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清淨就不能有煩惱,這是最破壞清淨的。七情,喜怒哀樂愛惡欲,我們中國人講七情五欲,染污,嚴重染污,不清淨。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要鍛煉,把七情五欲捨掉。七情五欲裡最困難的是親情,夫妻、父子、兄弟,親情。世間人為什麼會有這些?生生世世的關系太密切。在修行人來講,這些親情是什麼?冤家債主,佛講得很好。我第一次,這是一九七七年,頭一次到香港講經,住了四個月。前面兩個月在九龍,在倓虛老法師的道場,中華佛教圖書館,後兩個月在香港,壽冶老和尚的道場,光明講堂。壽冶老和尚天天讀《華嚴經》,而且他寫《華嚴經》寫得很好,天天寫,寫的這個本子好像送在外國的圖書館還是博物館收藏。光明講堂大殿上,兩邊一副對聯,我記得很清楚,上聯是「夫妻是緣,有善緣有惡緣,冤冤相報」,夫妻,下聯是「兒女是債,有討債有還債,無債不來」,你要把親情看破。看破不能破壞倫理關系,還是一家人相親相愛,一家人和睦,家和萬事興,心裡頭干淨,心裡面清淨不染,這是菩薩家庭;心裡也有的時候那可麻煩了,那就是你學佛的大魔障。這些,一家人學佛,一家人都要明白佛的道理。事上要過得很圓滿,真的是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真正是做到,心地裡面是干干淨淨一塵不染,清淨平等覺,家庭就是道場。親情擺在面前,你能夠把它看破,你能夠完全把它變成智慧。情跟智是一樁事情,迷了是情,覺了是智。只要你不迷,回過頭來,煩惱即菩提,親情就是般若智慧,總得要懂、要明了。
所以修行功夫在哪裡?功夫在日常生活,在待人接物當中去鍛煉,叫真修。你離開這些人事物,到哪修去?那個修是假的,一遇到境界,馬上就墮落,煩惱就現前,這個例子自古以來太多了。蓮池大師《竹窗隨筆》裡這個故事很多,我是早年看的,大概總是三、四十年前看的,名字記不得了。他講有這麼個故事,那個印象我有。有個老和尚在深山裡面住茅蓬,修得很好,沒有人不贊歎,深山裡面修行,心地清淨,一塵不染。信徒把他請到城裡面去,去做住持,在這裡面講經說法,弘法利生。他不知不覺就被城裡面這些貪瞋癡慢習氣染上了,自己不知道。有一天他去看蓮池大師,蓮池大師就舉這個例子,講某某一個法師住山,是修得不錯,可是一接觸紅塵他就保不住,就被染污,就墮落了。這個法師說:什麼人?蓮池大師說:就是你老兄。真的是如此。我們要真正保持住,時時刻刻提起警覺心,名聞利養非常厲害,大家對你一恭敬、一供養,你就迷惑了,自己覺得我很不錯,傲慢心生起來,名利心生起來,不知不覺。為什麼?這些煩惱習氣是無始劫以來你裡頭都有的,阿賴耶識都有的,你沒有緣的時候它伏在那裡,它不起作用,一遇到,一勾,引出來了,你說多可怕。
現在這個社會,名利誘惑的力量比過去超過十倍、百倍都不止,你能承受得了嗎?所以我常常講,我講的話都是真的,有依據的。古來這些祖師大德要是生活在今天的世界裡,他能不能成就大有問題。今天這個社會你能夠成就,你能保持清淨平等覺,古來大德沒有一個不佩服你,因為他們生在這個時代都靠不住,都不敢保證。你在這個時代裡你能夠撐下去,這就說明你的警覺性多高,你自制的力量是多強,你能控制你自己。修行沒有別的,就是放下這些東西,放下那就是要做克己的功夫,克服自己,不是外頭境界。外境是什麼?外境是虛幻不實。所以這是很多人不知道,知道這個就容易克服自己,自己情緒才動,想起「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好!中國古人常讀這個東西有道理。想到經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有為法就是有生滅的法,哪一法沒有生滅?彌勒菩薩跟我們講,所有一切現象,它的生滅速度是一千二百八十兆,一秒鐘,這是生滅法,就是有為法。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你就不會執著,你就不會貪戀了。有很好,沒有也很好,有不放在心上,沒有也不放在心上,心才清淨。這個東西,沒有的時候想到有,有的時候又放不下,你的心永遠不清淨,你被這個東西害了你都不知道。誰害你?不是人害你,你自己放不下,你就真吃了大虧,你真的受害。你果然能放下,放下分別、放下執著,什麼人都害不了你,過去生中縱然是很嚴重的冤親債主也害不了你,這個道理實在講並不難懂。清淨平等覺是回歸自性,自性是究竟圓滿,我們老祖宗講本性本善。用這個心對遍法界虛空界,沒有一樣不善,真的是人人是善人,事事是好事,境隨心轉。凡夫沒有這個能力、沒有這個智慧,被迷了、起煩惱了,煩惱是什麼?是心隨境轉。怎樣從心隨境轉回過頭來讓境隨心,不要讓心隨境,那你的修行進步就非常快速,你自己都能覺察到。
摘自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第三十集)
2008/7/23 華藏講堂 檔名:12-046-0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