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聖賢錄新白話版18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金祖朗

  祖朗,姓李,是薊州人。九歲出家,拜燕京大聖安寺的圓通國師。金朝大定年間,住持過崇壽寺、香林寺等寺院。真佑年間,朝庭賜他名號圓通大師,每天念誦彌陀聖號數萬聲。七十四歲時,祖朗將要往生,預先告訴他的徒弟說:“我今生的緣盡了。”他的徒弟很驚訝。七天後,祖朗口說偈語:“咄這皮袋,常為患害,繼祖無能,念佛有賴。來亦無來,去亦無礙。四大五陰,一時敗壞。那麼還有不敗壞的麼?”良久又說:“浮雲散盡月升空,極樂光中常自在。”遂後盤坐往生。(《湛然居士集》)

  元妙文

  妙文,姓孫,是蔚州人。九歲出家,二十一歲到燕京,依歸大德明公,學習圓頓的佛理。後來住在薊州的雲泉寺,勤儉節用,倉庫有多余糧食,災荒年就赈濟饑民,薊州人感念他的恩德。妙文多次主持講席,大力宏揚方等經,提倡圓宗。晚年,退隱養老,專修念佛三昧。元朝延祐六年,示現病態,要弟子高聲唱佛名號。突然起來盤坐,結三昧手印,平靜地往生,享年八十三歲。(《佛祖通載》)

  元善住

  善住,字雲屋,是蘇州人。自己關閉在一屋,日夜念佛,病了很久也不改變。臨終時,異香滿室。他著有《安養傳》,《谷響集》,流傳世間。(《往生集》)

  元旨公

  旨公,字別宗,是杭州人。守戒很嚴,在龍山的南邊創建觀室,修念佛三昧,雖然遇到戰亂,也沒有停止過。臨終時,沒有病態,沐浴端坐往生了。(《往生集》)

  元性澄

  性澄,字湛堂,姓孫,是會稽人。母親夢見日輪從空中落下就誕生性澄了。四歲時,就用筆畫佛像,教他佛經,就能背誦。至元十三年,投奔石門的殊律師,出家受具足戒。後來依歸佛鑒銛公,修習天台教觀。大德九年,住持杭州的東竺寺。十一年,吳越地區大旱,性澄祈禱降雨,雨立刻降下。饑荒年,民眾死了沒有能力收斂,性澄就幫助掩埋那些遺骸,作水陸大法會普及超度。至治元年,朝庭召性澄進京城,安排他住在清塔寺,校正大藏經,賜名號佛海大師。住持上天竺寺,後來回歸佛果寺,一心向往淨土。修一心三觀七天七夜,屢次感應祥瑞。月初,眾人前來問訊,性澄急忙行禮說:“老僧我如果不是急於隱退念佛,修行幾乎半途而廢了。今天還有,明天恐怕沒有,光陰可以耗費嗎?”請大家檢查衣缽,借此表示無常到了。眾人為他念佛名號,性澄制止說:“佛要自己念,明天早上,來告別吧。”第二天黎明眾人集合,性澄端坐往生,享年七十八歲。(《明高僧傳》)

  元蒙潤

  蒙潤,字玉岡,姓顧,是海鹽人。十四歲時,在白蓮寺出家,依歸古原法師。禮拜伽藍神時,神像都撲倒。古原師教他天台止觀、《金剛錍》、《十不二門》等書,當時就能領悟大意。古原師圓寂後,蒙潤奉事竹堂寺的傳法師,因為勤苦學習所以生病,修請觀音忏四十九天,病好以後,心智更透徹。不久主持海鹽的德藏寺,天天講解《法華經》。遷移到南竺的演福寺,然後隱居在龍井的白蓮庵,專修念佛三昧。歸依他的人越來越多,又出來主持下竺寺,率領眾人修法華三昧,感應到普賢菩薩放光,顯現各種瑞相。過了三年,有一天,蒙潤呼叫弟子實法、明策等人,開示止觀安心的要旨。然後說:“我一生因緣已盡,現在往生時間到了。”猛然稱念佛號數百聲,平靜往生了。蒙潤生平努力修行,晝夜不斷,常常修行般舟三昧,以九十天為一期有七次。修行法華、金光明、大悲、淨土等等忏法,以七七四十九天為一期,不可細說了。(《明高僧傳》)

