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利(圖片來源:鳳凰佛教)
““捨利”是梵文(Sarira)的譯音,意思為“身骨”或“靈骨”。在佛教中,“捨利”特指佛陀或高僧遺骨火化後結成的珠狀結晶體。
前幾年,我國的一些寺院相繼出現“捨利子”半夜發光的現象。漆黑的夜晚,寺院中的“捨利子”竟發出熒熒的磷光,或暗紅,或淡紫,或淺黃,美麗而又詭異。一時間,善男信女紛紛前往瞻仰。
“捨利子”為什麼會發光呢?不少笃信佛教的人認為,這和修行程度的高低、悟道是否徹底有關,但也有人認為,不能僅僅從一個角度去討論這個問題。於是有人研究了一些“捨利子”,發現所謂“捨利子”的成分跟焙燒以後的膽結石或腎結石的成分很相似,並認為“捨利子”很可能是焙燒以後的結石。他們指出,高僧終日靜坐參禅,活動量較小;食物大都以素食為主且飲水也較少,因此,他們的體內極易生成結石。
事實上,結石主要成分是鈣質或金屬鹽沉積,形態和水垢相似,這些東西在高溫下都會變成粉末狀的的氧化物。更何況,人體內結石數量極其稀少,若體內有大量結石,就必定會危及生命。而現實中,不少高僧大德出現的捨利數量十分驚人,僅從這一點上來講,“捨利是結石”的說法就難以自圓其說。
同時,捨利色彩和形態各異等各種神奇現象,也都表明它不可能是結石。
捨利在佛教徒中可以產生,依據佛典,捨利是因戒定慧的功德熏修而自然感得,常年素食並不是捨利產生的條件。現實中,也有僅皈依一年的在家居士,往生後出現了五彩捨利。而普通素食者,或是素食動物,他們有捨利出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