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居士文章 :轉載

 

淨土聖賢錄新白話版13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宋義懷

  義懷,姓陳,是永嘉樂清人。游歷京城,投歸景德寺為行童(准備出家)。天聖年間,通過經典考試出家,參訪各方大德,依歸明覺禅師在翠峰寺,偶然在挑水中折斷扁擔,忽然大悟,作偈語呈給明覺看,明覺認為好。後來義懷主持五個道場,從鐵佛寺到天衣寺,化導眾生很廣。義懷既然了悟佛法,仍然密修淨土,曾經問學佛的人說:“若說捨穢土取淨土,厭惡這裡欣喜那裡,就有取捨的情執,還是眾生的妄想。若說沒有淨土,這又違背佛的話,到底如何呢?”又自己回答說:“生是決定生的,去確實沒有去。”晚年因病,住池陽松山庵。弟子智才,住臨平的佛日寺,迎請義懷回來侍奉。智才去蘇州,義懷催他回來,就告別大眾往生了,享年七十二歲。(《僧寶傳》,《樂邦文類》)

  宋本如

  本如,是明州句章人。少年依歸法智法師,善長文筆,曾經請教經義,法智說:“給我作知事僧三年,再向你說。”三年,又請教,法智嚴厲一喝,又呼叫道:“本如!”本如豁然有省悟,寫偈頌呈獻,法智認可。祥符四年,主持東山承天寺,極大振興法道,經歷三十年。講《法華經》,《涅槃經》,《金光明經》,《觀無量壽佛經》等經,以及天台教觀,達到六七遍。曾經集結百僧,修習法華長忏一年,靈瑞感應多次出現。寶歷二年,朝庭賜名號神照法師,與丞相章得象等賢人,締結白蓮社。仁宗欽仰他的道行,封賜匾額名叫白蓮寺。皇祐三年五月十八日,微有病態,升堂說法,與眾人訣別,隨後往生,享年七十歲。當時江上的打漁人,見雲端有僧人向西去了,天氣盛夏炎熱,異香卻非常濃。第二年,弟子們查看遺體,面貌如生,有大蓮華生長在塔前。(《佛祖統紀》)

  宋仁岳

  仁岳,字潛夫,姓姜,是霅川人。聽到法智師在南湖教化,前往學習,學久了,豁然有心得。又與十位相同志願的,修“請觀音三昧”,在靜室靜坐,恍然如夢醒。後來歷次主持杭州叢林講堂,大力宏揚佛法。年老還鄉,主持祥符寺,被朝庭封賜名號淨覺。晚年,專修淨業,燃燒三根手指供養佛,持戒律很嚴格。治平元年三月二十四日,對弟子說:“我明天午時,就走了。”到第二天,留下偈語,安坐往生了。曾經著有《彌陀經疏》二卷,又作《指歸記》二卷解釋。三十年後,寺院眾人夢到仁岳說應該遷移塔。打開龛時,仁岳的肉身沒有壞,滿是捨利,於是按禮儀安葬。(《佛祖統紀》)

  宋處謙

  處謙,姓潘,是永嘉人。母親夢到祥瑞的雲進入懷中就有孕了,三年才出生。依歸常寧寺的契能師出家。祥符初年,剃度後就前往天竺寺學習,慈雲師深為器重。又拜神照寺的如法師,大有領悟圓頓佛法的要旨。不久,位居首座,後來又回歸,主持常寧寺。經歷慈雲寺、妙果寺、赤城寺、慧林寺、淨住寺、南屏寺、天竺寺,十坐道場。經過四十年,講演佛法不倦怠,弟子有三千人,朝庭賜他名號神悟。熙寧八年四月十五日,處謙早晨起來,沐浴更衣,召集眾人念誦《普賢行法》,《阿彌陀經》。然後,升上講座,稱贊淨土功德,又告訴大眾說:“我得無生日用,很久了,今天以無生而生淨土。”平靜地往生了。(《佛祖統紀》)

  宋慧才

  慧才,姓王,是永嘉樂清人。祥符初年,剃度出家,十三歲,受具足戒,前往四明寺學習,恨自己昏鈍,常持大悲咒。忽然夢見一西域僧人,高有數丈,脫下袈裟披在他身上。第二天到講堂,豁然開悟,前後聽到的,一時完全明了。後來拜見慈雲師,服侍殷勤,晝夜不斷。治平初年,住持法慧寶閣,朝庭賜名號廣慈。不久,隱退住到雷峰塔下,常常努力用功念誦大悲咒一百零八遍的功課。又用功一晝夜,念誦阿彌陀佛名號。一天晚上,夢到寶閣宮殿,有人告訴他說:“淨土中品,是你往生的。”元豐元年春,在雷峰塔為信眾千人授大戒。正在進行授戒時,觀音像的頭頂上大放光明,燈火日光,都被超過掩蓋。淨慈寺的守一禅師為此事作《受戒放光記》。六年五月二十一日,更衣就座,書寫偈語贊佛完畢,說:“我生淨土決定了。”平靜地往生了,享年八十六歲。(《佛祖統紀》,《釋氏稽古略》)