  元明本

  明本,姓孫,是錢塘人。十五歲時,堅決要出家,禮拜佛燃燒手臂,發誓持五戒。每天課誦《法華經》、《圓覺經》、《金剛經》等經典,夜裡常常不倒臥。後來參拜天目山高峰妙公,於是跟從妙公出家,反復請教,徹底領悟佛法。高峰師圓寂後,明本漂泊在江湖間,所到之處學佛人就聚集到他周圍。不久回山,在高峰塔下搭茅廬住。元大德十年,出山主持師子院,學佛人稱他為中峰和尚。不久告辭離去,那些達官貴人,有很多想請他主持浙中的名山,明本堅決推辭。仁宗皇帝想請他去,明本不願意。朝庭賜他名號佛慈圓照廣慧禅師,賞賜金襕袈裟,改名師子院為師子正宗禅寺。明本既修悟禅宗,同時又宣揚淨土,曾說“所謂禅是淨土的禅,淨土是禅的淨土”,有懷淨土詩一百零八首,流行世間。又曾作《報恩院記》說:“持一禅心,觀照萬法。所謂的禅心,圓融明淨虛空靜寂,出入沒有妨礙。不可以求取形相,不可以言說。舒展開來那萬法就是它的彰顯,收卷起來那萬法隨它而泯滅。凡夫迷惑愚昧,引起生死輪回,有苦有樂上升下沉,沒有辦法解脫。所以不是禅法不能契合佛心,不是智慧的妙觀察不能破除眾生的迷惑。《圓覺經》把三觀互相推演為二十五輪,《無量壽佛經》把一佛分為十六觀。開始端坐靜室,專注觀想一方,保持觀注不休止,與妄想一起泯滅。所以一輪見到真谛,妙觀澄澈清明,一處觀想功成,諸佛圓滿具足。如面對台上的鏡子,如帝釋寶網的明珠,萬象顯現而沒有映照的功果,千光聚集而絕無能收的痕跡。這樣觀想,就是見到清淨願王阿彌陀佛,白毫光芒漫天,绀目如清澄大海,巍巍的光明,殊特的相好。遍法界的光明,化為香台寶樹,樓閣殿堂蓮池水沼,莊嚴具足。這時的三昧修行人,聽到就是見到,感覺就是知覺,言語或沉默,行動或靜止,都與沒有作為的清淨妙觀,吻合混同了。然後這個妙觀,在任何的時候,散作無邊的莊嚴佛事。如果用來報國恩,那麼國家就永保長久;如果用來報親恩,那麼父母就超脫一切的煩惱。甚至過去現在未來,一切的怨親,同時解脫。那麼作為報答,哪裡有限量呢?”明本又曾率領同修們,每年遇到佛誕日,以及三元日(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在觀世音菩薩像前,發四十八願。其中一願說:“從我今生起,直到盡未來際,臨命終時,沒有病苦。正念現前,心不顛倒。往生極樂國,見佛聞法,當即了悟無生。再往兜率天內院,瞻拜彌勒菩薩。然後退位,出生到娑婆,廣度群迷,同登彼岸。”至治三年,明本住到天目山的東岡。八月十三日,寫信告別所有護法信眾。第二天早起,寫偈語說:“我有一句,分付大眾。更問如何,無本可據。”放下筆,安坐往生了,享年六十一歲。當天有白虹直貫山巅。遺體外露三天,面貌如生。(《中峰廣錄》,《行錄》,《發願文》)

