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閱讀

首    頁

法師開示

法師介紹

人間百態

幸福人生

精進念佛

戒除邪YIN

最近更新

居士文章

寺廟介紹

熱點專題

消除業障

素食護生

淨空法師

佛教护持

 

 

 

 

 

 

全部資料

佛教知識

佛教問答

佛教新聞

深信因果

戒殺放生

海濤法師

熱門文章

佛教故事

佛教儀軌

佛教活動

積德改命

學佛感應

聖嚴法師

   首頁佛教知識

 

大般涅盤經40卷連載 第三十二卷

 (點擊下載DOC格式閱讀)

 

  《大般涅盤經第三十二卷》(第十一品 獅子吼菩薩  第六節 斷善根者 沒三惡道)

  ―― ―

  大般涅盤經

  第十一品 獅子吼菩薩  第六節 斷善根者 沒三惡道

  本節主題:

  1 堅不信佛之人,無法度脫。

  ―― ―

  大般涅盤經卷第三十二

  第十一品 獅子吼菩薩  第六節 斷善根者 沒三惡道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若一切業不定得果,一切眾生悉有佛性,應當修習八聖道者,何因緣故,一切眾生悉不得是大般涅盤?

  世尊,若一切眾生有佛性者,即當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須修習八聖道耶?

  世尊,如此經中說:‘有病人若得醫藥及瞻病人,隨病飲食,若使不得,皆悉除差。一切眾生亦復如是,若遇聲聞及辟支佛、諸佛菩薩、諸善知識;若聞說法,修習聖道;若不遇、不聞、不修習道,悉當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佛性故。’世尊,譬如日月,無有能遮,令不得至頞多山邊。四大河水不至大海。一闡提等不至地獄。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無有能遮令不得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以佛性故。世尊,以是義故,一切眾生不須修道,以佛性力故,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以修習聖道力故。世尊,若一闡提、犯四重禁、五逆罪等,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者,應須修習。以因佛性定當得故,非因修習,然後得也。世尊,譬如磁石,去鐵雖遠,以其力故,鐵則隨著。眾生佛性亦復如是,是故不須勤修習道。”

  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如恆河邊有七種人,若為洗浴、恐畏寇賊、或為采花,則入河中。

  第一人者,入水則沈,何以故,羸無勢力,不習浮故。

  第二人者雖沒還出,出已復沒,何以故,身力大故則能還出,不習浮故,出已還沒。

  第三人者,沒已即出,出更不沒,何以故?身重故沒,力大故出,先習浮故,出已即住。

  第四人者,入已便沒,沒已還出,出已即住,遍觀四方。何以故?重故則沈,力大故還出,習浮則住,不知出處,故觀四方。

  第五人者,入已即沈,沈已便出,出已即住,住已觀方,觀已即去。何以故?為怖畏故。

  第六人者,入已即去,淺處則住,何以故?觀賊近遠故。

  第七人者,既至彼岸,登上大山,無復恐怖,離諸怨賊,受大快樂。

  §1第一種人

  善男子,生死大河亦復如是,有七種人畏煩惱賊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出家剃發,身被法服,既出家已,親近惡友,隨順其教,聽受邪法:‘所謂眾生身者,即是五蔭。五蔭者即名五大,眾生若死永斷五大,斷五大故,何須修習善惡諸業?是故當知無有善惡及善惡報。’如是則名一闡提也,一闡提者名斷善根,斷善根故沒生死河,不能得出,何以故?惡業重故,無信力故,如恆河邊第一人也。