  宋靈照

  靈照,姓盧,是蘭溪人。在寶慧寺出家,不到一月,通達《法華》《光明》二經。幾年後,到錢塘,依歸香巖湛師學教觀,又往吳興,依歸淨覺岳師,天台宗的教法,沒有不通曉的。元豐年間,主持吳山的解空寺,接著遷移到景德寺。熙寧年間,遷移到華亭的超果寺。先後幾年中,每到春天,必定開啟淨業蓮社,參與的人達二萬人,多有感應事跡。靈照曾經在夢中,見到三聖威儀相,跪而問道:“靈照一生誦讀大乘經典,期望往生安養國,能不能如願呢?”觀音菩薩指說:“淨土不遠,有願就能往生。”又誦經到深夜,忽然夢見普賢菩薩現身。於是發心造普賢菩薩像,誦經一萬部,莊嚴淨業。元祐五年冬天,有病態,對侍者說:“我往生安養國的日期已到。”遂後面向西方,盤坐往生。火化時,異香撲鼻,捨利迸散開來。(《佛祖統紀》)

  宋思義

  思義,字和甫,姓凌,是湖州武康人。考試《法華經》,第一名出家。依歸明智韶法師學習,悟解超過常人。修行四種三昧行時,頸上長一肉瘤,夜裡夢見功德天(吉祥天女)給他吃桃,他的瘤就消失了。熙寧四年,朝庭封賜紫衣,名號淨慧。丞相蘇頌管轄杭州,請思義住到天竺寺,大大振興佛法。元祐三年二月十八日,半夜,忽然盤坐,告別眾人往生了。眾人念誦,很久,忽然醒來說:“剛才隨觀音大士行,見到金色的人,身軀高大垂下手臂,對我說:‘你的業報因緣還沒有盡,過七天再來迎接。’”到二十五日,又盤坐往生了。安葬那天,空中有赤雲遍布,如引導的樣子,向西方消失了。(《佛祖統紀》)

  宋宗赜(母師)

