樣,達不到如如不動,但是基本上,心裡起點小小的波浪,就過去了。不像以前,那你要說我如何如何,我跟你對陣,我跟你拼命,那時候我不說有不服的心嘛。現在這不服的心,什麼爭強好勝心,都讓我老伴給我磨完了、磨平了,給我打磨成一個成品了。未來,我肯定去作佛。你說,我不得感恩我老伴子嗎?所以,我老伴子是佛。我要給他看成魔鬼,那哪行啊。那一天天,他出的那些事,那要換個人,可能都不是人出的,別說是佛菩薩出的,都不是人出的,那真都是魔鬼出的。

  那今天說,“你過來,上這屋睡覺。”

  “為啥?我這屋有鬼,你來給我看鬼。”

  那我就得夾著行李卷,上他那屋去給他看鬼。

  過兩天,“你回去吧,你出去吧。”

  我說,“為啥?”

  “你影響我睡眠,你晚上老講課。”

  我說,“我晚上睡我的覺,我講什麼課呀?”

  “你怎麼不講課呢?有時候像辦案子,啪啪拍。你拍你自己得了,你拍我干啥?”

  所以這些東西,這些事情啊,你說是好還是壞?我說這個東西沒有好沒有壞,你把這個心先修清淨了,你看什麼事你就沒有這些不平了。然後你再平等了,就更平等了,是不是?你在最後再覺悟了,你就成佛去了。

  所以我跟大家今天講這堂課,讀這個故事,別白聽。好好做人,把這個心放平,一定要和人平等相待,和睦相處。我們這個小團體和睦了,那大家和睦了,國家和睦了,世界不就和睦了嗎?

  現在為什麼戰火紛飛?這麼多災難?就是人心不平。有一個佛友,給我提了這麼一個問題,“劉老師,某某地方有地震,你告訴我,這是怎麼回事?”你說我怎麼說?我說真的還說假的?我一說真話,把那一方的人都給得罪了,說“人心不平就地震。”那人家該說,那我們這老多人都不平啊?他是一個共業呀,不是一個人兩個人的事呀,但這回答問題的時候,我就得琢磨琢磨,面對鏡頭,我能不能說這話。我不是不敢說,但是說了這話有些傷人。所以現在一百多個問題裡,可能是有幾個問題,我不會在這個場合面對鏡頭給他答案的。因為你得有一個原則,既要能夠起到度人的作用,又不要傷人,這個分寸是很難把握的。

  這節課就到這兒。下午有一節學佛答問,如果一節課安排不了,也可能再安排一節,看情況再說吧,就到這裡了。謝謝各位。

  阿彌陀佛!

 

上一篇:信願法師:還陽回來之後又念佛往生西方的可久法師
下一篇:戒色的十大誤區,你撞了幾個?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