  善男子,一闡提輩有六因緣,沒三惡道不能得出,何等為六?一者惡心熾盛故、二者不見後世故、三者樂習煩惱故、四者遠離善根故、五者惡業障隔故、六者親近惡知識故。

  復有五事沒三惡道,何等為五?一者於比丘邊作非法故、二者比丘尼邊作非法故、三者自在用僧鬘物故、四者母邊作非法故、五者於五部僧互生是非故。

  復有五事沒三惡道,何等為五?一者常說無善惡果故、二者殺發菩提心眾生故、三者憙說法師過失故、四者法說非法非法說法故、五者為求法過而聽受故。

  復有三事沒三惡道,何等為三?一謂如來無常永滅、二謂正法無常遷變、三謂僧寶可滅壞故,是故常沒三惡道中。

  §2第二種人

  第二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沒不能出。所言出者,親近善友,則得信心,是信心者,信施、施果,信善、善果,信惡、惡果,信生、死、苦、無常、敗壞,是名為信。以得信心,修習淨戒,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常樂惠施,善修智慧。以鈍根故,復遇惡友,不能修習身、戒、心慧,聽受邪法,或值惡時,處惡國土,斷諸善根,斷善根故,常沒生死,如恆河邊第二人也。

  §3第三種人

  第三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沉沒,親近善友,得名為出,信於如來是一切智、常恆無變、為眾生故,說無上道,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如來非滅,法、僧亦爾,無有滅壞。一闡提等不斷其法,終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要當遠離,然後乃得。以信心故,修習淨戒,修習戒已,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諸眾生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如恆河邊第三人也。

  §4第四種人

  第四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沉沒,親近善友,故得信心,是名為出,得信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眾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遍觀四方,觀四方者,四沙門果,如恆河邊第四人也。

  §5第五種人

  第五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沉沒,親近善友,故得信心,是名為出。以信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眾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慧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無退轉已,即便前進。前進者,謂辟支佛,雖能自渡,不及眾生,是名為去,如恆河邊第五人也。

  §6第六種人

  第六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沉沒,親近善友,獲得信心,得信心故,名之為出。以信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眾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無退轉已,即復前進,遂到淺處,到淺處已,即住不去。住不去者,所謂菩薩,為欲度脫諸眾生故,住觀煩惱,如恆河邊第六人也。

  §7第七種人

  第七人者,發意欲渡生死大河,斷善根故,於中沉沒,親近善友,獲得信心,得信心已,是名為出。以信心故,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十二部經,為眾生故廣宣流布,樂於惠施,修習智慧。以利根故,堅住信慧,心無退轉,無退轉已,即便前進,既前進已,得到彼岸,登大高山,離諸恐怖,多受安樂。善男子,彼岸山者,喻於如來,受安樂者,喻佛常住,大高山者喻大涅盤。

  〈二〉違疾忌醫 非醫之咎

  善男子,是恆河邊如是諸人,悉具手足而不能渡,一切眾生亦復如是,實有佛寶、法寶、僧寶,如來常說諸法要義,有八聖道、大般涅盤,而諸眾生悉不能得,此非我咎,亦非聖道、眾生等過。當知悉是煩惱過惡,以是義故,一切眾生不得涅盤。

  善男子,譬如良醫,知病說藥,病者不服,非醫咎也。

  善男子,如有施主,以其所有施一切人,有不受者非施主咎。

  善男子,譬如日出,幽冥皆明。盲瞽之人,不見道路,非日過也。

  善男子,如恆河水能除渴乏,渴者不飲,非水咎也。

  善男子,譬如大地,普生果實,平等無二,農夫不種,非地過也。

  善男子,如來普為一切眾生廣開分別十二部經,眾生不受,非如來咎。

  善男子,若修道者,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汝言眾生悉有佛性,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磁石者。善哉,善哉,以有佛性因緣力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言不須修聖道者,是義不然。

  善男子,譬如有人行於曠野,渴乏遇井,其井幽深,雖不見水,當知必有。是人方便,求覓罐绠,汲取則見。佛性亦爾,一切眾生雖復有之,要須修習無漏聖道,然後得見。

  善男子,如有胡麻則得見油,離諸方便,則不得見,甘蔗亦爾。善男子,如三十三天、北郁單越,雖是有法,若無善業、神通道力,則不能見。地中草根及地下水,以地覆故,眾生不見。佛性亦爾,不修聖道,故不得見。

