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無住而生心,必須從深入經藏,從思維修做起。這話聽起來有些別扭,因為無住而生心是不起心不動念,而思維修卻是起心動念,這是兩碼事,但我們一定要知道,這說的可是一個問題。如果沒有因地的思維修,是不可能達到果地的無住而生心的。我們大家都知道《八正道》:正見,正思維,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這一切可都是從深入經藏,從思維修起步的。
為什麼說八正道是從深入經藏,從思維修起步的呢?您想啊,我們學佛,首先要知道佛說些什麼,如果不知道佛在說什麼,您依照什麼去修啊?要想知道佛說什麼,您必須深入經藏(或聽法師講經),學習經典的過程就是熏習我們自心的過程,就是和自己對號入座的過程,就是改變自己觀念的過程,也是我們思維修的過程。拿《金剛經》為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此語學佛者盡人皆知,可怎麼才能把這話運用到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去呢?這個運用的過程,就是我們思維修的過程。那麼思維修的目的是什麼呢?就是通過學習佛的經典,通過熏習我們的內心,通過對號入座的思維,讓自己對佛法有一個全面的認同,有一個逐步深化理解的過程,有一個逐步轉化我們觀念的過程,最後全盤接受佛法,把佛的觀念變成我們自己的觀念,從內心深處徹底改變我們自己。用最簡單的話說:您被佛法洗腦了。所以我們要知道,為了達到被洗腦的目的,我們可是費盡了心機。首先要信佛,因為信佛才能學佛,才能深入經藏,才能依照佛說的話去做,才能滿懷信心的皈依三寶,才能心甘情願的去掉三毒,才能持清淨戒《菩薩戒》,一心一意的行走在菩提道上。
當您深入經藏,通過對號入座的思維修,逐漸改變了自己的觀念,一直到從內心深處徹底改變了自己,這時的您已經從骨子裡與佛法和一,您說話做事不假思索,必是正見,您的起心動念必與佛法相通,您在修行中的一切作為,必是行走在菩提道上做諸功德(這時基本達到無住而生心)。在這一系列修行的過程中,必定會次第證悟(第一:見性——除三毒;第二:開心花——三七日如何......如何......;第三:證悟無生——般若智慧逐步顯現;第四:寂滅忍:——我不知道,因為我沒證著)。說的連我自己都覺得夠熱鬧的,可到底怎麼操作呀?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無一例外的要與人打交道,不管您願不願意,您的周圍總有一個人或幾個人,好像專門就是為了和您做對才來到這個世間。沒學佛時無所謂,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學佛後就不一樣了,要面對心中的一切念頭,並對此要逐一破解或分批破解,不把這些亂七八糟的雜念處理干淨,您的心不逐漸清淨下來,如何修行?(作為凡夫,外界的因素對我們不可能沒有影響,不可能不產生雜念,所以處理雜念的過程就是修行的過程,也是為見性——除三毒做鋪墊)。首先我們要知道,雜念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三毒(貪嗔癡),當我們對《金剛經》有相對的了解後(受到較深的熏習),還覺得自己挺好,不知道從何處下手開始修行的時候,就請把眼睛閉上,什麼都別想,讓念頭自然流過,您只是看念頭,可千萬別跟著念頭跑{在看念頭的同時也是在用警覺的心觀察(警覺的心就是被佛法熏習的心)邊觀察自己的念頭邊與佛法對號入座},看哪個念頭是屬於貪嗔癡並把它們挑出來,對症醫治,這樣做針對性極強,見效特快。最好是能受持菩薩戒,您反正費一回事,不如把所有問題一起都解決了,您解決問題的速度越快,解決掉的問題越多,您次第證悟所需要的時間不是越短嗎?另外,我們應該知道《菩薩戒》十重四十八輕戒,其中違犯任何一條都離不開貪嗔癡,就菩薩戒而言,除三毒是本,而其它都是事,把三毒徹底滅掉,其它一切問題都將迎刃而解。所以,見性——除三毒是最難的,或者說除三毒用的是實力,而往上證悟用的卻是心力。
