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另一說如《會疏》謂確是佛迎,但彷佛似夢」。真的佛來迎接他,這就是自己業障重,有沒有見到佛?見到了,見到怎樣?好像是在夢中,也就是說不是十分的清晰,確實是見到。說到這個地方,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要知道斷惡修善,一切時、一切處不讓自己有惡念生起。縱然見到不好的境界,逆境惡緣,環境不好,很不喜歡,見到一些都是冤親債主,都是來找麻煩的,我們要用什麼心對待?念阿彌陀佛。念阿彌陀佛是用佛號把自己的心控制住,要起心看境界是極樂世界的境界,看眾生統是阿彌陀佛,好!這功德很大,這真修行,真在這練本事。念念當中,一切人統是阿彌陀佛,一切境界統是西方極樂世界。一切法從心想生,看你怎麼想,那為什麼不想好的去想壞的?好的、壞的都是從心想生的。平常功夫練成,養成習慣了,到臨命終時管用。你見到的境界清晰,不是彷佛在夢中,不是,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會給大眾交代得清清楚楚,跟佛到極樂世界去了。
底下舉的《觀經》,「疏曰:夢見彼佛者,如《觀經》下三品人。命促剎那,獄火來現。雖佛來迎,彷佛不明,猶如夢中故」。這是造的業很重,自己的功夫不夠深,要夠深的話,看不到地獄。在夢中先看到地獄,警覺性很高,馬上這一句阿彌陀佛,地獄就沒有了。這個時候是關鍵的時候,功夫能不能真正得力,這關系很大。這個時候真的叫分秒必爭,沒有分,就是秒,秒秒都要爭取,決定不許有惡念,不容許有惡的念頭,有惡的念頭不許可,念念都是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念。見到一切境界,全是阿彌陀佛,全是極樂世界,這就好。
二零一四淨土大經科注 (第三二二集) 2016/4/5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02-041-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