  善男子,如汝所說,世有病人,若遇瞻病,良醫好藥,隨病飲食,及以不遇,悉得差者。善男子,我為六住諸菩薩等,說如是義。

  善男子,譬如虛空,於諸眾生,非內非外。非內外故,亦無罣礙,眾生佛性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有人,財在異方,雖不現前隨意受用,有人問之,則言我許。何以故?以定有故。眾生佛性亦復如是,非此非彼,以定得故,言一切有。

  善男子,譬如眾生,造作諸業,若善、若惡、非內、非外,如是業性,非有、非無,亦復非是本無今有、非無因出、非此作此受、此作彼受、彼作彼受、無作無受,時節和合,而得果報。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亦復非是本無今有、非內非外、非有非無、非此非彼,非余處來、非無因緣、亦非一切眾生不見,有諸菩薩時節因緣和合得見,時節者,所謂十住菩薩摩诃薩修八聖道,於諸眾生得平等心,爾時得見,不名為作。

  善男子,汝言如磁石者,是義不然,何以故?石不吸鐵。所以者何?無心業故。善男子,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無有作者,無有壞者。

  善男子,猶如猛火不能焚薪,火出薪壞,名為焚薪。

  善男子,譬如葵藿,隨日而轉,而是葵藿亦無敬心、無識、無業,異法性故,而自回轉。

  善男子,如芭蕉樹,因雷增長,是樹無耳、無心、意、識,異法有故,異法增長,異法無故,異法滅壞。

  善男子,如阿叔迦樹【無憂樹】,女人摩觸,花為之出,是樹無心,亦無覺觸,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

  善男子,如橘得屍,果則滋多,而是橘樹,無心無觸,異法有故異法滋多,異法無故異法滅壞。

  善男子,如安石榴,磚骨糞故,果實繁茂。安石榴樹,亦無心觸,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

  善男子,磁石吸鐵亦復如是,異法有故異法出生,異法無故異法滅壞。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不能吸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無明不能吸取諸行,行亦不能吸取識也,亦得名為無明緣行,行緣於識,有佛無佛,法界常住。

  善男子,若言佛性住眾生中者,善男子,常法無住,若有住處即是無常。

  善男子,如十二因緣無定住處,若有住處,十二因緣不得名常。如來法身亦無住處,法界、法入、法陰、虛空、悉無住處。佛性亦爾,都無住處。善男子,譬如四大,力雖均等,有堅、有熱、有濕、有動,有重、有輕、有赤、有白、有黃、有黑,而是四大亦無有業,異法界故,各不相似。佛性亦爾,異法界故,時至則現。

  善男子,一切眾生不退佛性故,名之為有。阿毘跋致故,以當有故,決定得故,定當見故,是故名為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譬如有王,告一大臣,汝牽一象以示盲者。爾時大臣受王敕已,多集眾盲,以象示之,時彼眾盲,各以手觸,大臣即還而白王言,臣已示竟。爾時大王,即喚眾盲,各各問言,汝見象耶?眾盲各言,我已得見。王言,象為何類?其觸牙者,即言象形如蘆菔根;其觸耳者,言象如箕;其觸頭者,言象如石;其觸鼻者,言象如杵;其觸腳者,言象如木臼;其觸脊者,言象如床;其觸腹者,言象如甕;其觸尾者,言象如繩。善男子,如彼眾盲,不說象體,亦非不說。若是眾相,悉非象者,離是之外,更無別象。

  善男子,王喻如來正遍知也,臣喻方等大涅盤經,象喻佛性,盲喻一切無明眾生。是諸眾生聞佛說已,或作是言,色是佛性,何以故?是色雖滅,次第相續,是故獲得無上如來三十二相,如來色常,如來色者,常不斷故,是故說色名為佛性。譬如真金,質雖遷變,色常不異,或時作钏,作毘[金*毘]、作盤,然其黃色,初無改易。眾生佛性亦復如是,質雖無常,而色是常,以是故說,色為佛性。

  或有說言,受是佛性,何以故?受因緣故,獲得如來真實之樂,如來受者,謂畢竟受,第一義受,眾生受性雖復無常,然其次第相續不斷,是故獲得如來常受。譬如有人姓憍屍迦,人雖無常,而姓是常,經千萬世,無有改易。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受為佛性。

