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聖賢錄新白話版16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宋道琛

  道琛,姓彭,是溫州樂清人。十八歲時,受具足戒,最初學律儀。然後跟從淵師在法明寺,微妙的旨意,一聽便領會了。不久主持廣濟寺,遷移到廣慈寺。建炎三年,朝庭安排主持資福院,賜名號圓辯。道琛專修念佛三昧,著作《唯心淨土說》,大意是:“有人問:‘唯心淨土,本性彌陀,是有淨土往生呢?還是當下這心就是淨土呢?若是有淨土往生,那什麼是唯心?若是當下這心就是淨土,為什麼經上說過十萬億佛土呢?’回答:“應當知道十界四土(凡聖同居、方便有余、實報莊嚴,常寂光),不管是淨土穢土,都不離我心,但這只是說單一具足而已。若是要達到全體遍滿來說,是遍滿眾生與佛的,每個眾生與佛,也是互相遍滿交融的。隨便舉一法,就是法界的全部,互相交替也各自具足,互相融合也互相含攝。雖然參在一起但不雜亂,雖有相離界限但也不分斷,一與多各各自在,不相互妨礙。那麼若是這樣,哪裡有娑婆釋迦佛,樂邦彌陀佛,而離開過我心呢?所以《止觀輔行》說:‘學者縱知內心具三千法,不知我心遍彼三千。彼彼三千,互遍亦爾。’如果隨順凡夫情識,就生起內外分別的知見,所以應當觀照理體,本來沒有四性(地水火風),心、佛、眾生,都沒有差別。現今再用譬喻說明,如那帝釋的宮殿上,有上千顆寶珠的寶網,所有寶珠的影像,映照在一顆寶珠上。一顆寶珠具足所有寶珠的影像,那其它千顆寶珠,也是互相映照。現前這一心,就是千顆寶珠中的一顆,那彌陀佛土,也是千顆寶珠中的一顆,所有十界的眾生,隨便舉出一界,都是千顆寶珠中的一顆。既然我這一珠能映照所有寶珠,在我的珠以外不再另有千顆寶珠,那麼離我的心以外,沒有別的淨土。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釋迦佛也是一顆寶珠,既然舉一顆就全有了,哪裡是心外有法呢?所以說‘唯心淨土,本性彌陀’啊。”“若是這樣,唯心而已,為什麼說有淨土呢?”“須知本體不是因果,一念唯心造。迷與悟既然不同,因果就分明在。彌陀是果地的覺悟,我等眾生是因地迷惑,有欣喜和厭離的心生起,就隨順佛的勸化前往。所以說唯心,又稱有淨土了。”“那麼既然有取捨有欣喜厭離,難道不會成為虛偽了嗎?”回答:“應當知道圓教的人捨穢土就捨的徹底,三土九界都捨棄。取淨土就取的究竟,直接取得上品常寂光淨土。所以《妙宗鈔》說:‘取捨若極,與不取捨,亦非異轍。’(取捨到極點,與不取捨沒有不同)實在是因為常寂光不離三土,十界只是四土罷了。若是用四眼(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二智(一切智一切種智)觀察,那豐富繁雜的萬像,三土九界都須捨棄;若是用佛眼觀察,那真空寂無,不是三土九界外,另有常寂光淨土,不是常寂光淨土外,另有娑婆世界。就如古德所說:‘只因為即心是佛,所以須要借助修行證到。’就是這個意思啊。若是了悟唯心本性,只是一個三千世界圓融的妙法,十萬億遙遠的地方,都不是障礙。為什麼?因為心已具足,因為遍滿三千世界,因為圓融含攝,所以如此。以上略說大概。若要更深的證悟這個道理,須要除去情識妄想。”有一天,道琛在禅定中,見一老僧坐在禅榻上,對他說:“我是四明法智。”道琛驚喜地行禮,問道:“道琛對於天台家的法相,還沒有通達透徹,請垂示指教。”老僧點頭答應。道琛出定後心地豁然開朗,智慧辯才更增進,從此學習天台教觀的,都追隨他。紹興十二年,主持南湖寺,修行法華三昧,感應普賢菩薩放光。建立淨土系念法會,在每月二十三日,會集信眾念佛,達到上萬人。紹興二十三年十二月十六日,召集眾人誦讀《觀經》,晝夜不斷,眾人聞到異香滿室,道琛說:“佛來接我了。”然後沐浴更衣,寫偈語說:“唯心淨土,本無迷悟。一念不生,即入初住。”叫大家誦念《安樂行品》,還沒有念完,不知不覺往生了。停留遺體滿一個月,還是面貌如生。(《佛祖統紀》,《樂邦文類》)

