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再看末後這一段,末後是引用《彌陀經疏鈔》,蓮池大師作的。「《彌陀疏鈔》雲:著事而迷理」,執著事,以為事是真的,理完全不知道。就好像,這個「類」是一類,好像蒙童,「蒙童讀古聖之書」,蒙童讀古聖之書當然不懂。「昏稚未開」,昏是昏迷,稚是幼稚園的小孩,小朋友智慧沒開,沒透露出來,「僅能讀文,了不解義」。所以幼稚園的小朋友,用什麼教材?最好是教他認字,不必教他讀書,一個字一個字教他,他會感到很有興趣。讀書,像讀《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讀這些東西,童蒙的教材,應該在四、五歲的時候,讀這個好,給他奠定基礎。因緣生居士編了一部教材,古時候的私塾所用的,對十五歲以前的小孩。這個根之根,應該是在十二歲以前用這個。十四、五歲可以讀經,就是古聖先賢的注疏,他可以讀,他的智慧慢慢開了。幼稚園、小學一二三年級,還沒開。小學四五六年級可以,可以讀經,讀經不重視講解,因為他記憶力好,智慧沒完全開。智慧開在十五歲以後,十五歲以後學習的經論可以講解、可以討論,可以聽小朋友的心得報告。十五歲以前不需要講解,不需要研究討論,不需要,只是背誦,念得愈熟愈好,所謂是讀書千遍,其義自見,道理在此地。昏稚未開,僅能讀文,了不解義。「所謂終日念佛,不知佛念者也」。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一八集) 2016/3/11 澳洲淨宗學院 檔名:02-041-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