  又有說言,想是佛性,何以故?想因緣故,獲得如來真實之想,如來想者,名無想想,無想想者,非眾生想、非男女想,亦非色受想、行識想、非想、斷想,眾生之想,雖復無常,以想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常恆之想。善男子,譬如眾生十二因緣,眾生雖滅,而因緣常。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想為佛性。

  又有說言,行為佛性、何以故?行名壽命,壽因緣故,獲得如來常住壽命。眾生壽命雖復無常、而壽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真實常壽。善男子,譬如十二部經,聽者、說者,雖復無常,而是經典常存不變。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行為佛性。

  又有說言識為佛性,識因緣故,獲得如來平等之心,眾生意識雖復無常,而識次第相續不斷,故得如來真實常心,如火熱性,火雖無常,熱非無常。眾生佛性亦復如是,以是故說,識為佛性。

  又有說言,離陰有我,我是佛性,何以故?我因緣故,獲得如來八自在我,有諸外道說言去來、見聞、悲喜,語說為我,如是我相,雖復無常,而如來我真實是常。善男子,如陰入界,雖復無常,而名是常,眾生佛性亦復如是。

  善男子,如彼盲人各各說象,雖不得實,非不說象。說佛性者亦復如是,非即六法,不離六法。善男子,是故我說眾生佛性,非色不離色,乃至非我不離我。善男子,有諸外道雖說有我,而實無我。眾生我者,即是五陰,離陰之外更無別我。善男子,譬如莖、葉、須、台合為蓮花,離是之外更無別花,眾生我者亦復如是。

  善男子,譬如牆壁、草木和合,名之為捨,離是之外,更無別捨。如佉陀羅樹、波羅奢樹、尼拘陀樹、郁昙缽樹,和合為林,離是之外更無別林。

  譬如車兵、象馬步兵、和合為軍,離是之外更無別軍。譬如五色雜線和合,名之為绮,離是之外更無別绮。如四姓和合,名為大眾,離是之外更無別眾。眾生我者亦復如是,離五陰外更無別我。善男子,如來常住,則名為我。如來法身無邊無礙,不生不滅,得八自在,是名為我。眾生真實無如是我及以我所,但以必定當得畢竟第一義空,故名佛性。

  善男子,大慈大悲名為佛性,何以故?大慈大悲常隨菩薩,如影隨形,一切眾生必定當得大慈大悲,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慈大悲者名為佛性,佛性者名為如來。

  大喜大捨名為佛性,何以故?菩薩摩诃薩若不能捨二十五有,則不能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以諸眾生必當得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喜大捨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大信心,何以故?以信心故,菩薩摩诃薩則能具足檀波羅蜜乃至般若波羅蜜,一切眾生必定當得大信心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大信心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一子地,何以故?以一子地因緣故,菩薩則於一切眾生得平等心。一切眾生必定當得一子地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一子地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第四力,何以故?以第四力因緣故,菩薩則能教化眾生,一切眾生必定當得第四力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第四力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十二因緣,何以故?以因緣故,如來常住。一切眾生定有如是十二因緣,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十二因緣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四無礙智,以四無礙因緣故,說字義無礙,字義無礙故,能化眾生。四無礙者即是佛性,佛性者即是如來。

  佛性者名頂三昧,以修如是頂三昧故,則能總攝一切佛法,是故說言,頂三昧者名為佛性。十住菩薩修是三昧未得具足,雖見佛性而不明了,一切眾生必定得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如上所說種種諸法,一切眾生定當得故,是故說言一切眾生悉有佛性。

