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濁世眾生的厭離
再從日常禮儀來看,以往人們在見面時態度溫和、謙遜,言語禮貌周到,相互之間極為友善。現如今的人們即使本無仇怨,見面不久之後也會產生隔閡與不快,繼而就生起嗔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於,人與人之間已沒有了感情可言,各個背後都懷藏有自己的利益目標與貪心。這樣的利益沖突的結果,當然是使人們的關系越發冷淡而僵硬起來,沖突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產生了。也有的人在相識之初感情還比較融洽,但旋即反目成仇、互不往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真是今非昔比!除了利益的沖突外,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還因為今人的心胸過於狹隘,並且變化無端,導致人與人之間不能和合。明顯的表現便是,目前社會上的訴訟案件變得越來越多!許多人甚至對自己的親友也不能關懷照顧、慈心相待,性情暴躁得如同毒蛇一般。
這些人一般都是些不希求佛法,卻貪念世間妙欲之輩。發展到極端,便會對自己的父母也忤逆不孝,經常令他們煩惱傷心。父母必須恭敬承侍,不能違逆他們的正當要求。如果對他們也生起所謂的“厭煩心”,那只能是無大悲心的一種掩飾與借口而已。有些人連自己的父母也敢頂撞打罵,更談不上好好瞻養,致使年邁的雙親衣食無著、流落街頭,晚景十分淒涼。還有更令人發指的,某些敗類竟因為家庭瑣事,滅絕人性地殘殺親人,這樣的衣冠禽獸實在是豬狗不如!
而所有這些無不正應驗了蓮花生大士的授記:在末法時代,每個男女老少的心中都有一個惡魔,而且並不是因環境的改變才造成這種結果,其根本原因乃在於眾生的行為自己趨向惡劣之故。
進一步講,以往不僅人與人之間,甚至部落與部落、國家與國家之間都能和睦相處、平等相待。如今的情形卻恰恰相反:世界上很多國家、地區之間都在爆發沖突,到處硝煙彌漫、戰火紛飛。所謂的和平年代也並不和平,即便是同一集團內部,其成員國之間也會因各自的利益矛盾而勾心斗角、暗動干戈。與此相應,社會上也很少有人能真誠相待,大多數人在相互交往中都是互相戒備、互相損害。整個人群中到處都彌漫著爾虞我詐、惡意中傷的氛圍。對此,我也生起了強烈的厭煩心。
另外,古人的視野、胸襟也要比現代人開闊,絕不會因區區一葉或一利而障蔽視線。所以他們的舉止超脫、豁達,甚至對怨敵也能夠容忍。而今人則往往將芥子般的利益視若泰山,以致父子反目、師徒結怨。每當見到這樣的惡劣行為,我就不禁生起厭煩之心。
以往在遭遇災難之時,大家都能相互幫助、共度難關,並借此忏罪積福、清淨業障。而現代人卻因為種種理由,經常為一己私欲之滿足而造下無邊罪業。在這樣的大氣候下,賢善行為就像消散在天空中的雲朵那樣,已難尋蹤跡。我對此也生起了強烈的厭煩心。
再從人格方面衡量,在古代,大公無私、兩袖清風的官員多得數不勝數,哪裡像如今的藏地,能全心全意利益眾生的人已如白日星辰般稀有難得。一些官僚為了達到小我之目的,往往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在他們心中,除了裝滿個人私欲外,一無是處。唉!如今的人們都在為自己的利益奔波忙碌,這個世界真是令人傷心難過。
更讓人難過的是,現代人還時常口是心非,心中的真實想法與實際行動,往往與口頭的冠冕堂皇背道而馳。比如有人熱情地邀請你到他家做客,但內心卻並不希望客人出現;當他很慷慨地聲稱要贈送別人名貴物品時,實際上卻一毛不拔,吝啬透頂。每當我看到這些人間丑態,就不禁生起厭煩之心。
而古人無論面對任何人,基本上都能夠平等、謙遜、虛懷若谷。即使在日常生活中也言行謹慎、恭謹行事。至於弟子在上師面前,那就更是畢恭畢敬,他們時時刻刻都想方設法令上師生起歡喜心。然而今人卻勇於為少許利益就不顧因果,即使為此落得個身敗名裂、惡行累累也在所不惜。
此外,古人也願意聽取別人的不同意見,接受他人的忠告。今人卻對這些逆耳的忠言無法容忍,只願聽到一片贊美之聲。許多人一旦受到恭維,便如飲甘露,心中欣欣然忘乎所以。如此一來,自己對自身與周圍環境的認識,便會距離事物的真實面目越來越遠。我對此也不由得生起厭煩之心。(未完待續)
敬摘錄《智悲精滴》
法王如意寶晉美彭措 傳講
索達吉堪布 恭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