  宋子元

  子元,是平江昆山人,茅氏子弟。母親柴氏,夜間夢見一佛進門來,第二天早晨生下子元,因此名叫佛來。投奔延祥寺出家,學習止觀,在禅定中聽烏鴉叫聲,大開悟。從此後一心念安養國,自稱名號萬事休。在逆順環境中,沒有動過妄念。仰慕廬山慧遠公的蓮社遺風,勸人皈依三寶,受持五戒。教人念阿彌陀佛五聲,作為證明五戒,普遍結淨土的緣,是為了要世人淨五根,得五力,出離五濁惡世啊。因此編集大藏要言,編成早課忏儀,代為法界眾生禮佛忏悔,期望往生安養國。後來前往澱山湖,創立白蓮忏堂,同大家共修淨業。著述《圓融四土三觀選佛圖》,開示蓮宗的要旨。又作勸人發願偈說:“萬法從心生,萬法從心滅,我佛大沙門,常作如是說。持戒無信願,不得生淨土,唯得人天福,福盡受輪回,輾轉難脫離。看經無慧眼,不識佛深意,後世得聰明,亂心難出離。不如念佛好,現世無名利,行坐不多羅,則是阿彌陀。發願持戒力,回向生樂國,如是各行持,千中不失一。釋迦金口說,彌陀親攝受,諸佛皆護念,諸天善護持。見此念佛人,與佛不相遠,應當坐道場,轉於大法輪,普度無邊眾。譬如貧家女,腹孕轉輪王,諸天常愛護。貧女自不知,腹中有貴子。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憶佛常念佛,不久當成佛,諸佛善護持。其人自不知,我當生淨土,卻要來後世,再得生人中。譬如貧人家,地內有伏藏,藏神常守護,不令其有失。貧人自不知,家內有寶藏,逐日趁客作,求衣食自濟。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人,具足如來藏,自說我無分,反要生人中。譬如病人家,自有真妙藥,不知妙藥性,不能自治病,每日床枕邊,痛苦受無量。今此念佛人,其意亦如是。不知念佛心,能滅貪瞋癡,能為大醫王,能為大寶藏,利濟一切人,能為大法王,覆護一切眾。將謂是凡夫,不得生淨土,且自持齋戒,後世願為人,輾轉更修行,方可生彼國。多見修行人,常作如是說,不稱彌陀願,不合淨土經,邪見障覆心,畢究難出離。非是他人障,皆是自障心。今世不得生,一蹉是百蹉。勸汝修行人,信我如來說。佛無不實語,豈是虛诳言。但當自精勤,一心求淨土。因風吹於火,用力不消多。幸有念佛心,回願超三界。逢寶不取寶,遇食苦長饑。咄哉大丈夫,不見真實意。我今略勸贊,輾轉傳與人。代我廣流通,作於如來使,真是諸佛子,真名報佛恩。普願如說行,同生極樂國。”乾道二年,朝庭诏請他到德壽殿,演說淨土法門,賜名號慈照宗主。三月二十三日,在铎城倪普建的住宅,告訴徒弟們說:“我勸化的緣分已完畢,應當走了。”合掌告別眾人,安然往生了。二十七日,火化時,有捨利無數。曾經編集《彌陀節要》,流傳世間。(《蓮宗寶鑒》)

  宋妙雲

  妙雲,字慈室,姓楊,是明州人。跟從清修寺的久法師學習,通達了教觀。紹興十九年,接替主持清修寺,歷經慈溪南湖寺,不久隱居溪口的吳氏庵。一天早上,妙雲去告別吳居士後,回來沐浴盤坐,對侍者說:“我有瓣香,收藏三十年了。打算臨終焚燒,用來報答佛恩。如今正是時候,我要走了。”香煙正熾盛時,妙雲起身向佛陳述請願,求歸安養國。合掌就座往生了。(《佛祖統紀》)

  宋睎顏

  睎顏,字聖徒,是明州奉化人。幼年考試經典剃度,跟從久法師,學習觀法,文詞高妙,後學愛慕他。晚年,自己省悟到還有習氣不清淨,就住到桃原厲氏庵,專志念佛十多年。對他人說:“淨土的修道,哪裡有一法可得?只要在修行中不見一法,就是常寂光上品,無證而證。”為自己住的小屋子,取名憶佛。曾經散步菜園子,見有蟲子吃菜,害怕傷到蟲命,不再吃蔬菜了,只買海苔,供早晚食用。臨終時,預先告別信眾,沐浴更衣,向西方觀想。忽然說“佛來了”,就合掌往生了。(《佛祖統紀》)

  宋道因

  道因,字草庵,姓薛,是明州人。十七歲時,受具足戒,跟從明智寺的立法師學習,又經歷所有講壇,屢次參訪禅室。讀四明的《十不二門指要鈔》,有所領悟,於是在遠方禮拜法智為師。主持過永明寺、寶雲寺、廣受寺、治平寺等,晚年主持延慶寺。乾道三年四月十七日,告別徒眾說:“華嚴世界,透徹明淨,很適合我的心意,現在我要走了。”然後讓眾人誦念他著述的《彌陀贊》說:“無邊剎海海涵空,海空全是蓮華宮。蓮宮周遍遍空海,空海獨露彌陀容。阿彌陀佛不生滅,難覓難拈水中月。絕非離句如是身,如是感通如是說。我與彌陀本不二,妄覺潛生忽成異。從今掃盡空有塵,父子天然兩相值。誓修三福勤六念,身口意業無瑕玷。我今以此念彌陀,不見彌陀終不厭。”贊頌完畢,隨眾人唱佛號數百聲,誦讀《觀經》到上品上生時,就止住往生了。過了三天,頭頂和腳都是暖的。(《佛祖統紀》)