  善男子,我若說色是佛性者,眾生聞已,則生邪倒,以邪倒故,命終則生阿鼻地獄,如來說法,為斷地獄,是故不說色是佛性,乃至說識亦復如是。

  善男子,若有眾生了佛性者,則不須修道。十住菩薩修八聖道,少見佛性,況不修者而得見耶?善男子,如文殊師利諸菩薩等,已無量世修習聖道,了知佛性,雲何聲聞、辟支佛等能知佛性?若諸眾生欲得了了知佛性者,應當一心受持讀誦、書寫解說、供養恭敬、尊重贊歎是涅盤經,見有受持乃至贊歎如是經者,應當以好房捨衣服、飲食臥具、病瘦醫藥而供給之,兼復贊歎禮拜問訊。

  善男子,若有已於過去無量無邊世中,親近供養無量諸佛,深種善根,然後乃得聞是經名。善男子,佛性不可思議,佛、法、僧寶亦不可思議,一切眾生悉有佛性而不能知,是亦不可思議。如來常樂我淨之法亦不可思議,一切眾生能信如是大涅盤經亦不可思議。”

  師子吼菩薩言:“世尊,如佛所說,一切眾生能信如是大涅盤經不可思議者。世尊,是大眾中有八萬五千億人,於是經中不生信心,是故有能信是經者,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如是諸人於未來世,亦當定得信是經典,見於佛性,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師子吼言:“世尊,雲何不退菩薩自知決定有不退心。”

  佛言:“善男子,菩薩摩诃薩當以苦行自試其心。日食一胡麻,經一七日。粳米、菉豆、麻子、粟𪎭[麾-毛+黍]及以白豆亦復如是,各一七日。食一麻時,作是思惟,如是苦行,都無利益,無利益事,尚能為之,況有利益而當不作?於無利益,心能堪忍不退不轉,是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如是等日修苦行時,一切皮肉消瘦、皺減,如斷生瓠,置之日中;其目欠陷,如井底星;肉盡肋出,如朽草屋;脊骨連現,如重線磚;所坐之處,如馬蹄跡;欲坐則伏,欲起則偃。雖受如是無利益苦,然不退於菩提之心。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為破眾苦,施安樂故,乃至能捨內外財物及其身命,如棄刍草。若能不惜是身命者,如是菩薩自知必定有不退心,我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菩薩為法因緣,剜身為燈,㲲[迭*毛]纏皮肉,蘇油灌之,燒以為炷。菩薩爾時受是大苦,自呵其心,而作是言:‘如是苦者,於地獄苦,百千萬分未是一分。汝於無量百千劫中,受大苦惱都無利益,汝若不能受是輕苦,雲何而能於地獄中,救苦眾生?’菩薩摩诃薩作是觀時,身不覺苦,其心不退不動不轉。菩薩爾時應深自知,我定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善男子,菩薩爾時具足煩惱未有斷者,為法因緣,能以頭目、髓腦、手足、血肉施於眾生,以釘釘身,投巖赴火。菩薩爾時雖受如是無量眾苦,若心不退、不動、不轉,菩薩當知我今定有不退之心,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善男子,菩薩摩诃薩為破一切眾生苦惱,願作粗大畜生之身,以身血肉施於眾生,眾生取時復生憐愍,菩薩爾時閉氣不喘,示作死相,令彼取者,不生殺害疑網之想。菩薩雖受畜生之身,終不造作畜生之業,何以故?善男子,菩薩既得不退心已,終不造作三惡道業。菩薩摩诃薩若未來世有微塵等惡業果報不定受者,以大願力為眾生故而悉受之。譬如病人,為鬼所著,藏隱身中,以咒力故,實時相現,或語、或喜、或瞋、或罵、或啼、或哭。菩薩摩诃薩未來之世三惡道業亦復如是,菩薩摩诃薩受熊身時,常為眾生演說正法,或受迦賓阇羅鳥【鵽鳥】身。為諸眾生說正法故,受瞿陀【牛】身、鹿身、兔身、象身、羖羊身、猕猴、白鴿、金翅鳥、龍蛇之身,受如是等畜生身時,終不造作畜生惡業,常為其余畜生、眾生,演說正法,令彼聞法,速得轉離畜生身。故菩薩爾時雖受畜生身,不作惡業,當知必定有不退心。