  宗赜,是襄陽人。父親早亡,母親陳氏,靠著舅舅家撫養宗赜。少年時學習儒家學業,博通世間典藉。二十九歲,禮拜真州長蘆秀禅師出家,深明禅宗法要。元祐年間,住持長蘆寺,迎接母親在方丈東邊的屋室住,勸母親剃度,持念阿彌陀佛,七年時間,母親臨終沒有病態,念佛往生了。宗赜自認為報答親恩的心盡到了,就遵循廬山的規矩,建立蓮華勝會,普勸僧俗信眾,修習西方淨土的妙觀。其次專門持誦佛的名號,回向發願,求往生淨土。宗赜親自作文表達說:“那以為念就是念,以為生就是生的,是常見的錯誤。以為無念就是無念,以為無生就是無生的,是邪見的迷惑。念卻沒有念,生卻沒有生的,是第一義谛。這是因為實際的真如境界,不受一塵污染,所以上沒有諸佛可念,下沒有淨土可生。佛教的門類中,不捨棄任何一法,那麼總體收攝六根,就有了念佛三昧,回歸本體的要術,開示了往生一門。所以從早到晚念佛,而不違背無念;熱烈地求往生,而不違背無生。所以凡聖能各就各位,而感應道交,東西不相往來,而神識能遷移淨土,這是不可以思議並且質疑的。所以經上說:‘若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乃至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那如來世尊,雖然分有折惡攝善二門,現在居住淨穢兩土。但是聖人的本意,難道真的對娑婆國土,丘陵坑窪不平,六道眾生雜居,土石群山,穢惡不堪,覺得可厭嗎?極樂世界,黃金為地,行樹參天,高樓七寶,蓮華四色,覺得可喜嗎?實在是因為初發心入佛道,忍力還未淳厚,須要依托淨土的因緣,作為增上的助力。為什麼呢?娑婆國土,釋迦佛已經滅度,彌勒佛還沒有降生。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現在正在說法。娑婆國土,觀音勢至二位菩薩,僅僅是仰望他們的美好名聲。極樂世界,他們二位上人,能夠親近成為殊勝的善友。娑婆國土,諸魔都爭著發作,惱亂修行人。極樂世界,在大光明中,決沒有魔事。娑婆國土,邪惡的聲音干擾,女色妖YIN。極樂世界,水鳥樹林,都宣說妙法,正報清淨,沒有女身。那麼修行的因緣具足,沒有超過西方淨土了,信心淺的人,偏偏生起懷疑誹謗。我曾經推論,這一方世界的人,沒有不厭惡俗家的喧囂,羨慕寺院的寧靜, 所以有捨家出家的,就殷勤贊歎。而娑婆眾生的苦,何止是俗家的喧囂呢?極樂世界的快樂,哪裡只是寺院的寧靜呢?知道出家是美好的,而不願意往生極樂世界,這是第一個疑惑啊。萬裡辛勤,遠方求知識的人,是為了發明心地上的大事,決擇死生的去向。而彌陀世尊,身心超勝,願力洪深,一旦演唱圓滿佛音,沒有不明了契悟的。願意參訪善知識,而不想要見佛,這是第二個疑惑啊。叢林寺院廣大人眾,都樂意在那裡住留,人少的道場,就不想依附。而極樂世界,一生補處,那數量太多,諸上善人,俱會在一起。既然想要親近叢林寺院,而不羨慕向往清淨大海眾,這是第三個疑惑啊。這一方世界的人,壽命最高不過百歲,而童幼無知年老糊塗,疾病不斷,昏沉睡眠,常常占了一大半。菩薩來有隔陰的昏迷,聲聞還有出胎的蒙昧。那麼短暫寶貴的光陰,十分喪失了九分,而達不到不退的境界還要輪回,實在寒心。西方極樂世界的人,壽命無量,一旦托生到蓮胞,再沒有生死痛苦,修行相續沒有間斷,直到成就菩提。所以即刻能獲得阿惟越致(不退轉),佛的階位決定可以達到,卻流轉娑婆世界短促的光景,而迷失淨土的長年,這是第四個疑惑啊。若是能位居不退境界,果然證到無生法忍,在欲望中沒有欲望,住塵俗中不染塵俗,才能興起無緣大慈,運用同體大悲,回入世間塵勞,與五濁惡世和光同塵。那有聽到一點佛法有一點簡單智慧的,或與少許善法相應,便以為永遠出離四生流轉,高高超出十地境界,诋毀诃斥淨土,留戀在娑婆世界,最後閉眼空手而歸(白死了),就像流浪一樣,和牛馬並肩在畜道中,漫步走向地獄。不知道自己是什麼人,卻想去跟大方便示現的菩薩相比,這是第五個疑惑啊。所以經上說:‘應當發願,願生彼國。’那不信諸佛的真誠語言,不願往生淨土,豈不是糊塗嗎?若是相信佛的話而往生淨土,那界限不能約束,劫難不能傷害,告別人間的八苦,沒有天上的五衰現象。極樂世界連惡道的名都沒有,何況實有呢?只是開顯一乘的教法,決定沒有三乘,歸依原本一體的三寶,奉事十方如來,佛光照耀全身,萬千的迷惑暗自消亡。有佛的法味資養靈神,六通就具足,有三十七品助成修道,應念就圓滿成就。三十二種應化身,遍滿微塵剎土,周旋在六道中,普救所有眾生。不動一心,就行遍三昧,灑定水(禅定心)到三千世界,引眾生出離火宅,自利利他,一切都圓滿。那麼唯心淨土,自性彌陀,就是解脫的要門,也是修行的捷徑。這是因為了義的大乘佛法,沒有不是指歸淨土的。過去的賢人後來的聖人,自己和他人都願意往生,因為凡是要度人,先必須度自己啊。嗚呼!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一失人身就是萬劫,再深的懊悔也沒用了。所以率領大海眾,各自念彌陀佛。百聲千聲,直到萬聲,回向同一有緣的眾生,都願往生那佛國。暗暗希望蓮池勝會,金色寶地法理昌明,美好的佛光資助,必定滿足這個願望。乘船又是順水,再加上搖橹劃槳的功力,十萬億遙遠的路途,可以不費力就到達了啊。”有一天晚上宗赜夢見一黑頭巾的白衣人,風采樣貌清美,大概三十歲左右,對宗赜行禮說:“想入蓮華會,請寫上一名。”宗赜就取出蓮會的名錄,問道:“什麼姓名?”答說:“普慧。”寫完後,白衣人又說:“家兄也請寫上一名。”問:“你兄長什麼名?”答說:“普賢。”說完,就消失了。宗赜醒來,對各位長老說:“《華嚴經》的離世間品,有普賢普慧二菩薩,輔助宏揚佛法。我現今建蓮會,共求往生西方淨土,感應二大士在暗中贊助,就以二大士為蓮會的首領吧。”於是遠近的眾生都向往教化了。(《蓮宗寶鑒》,《樂邦文類》)

 

上一篇:淨空法師:她給大家做榜樣,活生生的往生給大家看
下一篇:呷絨多吉上師法語:我們要自在地接受無常(3)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