  宋有朋

  有朋,字牧庵,是金華人。記性很強,拜見車溪寺的卿法師,晝夜請教,就全部掌握他的教法了。主持仙潭寺,講止觀法,當時天衣寺的持師化緣乞食來到境內,進寺院聽有朋講法,驚竦地說:“我從沒有聽過這樣的法。”禮拜後離去。湖人薛氏婦人早已死了,時常現形在室內,她家人為她供千僧齋飯,誦念《金剛般若經》,請有朋演說經意。婦人借別人的身體說:“謝謝公公婆婆一卷經的超度,現今得解脫了。”公公問:“千僧一起誦經,怎麼說是一卷?”回答說:“是有朋法師誦讀的。”有朋後來搬到能仁寺,晚年主持延慶寺,講法越來越盛況。乾道四年十二月三日,在青玉軒,請修行人誦讀《觀經》,讀到“真法身觀”時,要大眾唱佛名號,留下偈語坐著往生了。(《佛祖統紀》)

  宋惟月

  惟月,不清楚他的出身。住在諸暨化城,明曉律學,修行淨業。有一天,有奇異僧人來迎接,兩天後,微有病態,急忙呼叫同住僧人道寧說:“我見到阿彌陀佛,高有八丈,駐留空中,我可以走了。”說完就往生了。(《佛祖統紀》)

  宋思敏

  思敏,不清楚他的出身。依歸靈芝寺的照律師,努力學戒法,但專心淨業,二十年如一日。偶有病態,請眾人誦讀《觀經》達半月。過了三天,見化佛充滿房間。臨終唱佛號,聲音高出眾人。酷熱夏天停留遺體七天,異香濃郁。(《佛祖統紀》)

  宋慧亨(孫居士)

  慧亨,字清照,不清楚他的出身。最初依歸靈芝寺學習戒律,然後住持杭州延壽寺,專修淨業,長達六十年。每當對人說法,必定用念佛相勸。建造寶閣,設立三聖像,最為奇特有名。有叫江自任的,忽然夢見寶座從空中下來說“慧亨律師應當升上這個座位。”當時的社友孫居士,預先告別慧亨,就在家中作手印而往生。慧亨前往燒香問訊,回來對他的徒弟說:“孫先生已經去了,我也要走了。”就召集眾人念佛,對大家說偈語:“彌陀口口稱,白毫念念想,持此不退心,決定生安養。”說完端坐往生。(《佛祖統紀》)

  宋行诜

  行诜,不清楚他的出身。受具足戒時,誦讀四分戒本,三天就通透熟悉,跟隨大智律師學戒律,住持明慶寺二十年。偶然有病態,就擺設西方淨土的佛像,吩咐徒弟唱佛名號,幾天後,忽然起身要穿三衣。自己念誦《彌陀經》,高聲稱念佛號,盤坐往生。(《佛祖統紀》)

  宋用欽

  用欽,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錢塘七寶院,依歸大智師學戒律,聽大智師開示眾人說:“生時宏揚戒律,死時回歸安養國,出家學道,要能完成這樣的事。”用欽就心向淨土,專志不退,每天課誦佛號三萬。曾經神游淨土,見到阿彌陀佛和大士的種種異相。對侍者說:“我明天向西方去了。”隨即召集眾人唱佛號。黎明時合掌向著西方,盤坐往生。(《佛祖統紀》)

  宋惟渥

  惟渥,是錢塘人。閉門謝絕一切事物,閱覽大藏經三遍,《華嚴經》《法華經》等經典,總共誦讀二萬卷。晚年,誦念《彌陀經》二十藏。一天晚上,偶有病態,向西方端坐,結手印往生了。(《佛祖統紀》)

  宋仲明

  仲明,不清楚他的出身。居住在山陰報恩寺,一向不守戒行。偶爾因為感招疾病,對同學道寧說:“我的心識散亂,什麼藥可以治?”道寧說:“只要隨著氣息念佛就是最好的藥。”仲明依這方法念佛。到了第七天,很困倦,道寧又讓他觀想佛像。觀了很久,忽然說:“二位菩薩來了。”然後說:“佛來了。”合上眼睛往生了。(《佛祖統紀》)

 

上一篇:何謂火燒功德林?我們應如何避免火燒功德林?
下一篇:淨空法師:只要歸念佛就對了,就拿到保證書了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