  菩薩摩诃薩於饑馑世見餓眾生,作龜魚身無量由延,復作是願,願諸眾生,取我肉時,隨取隨生,因食我肉,離饑渴苦,一切悉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菩薩發願,若有因我離饑渴者,未來之世,速得遠離二十五有、饑渴之患,菩薩摩诃薩受如是苦,心不退者,當知必定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菩薩於疾疫世,見病苦者,作是思惟:‘如藥樹王,若有病者,取根、取莖、取枝、取葉、取花、取果、取皮、取膚,悉得愈病,願我此身亦復如是。若有病者,聞聲、觸身、服食血肉乃至骨髓,病悉除愈。願諸眾生,食我肉時,不生惡心如食子肉。我治病已,常為說法,願彼信受,思惟轉教。’復次善男子,菩薩具足煩惱,雖受身苦,其心不退、不動、不轉,當知必定得不退心,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復次善男子,若有眾生為鬼所病,菩薩見已即作是言:‘願作鬼身、大身、健身,多眷屬身,使彼聞見,病得除愈。’菩薩摩诃薩為眾生故,勤修苦行,雖有煩惱,不污其心。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雖復修行六波羅蜜,亦不求於六波羅蜜果。修行無上六波羅蜜時,作是願言:‘我今以此六波羅蜜施一切眾生,一一眾生受我施已,悉令得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我亦自為六波羅蜜勤修苦行,受諸苦惱,當受苦時,願我不退菩提之心。’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作是願時,是名不退菩提之相。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不可思議,何以故?菩薩摩诃薩深知生死多諸罪過,觀大涅盤有大功德,為諸眾生處在生死,受種種苦,心無退轉,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復次善男子,菩薩摩诃薩無有因緣而生憐愍,實不受恩而常施恩,雖施於恩而不求報,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善男子,或有眾生為自利益修諸苦行,菩薩摩诃薩為利他故,修行苦行,是名自利,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具足煩惱,為壞怨親,所受諸苦,修平等心,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若見諸惡不善眾生,若诃責、若軟語、若驅擯、若捨之,有惡性者現為軟語,有憍慢者現為大慢,而其內心實無憍慢,是名菩薩方便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具足煩惱,少財物時,而求者多,心不迮小,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於佛出時,知佛功德,為眾生故,於無佛處受邊地身,如盲、如聾、如跛、如躄,是名菩薩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深知眾生所有罪過,為度脫故,常與共行,雖隨其意罪垢不污,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了了知見,無眾生相、無煩惱污、無修習道;離煩惱者雖為菩提無菩提行,亦無成就菩提行者。無有受苦及破苦者,而亦能為眾生壞苦,行菩提行,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復次菩薩受後邊身,處兜率天,是亦名為不可思議,何以故?兜率陀天,欲界中勝,在下天者,其心放逸,在上天者,諸根闇鈍,是故名勝。修施修戒,得上下身。修施戒定,得兜率身。一切菩薩毀呰諸有,破壞諸有,終不造作兜率天業,受彼天身,何以故?菩薩若處其余諸有,亦能教化成就眾生,實無欲心而生欲界,是故復名不可思議。菩薩摩诃薩生兜率天,有三事勝,一者命、二者色、三者名。菩薩摩诃薩實不求於命、色、名稱。雖無求心,而所得勝。菩薩摩诃薩深樂涅盤,然有因緣亦勝,是故復名不可思議。菩薩摩诃薩如是三事,雖勝諸天,而諸天等,於菩薩所,終不生於瞋心、妬心、憍慢之心、常生喜心。菩薩於天,亦不憍慢,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不造命業,而於彼天,畢竟壽命,是名命勝。亦無色業,而妙色身,光明遍滿,是名色勝。菩薩摩诃薩處彼天宮,不樂五欲,唯為法事,是故名稱充滿十方,是名名勝。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菩薩摩诃薩下兜率天,是時大地六種震動,是故復名不可思議,何以故,菩薩下時,欲色諸天,悉來侍送,發大音聲,贊歎菩薩,以口風氣,故令地動。

