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法師開示

 

悟顯法師:三聚淨戒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所有戒律中最重要的,叫三聚淨戒。有受過菩薩戒的同修就很清楚,第一個是「攝善法戒」,第二個是「攝律儀戒」,第三個是「饒益有情戒」。一切的善法,我們都要發願學,一切惡法都要斷除,一切律儀都要持守,能夠不毀犯,能夠隨順各地的風俗習慣,這個是攝律儀戒。眾生有緣想要了解佛法,有困難需要我們幫忙,我們要發菩提心,饒益有情。所有的戒律不出這三條總綱領。做到三聚淨戒,你的心才真能夠定得下來,沒有對待,沒有惡念。有關於三聚淨戒,《無量壽經》講座中也會講。

  戒定慧三學太重要,絕不能夠忽略,尤其是戒律,狹義的,就是指五戒、八關齋戒、比丘的二百五十條戒、比丘尼三百八十四條戒。廣義的是指:眾生本來就具足如來上品的戒德,這是稱性的。「戒」還可以當作是「教誡」,人家看到我們有過失,教我們、喝斥我們,我們要很歡喜接受,要存感恩的心,想到有人可以告訴我、可以教我。絕不要心生傲慢,善言難入,不願意接受,這就損失了能夠改過向善的機會,能夠提升道業的機緣。

  古人講,人上了四十歲,就不能再講他的過失了,要讓他自己去看書。所以,現前大部分的人都已經上四十歲,都不能再說了;但如果你遇到有人肯講你,你要把他當善知識,可是他所說的一定要和經典相應才行,不要心很堅固很傲慢,想說:「你有什麼了不起,你是什麼學歷,你在世間才賺多少錢。」千萬不要這樣想,這是把世間的意念夾雜在修行當中。也不要想:「你才初學,怎麼懂得方便善巧?」千萬不要這樣想。看對方年紀,看修學的年資,這都不對。要看你自己有沒有犯過失?有沒有問題?如果有,即使是小孩,即使是初學,跟我們講,提醒我們,我們也要歡喜,要感謝他。

  善財童子去參學,有一位年紀比他小,但是德行比他高,他也是恭敬禮拜,繞無數匝,他是這樣的學習方式。文殊菩薩教善財童子:你去參學,第一、見一切善知識皆是如來,就是:要看一切眾生都是佛,應作如是想。你不要看對方年紀,不要看他在世間的財富權勢如何,或是他在佛法上懂得什麼,或是他在佛教中拿到什麼學歷,這些都不管,因為佛法是講修行。

  所以,佛陀對我們的教誡,一定要聽,善知識對我們的開導要虛心接受,當然這開示要如法,不是沒有宗旨的亂聽,這就不屬於「戒」。所以戒要受持得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能受持得好,心對境界時就不會起心動念、能不分別執著,這就是定。

  所以,三學是一如的,是不分別而能常起分別。永嘉大師講的「分別亦非意。」對於境界你能夠了知無生,又能夠隨機教化眾生,心不隨境轉,這就發慧了。所以,這三學是一體,不是拆開來學的,如果不了達,只有從戒轉成定,再轉成慧。如果你知道三學是一如的,就沒有所謂先戒後定再發慧的漸次。所以,受戒是很重要的。不要認為:「我不受戒,就沒有過失。」

  戒有分:性戒跟遮戒,性戒是指只要違背你的真如本性,哪怕你沒有受戒,動個念頭都算犯。遮戒,是有受才有犯,才算是犯戒,當然你受戒有受戒的功德,持戒有持戒的功德,破戒有破戒的罪報,所以,一定要發心持戒,真的很好,可以防非止惡,讓我們不敢胡作非為。

  所謂「失去戒珠易入魔。」要是沒有基本的要求規范,你修學很難成就,不會得定,不會發無生之慧,這個定不是世間的四襌八定,而是你本性的寂滅,又叫「首楞嚴大定」翻成中文叫「一切事究竟堅固」。你能了知一切法的本性是寂滅的,你就能得定。戒定慧三學,一般都是從戒去入手,所以,一定要懇心來學習,要仔細檢點,尤其聽到人家說我們過失,或是背後講我們壞話,你不要一聽就不高興,要聽聽看我們是不是真的需要改過,這都是善知識在教導我們,要生歡喜心。

  若是上了年紀,還有人肯跟我們講真話,有人肯得罪我們,那真是太好了!要懂得珍惜並希望大家能夠發心學習。

  摘錄〈持戒的重要性〉悟顯法師開示

 

上一篇:悟顯法師:攝心念佛
下一篇:悟顯法師:聽經聞法很重要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