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有位同事,脾氣很急的。但他生活得卻很不錯,這幾年買房買車開公司,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後來接觸多了,尤其是到他家去後,才知道這人雖然脾氣大了點,但心腸好,最大的好處是很有孝心。母親年邁,有點老糊塗了,脾氣又不好,很難照料。兄弟姐妹好幾個,誰也不樂意管。他一個人贍養著老母親,將她接到身邊照料。老人身體不好,每年住幾次院,都是在省城最好的醫院,在她身上花了很多的錢。孝是莫大之善,佛說:“自地積珍寶,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亦不如供養父母。”他有這份心,才有那樣的人生。
他的兄弟姐妹卻不一樣,母親剛開始在老家住院,他承擔了全部的費用,只讓他們就近抽時間照料一下,都一個推一個的。個個都說有事,或者直接說聞不得醫院的那個味道,連出錢請他們都不願意去。算盤子打得很精,但人算不如天算,沒有一個日子過得好的。
還有我二大媽,算是比較有福報的人,子女賢能而孝順。唯一她的三兒媳婦對她不孝,曾經住在一起時,因為兒子與兒媳偶爾鬧了點矛盾,兒媳婦借這個時機,以離婚相要挾,將公婆趕出了家門。不幸的是,不久之後,他們卻真的離婚了。在這事上,老倆口是一直持反對態度的。只是這年代,兒女婚事由不得父母了。
後來一次我與二大媽在一起吃飯,偶爾談到這位兒媳婦。二大媽說著說著,眼圈就紅了,在飯桌上抹著眼淚哭起來了。她憐憫這個兒媳婦,說她可憐,為她擔憂,罵自家三兒子不聽話,全然不記得三兒媳婦曾經將她掃地出門的事了。這份度量與善心,讓我很是感動。這樣的心,才有這樣的福。心造命運的事,仔細考察,真的是無一錯漏。
《王鳳儀言行錄》中記載,王老先生的姑父脾氣很不好,曾經因為錢財上略推遲一點的事,指著他鼻子罵了半夜。“你們老王家沒一個好東西,真是一筐木頭,砍不出一個楔子來!”就這樣的為人,卻很富裕,在地方上很有名望,讓年輕時的王鳳儀先生好生郁悶。
後來為了考察他怎麼發的財、怎麼成的名,對他的一舉一動,他都暗中留意。天長日久,他才明白了,姑父雖然脾氣不好,心倒是蠻好的。對他媽更是孝順,“晨昏定省,冬溫夏涼”都做得無微不至。不論大事小情,只要他媽一開口,他都服從。由此他知道了,周姑父是從孝字上興家立業,在孝上成的名。
我們常見一些看起來不怎麼樣的人,卻生活的很不錯,真實情形真的是那麼不堪嗎?恐怕更多的是源於不了解、或有成見、或想當然耳。人都善於原諒自己,卻很難做到推己及人。看旁人的缺點,都象明鏡兒似的,這面鏡子卻很難照到自己或親近的人身上。學會返觀自己的缺點,學會找別人的好處,才離事實的本來面目更近,才容易找到現世禍福的源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