  復有菩薩,人中象王,人中象王名為龍王,龍王初入胎時,有諸龍王在此地下或怖、或喜,是故大地六種震動,是故復名不可思議。菩薩摩诃薩知入胎時、住時、出時、知父、知母,不淨不污,如帝釋髻青色寶珠,是故復名不可思議。

  善男子,大涅盤經亦復如是,不可思議。

  善男子,譬如大海,有八不思議。何等為八?一者漸漸轉深、二者深難得底、三者同一鹹味、四者潮不過限、五者有種種寶藏、六者大身眾生在中居住、七者不宿死屍、八者一切萬流大雨投之不增不減。

  善男子,漸漸轉深有三事,何等三?一者眾生福力、二者順風而行、三者河水入故,乃至不增不減亦各有三。

  是大涅盤微妙經典亦復如是,有八不思議。

  一者漸漸深、所謂優婆塞戒、沙彌戒、比丘戒、菩薩戒,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辟支佛果、菩薩果、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是涅盤經,說如是等法,是名漸漸深,是故此經名漸漸深。

  二者深難得底,如來世尊,不生不滅,不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轉法輪,不食不受,不行惠施,是故名為常樂我淨。一切眾生悉有佛性,佛性非色不離於色,非受想行識,乃至不離於識。是常可見,了因非作因。須陀洹乃至辟支佛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煩惱,亦無住處,雖無煩惱,不名為常,是故名深。

  復有甚深,於是經中,或時說我、或說無我,或時說常、或說無常,或時說淨、或說不淨,或時說樂、或時說苦,或時說空、或說不空,或說一切有、或說一切無,或說三乘、或說一乘,或說五陰即是佛性、金剛三昧及以中道、首楞嚴三昧、十二因緣、第一義空、慈悲平等,於諸眾生頂智信心,知諸根力,一切法中無罣礙智,雖有佛性,不說決定,是故名深。

  三者一味,一切眾生同有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脫、一因、一果、同一甘露,一切當得常樂我淨,是名一味。

  四者潮不過限,如是經中制諸比丘,不得受畜八不淨物。若我弟子,有能受持、讀誦書寫、解說分別是大涅盤微妙經典,寧失身命,終不犯之,是名潮不過限。

  五者有種種寶藏,是經即是無量寶藏。所言寶者,謂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分、五根、五力、七覺分、八聖道分,嬰兒行、聖行、梵行、天行,諸善方便,眾生佛性,菩薩功德,如來功德,聲聞功德,緣覺功德,六波羅蜜無量三昧、無量智慧,是名寶藏。

  六者大身眾生所居住處,大身眾生者,謂佛菩薩,大智慧故名大眾生。大身故、大心故、大莊嚴故、大調伏故、大方便故、大說法故、大勢力故、大徒眾故、大神通故、大慈悲故、常不變故、一切眾生無罣礙故、容受一切諸眾生故,是名大身,眾生所居之處。

  七者不宿死屍,死屍者,謂一闡提、犯四重禁、五無間罪、誹謗方等,非法說法、法說非法,受畜八種不淨之物;佛物、僧物隨意而用,或於比丘、比丘尼所,作非法事,是名死屍。是涅盤經離如是等,是故名為不宿死屍。

  八者不增不減,無邊際故、無始終故、非色故、非作故、常住故、不生滅故、一切眾生悉平等故、一切法性同一性故、是名無增減。是故此經,如彼大海,有八不思議。”

  師子吼言:“世尊,若言如來不生不滅名為深者,一切眾生有四種生,卵生、胎生、濕生、化生,是四種生,人中具有。如施婆羅比丘、優婆施婆羅比丘、彌迦羅長者母、尼拘陀長者母、半阇羅長者母,各五百子同於卵生,當知人中則有卵生。濕生者如佛所說:‘我於往昔作菩薩時,作頂生王及手生王。’如今所說:‘庵羅樹女、迦不多樹女。’當知人中則有濕生。劫初之時,一切眾生皆悉化生。如來世尊,得八自在,何因緣故,不化生耶?”