  元優昙

  優昙,姓蔣,是丹陽人,他家世代供佛。他成年時,在廬山東林寺出家,後來住到丹陽的妙果寺。元朝至大初年,朝庭下令禁止淨土宗。優昙很害怕說:“我繼承淨土教法,將近三十年了,難道要亡在我這一世嗎?”優昙就在佛前發誓,一定恢復他的教法,於是著作《蓮宗寶鑒》十卷,現在這裡記錄他很有警策的內容。“一、凡是修淨土的人,根本是要解脫他的生死,不是說說就算了。應當想到無常迅速,時間不等人,必須是把事做到底才可以。如果半進半退,又信又疑,到臨終能管什麼用?如何出離輪回?如果是信得到位,就從今日起,發大勇猛心,發大精進心。別問會不會,見性不見性,只要執持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如靠著一座須彌山一樣,搖晃不動。專注心,一個意,或者參念、觀念、憶念、十念,或者默念、專念、系念、禮念,念佛就想佛,常憶常念。早也念,晚也念,行也念,坐也念,心念不空過,念佛不離心,時時刻刻,不要放下。綿綿密密,如母雞抱窩孵蛋,常有暖氣不斷一樣,就是淨念相繼。再加上智慧觀照,那麼知道淨土就是自心,這是上智人的修行工夫。如此把得定,做得主,靠得穩,縱遇苦樂逆順境界現前,只是念阿彌陀佛。沒有一念變異心,沒有一念退惰心,沒有一念雜想心,直到命盡,永遠沒有別的念,決定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果真能這樣用功,那麼歷劫的無明生死業障,自然消滅,塵勞的煩惱習氣,自然清淨無余了。親眼見到彌陀,不離本心一念,功行圓滿,願力相助,臨命終時,一定往生上品。二、,若是念佛的人,塵世污染不淨,起惡念時,須要檢點自己。或者有悭貪心、瞋恨心、癡愛心、嫉妒心、欺诳心、自我心、傲慢心、谄曲心、邪見心、輕慢心、能所心,以及各種逆順的境界,隨著染污所生的一切不善的心,如果剛發起時,急須要高聲念佛,收斂念頭歸正,不要使惡心繼續下去,當下消滅干淨,永遠不再生起。所有深信心、至誠心、發願回向心、慈悲心、謙卑心、平等心、方便心、忍辱心、持戒心、喜捨心、禅定心、精進心、菩提心,以及一切善心,應當常有守護。更要遠離不清淨的行為,斷絕邪惡的律儀,雞狗豬羊,千萬不要畜養,打獵捕漁,都不應當做。應當知道極樂國內,所有上等善人,都是由於捨棄惡緣,修行善業,獲得往生淨土,不退菩提的。念佛的人,應當隨佛學,應當是把去惡取善作為要務。三、凡是修念佛的人,想要往生淨土,總是想到世間,一切無常,成必有壞,生必有死。如果不親聞佛法,就是捨一身體得一身體,輪回三界四生六道,沒有解脫的期限。我今天有緣,能聽到正法,能修淨土法門,只是念佛,捨棄這個業報身,就往生淨土,進入那蓮胎,受到種種快樂,永遠脫離生死輪回,獲得不退菩提,這是大丈夫平生能干的事啊。有了疾病,正應該向前,坦蕩身心,莫生疑慮。只要向西方端正坐好,專想阿彌陀佛,與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以及無數的化佛,出現在面前,一心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聲聲不絕。對於世間一切事務,不再思念,不再貪戀。如果心念起來,就要趕緊稱念佛號,在每一念中,除滅罪障,只這一念,決定往生淨土。壽命如果還沒有盡,自然有安寧,千萬不要妄起留戀世間的心。該存留自然存留,該死必須死,只是辦往生的事,何必疑慮?如果明白這個道理,就如脫掉破衣服,換上等新衣,一旦捨掉凡身,就登上佛地,難道不是很偉大嗎?四、真信修行的事,就真的是要往生極樂世界,專心一念,持一句阿彌陀佛。只這一念,就是我的本師;只這一念,就是化佛;只這一念,是破地獄的猛將;只這一念,是斬群邪的寶劍;只這一念,是打開黑暗的明燈;只這一念,是渡苦海的大船;只這一念,是醫治生死的良方;只這一念,是出三界的捷徑;只這一念,是本性彌陀;只這一念,就達到唯心淨土。但只要記得這一句阿彌陀佛總在念,不要失落,念念常現前,念念不離心。沒事也這樣念,有事也這樣念,安樂也這樣念,病苦也這樣念,生也這樣念,死也這樣念。這樣一念清楚分明不糊塗,又何必問他人找歸途呢?”優昙的書寫成後,廣泛征求各方意見,沒有人能改動一個字。優昙寫信給仁宗皇帝,請求恢復他的教法,皇上應允,任命他為教主,賜他名號虎溪尊者。至順初年,優昙往生。(《鎮江府志》,《蓮宗寶鑒》)

  元宏濟

  宏濟,字同舟,姓姚,是余姚人。幼時在鄉裡的寶積寺出家,十六歲時,剃度,持四分律很勤謹。後來依半山寺的全法師修習台教,一段時間後,全部通達要旨,同時修過法華、金光明、淨土等忏法。有一天,在定中看到四明尊者,給他犀角如意,從此辯才越來越厲害。泰定元年,出任住持萬壽圓覺寺。第二年,鹽官海岸損毀,居民不安心,丞相脫歡擔憂,命令宏濟到海岸,建水陸大齋法會,入慈心三昧,取海沙誦大悲咒,遍撒海岸處。宏濟到過的地方,海岸又恢復堅固,人人稱為神奇。後來遷移到集慶、顯慈、圓通等寺,晚年回到寶積寺,專修念佛三昧。不久病態發作,就召集弟子,開示唯心淨土的道理。有不明白的,宏濟嚴厲大聲說:“生死難定!”說完往生。當時是至正十六年三月十日,享年八十六歲。(《護法錄》)

 

上一篇:呷絨多吉上師:學佛不是為了做給別人看
下一篇:為什麼有人學佛後吉祥如意,有人卻依舊貧困艱苦?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