  佛言:“善男子,一切眾生,四生所生,得聖法已,不得如本卵生、濕生。善男子,劫初眾生,皆悉化生,當爾之時,佛不出世。

  善男子,若有眾生,遇病苦時,須醫須藥。劫初之時,眾生化生,雖有煩惱,其病未發,是故如來不出其世。劫初眾生,身心非器,是故如來不出其世。善男子,如來世尊所有事業,勝諸眾生,所謂種姓、眷屬、父母。以殊勝故,凡所說法,人皆信受,是故如來不受化生。善男子,一切眾生父作子業,子作父業。如來世尊若受化身,則無父母,若無父母,雲何能令一切眾生作諸善業?是故如來不受化身。

  善男子,佛正法中有二種護,一者內,二者外。內護者所謂戒禁,外護者族親眷屬。若佛如來受化身者,則無外護,是故如來不受化身。

  善男子,有人恃姓而生憍慢,如來為欲破如是慢故,生在貴姓,不受化身。

  善男子,如來世尊有真父母,父名淨飯,母名摩耶,而諸眾生猶言是幻,雲何當受化生之身?若受化身,雲何得有碎身捨利?如來為益眾生福德故,碎其身而令供養,是故如來不受化身。

  一切諸佛悉無化生,雲何獨令我受化身?”

  爾時師子吼菩薩。合掌長跪右膝著。地以偈贊佛:

  “如來無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廣宣說。

  今為眾生演一分,唯願哀愍聽我說。

  眾生無明闇中行,具受無邊百種苦。

  世尊能令遠離之,是故世稱為大悲。

  眾生往返生死繩,放逸迷荒無安樂。

  如來能施眾安樂,是故永斷生死繩。

  佛能施眾安樂故,自於已[已>己]樂不貪樂。

  為諸眾生修苦行,是故世間興供養。

  見他受苦身戰動,處在地獄不覺痛。

  為諸眾生受大苦,是故無勝無有量。

  如來為眾修苦行,成就具足滿六度。

  心處邪風不傾動,是故能勝世大士。

  眾生常欲得安樂,而不知修安樂因。

  如來能教令修習,猶如慈父愛一子。

  佛見眾生煩惱患,心苦如母念病子。

  常思離病諸方便,是故此身系屬他。

  一切眾生行諸苦,其心顛倒以為樂。

  如來演說真苦樂,是故稱號為大悲。

  世間皆處無明𣫘[聲-耳+卵],無有智嘴能破之。

  如來智嘴能啄壞,是故名為最大子。

  不為三世所攝持,無有名字及假號。

  覺知涅盤甚深義,是故稱佛為大覺。

  有河洄澓沒眾生,無明所盲不知出。

  如來自渡能渡彼,是故稱佛大船師。

  能知一切諸因果,亦復通達盡滅道。

  常施眾生病苦藥,是故世稱大醫王。

  外道邪見說苦行,因是能得無上樂。

  如來演說真樂行,能令眾生受快樂。

  如來世尊破邪道,開示眾生正真路。

  行是道者得安樂,是故稱佛為導師。

  非自非他之所作,亦非共作無因作。

  如來所說苦受事,勝於一切諸外道。

  成就具足戒定慧,亦以此法教眾生。

  以法施時無妬吝,是故稱佛無緣悲。

  無所造作無因緣,獲得無因無果報。

  是故一切諸智者,稱說如來不求報。

  常共世間放逸行,而身不為放逸污。

  是故名為不思議,世間八法不能污。

  如來世尊無怨親,是故其心常平等。

  我師子吼贊大悲,能吼無量師子吼。”

  中華佛典寶庫 大正藏

  第 12 冊 No. 0374 大般涅槃經

  北涼天竺三藏昙無谶譯

  李鑫森注釋

  歡迎傳播 歡迎指正

  2017-02-25修改

 

上一篇:呷絨多吉上師法語:什麼才是真正的出離心?
下一篇:大般涅盤經40卷連載 第三十三卷


即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上報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願見聞者,悉發菩提心。在世富貴全,往生極樂國。

台灣學佛網 (2004-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