把您挑選出來的,您認為是不好的念頭或屬於三毒方面的念頭放在一起,做一次徹底的忏悔,可以參照第二篇《忏悔法門能夠通道》,經過反復的忏悔後,您會覺得輕松許多。對於沒有解決的問題,就要開始針對性治療了。先說愚癡:這個問題在三毒裡是最好解決的,為什麼?因為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呀。愚癡是因為您不懂,多讀經,多聽法師講經,多受佛法的熏習,您自然就懂了。老僧常談,一定要受戒,把經常忏悔變成習慣,橫掃學佛路上的一切障礙,必須受持《菩薩戒》。有的人學佛幾年甚至十幾年還沒有見性,一定是在這方面出現問題,要時刻看住自己的心,絕對不能讓亂七八糟的種子隨意流入自己的自留地中,我們學佛修行,一定要從理上入手,不要在事上糾結,因為事只是顯理的,,但它本身不是理,在事上糾結,非常容易著相,容易鑽牛角尖,一旦養成習慣,是件非常麻煩的事情,法執就是如此。要把心量放大,放到無限大,因為虛空法界本來就是一體,一切現象不過是心念所轉化的影像而已,知道不算,您只有自己證悟了,才會豁然開朗,知道一切原來如此,果然如此。
解決愚癡的問題,要受持《菩薩戒》,要經常忏悔,要深入經藏,要看住自己的心,隨時改變與佛法不能相容的觀念,這個問題很快就會解決。三毒是貪嗔癡,愚癡說完了,現在說貪心,其實貪心也好解決,因為一切生不帶來,死又帶不走,您貪什麼呀?貪也白貪,還落個往下墮,您犯得上嗎?我在《忏悔法門能夠通道》裡,把這方面的內容在理上說得特別通俗易懂,誰都能看明白,所以在這裡關於(貪)和(愚)就不細說了,自己去看就行。
我反復強調要看住自己的心,可大家千萬不要誤解,這裡說的心可不是指我們的法身(不是指我們的自留地),我們的自留地是清淨法身,,它是不增不減,是不垢不淨的,您不用看它,那是一切眾生都有份的,丟不了。再說,我們本來就生存在虛空法界中,或者說我們本來就生存在心地中,您再用心看住心,那不是頭上再按個頭嗎?那不是著相嗎?那不是住在相上嗎?佛說的是無住,要無住而生心才對。那我說的到底是用自己的什麼心來看住什麼心呢?簡單說:就是用被佛法熏習的心看住我們的妄心。妄心起的就是妄念,是(貪嗔癡)的念頭。被佛法熏習的心,嚴格地說是習氣,是習慣,通過對照佛法的修持,把我們的習氣,習慣改變過來,就是用佛法逐漸改變我們的觀念,直至把我們的觀念變成佛的觀念(被佛法洗腦),這時您的見解,思維等一切都不離佛說,一切起心動念,行為舉止皆是無作而做,也叫無住而生心。在您修持的過程中,也是在把凡夫的觀念逐漸的轉變成佛的觀念,您用這個逐漸成長的觀念,看住您的妄心,不讓貪嗔癡的念頭(也叫罪惡的種子)流入您的自留地,一旦發現念頭不對,立刻忏悔,不讓種子成熟。
對於除(嗔),是要費點周折的,我們應該知道,這裡說是除(嗔),但實際上三毒是一起除的,只是其它兩項比較容易,(嗔)比較難除,重點說一下而已。在每次起嗔心的時候,都要不失時機的對嗔心加以呵責,加以制止,加以引導。在呵責,制止,引導的過程中,不僅能夠相對削弱嗔的力度,實際上也是在加深我們的自控能力,也是在培養我們思維修的習慣。如何思維?我在《忏悔法門能夠通道》裡說明白了,這裡只說一下對治的方法。如果反復起嗔心無法控制,就用平常心想對方的20條優點,再想自己的20條缺點,用自己的缺點和對方的優點比,您一定比不過對方,這樣反復幾次就會見到實效,很靈的。這個辦法是我自己對治嗔心時在網上查的,發明人真的很高明,只是當時忘看這是誰的傑作。
這篇文章主要說如何做到無住而生心,所以其它問題就略說。要做到無住而生心,一:深入經藏持戒修行;二:和佛法對號入座;三:思維修;這裡還得拿《金剛經》說事:“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在您真正想走菩提道,卻又不知道怎麼把佛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的時候,您不妨這樣做,比如貪心,在面對名利的時候您就想:“名也好,利也罷,都是生不帶來死又帶不走的身外之物,貪它干什麼?佛都說了,這些東西都是假的,都是了不可得的,都是如夢如幻,如露如電,都是瞬間破滅的,再說貪是三毒,是要下墮三途的,我要是為了眼前這點虛幻的假象,就犯戒,甚至葬送了自己的菩提道,那我發的叫什麼菩提心啊,我如果真那麼做,那不成說了不算,算了不說的小人了嗎?再說,如果墮到三途,我還能到極樂世界去了嗎?我修行是為了解脫,如果連名利關都過不去,如何繼續修行?如何解脫?佛您放心,我知道這是您對我的考驗,我知道該怎麼做,我不光自己努力修行,還要和眾生一起行走在菩提道上”。在您心裡想這些的時候,您用佛的話指導您的思路,您這就是正念,就是正思維,您的努力就是正精進,您就行在菩提正道上,用佛法指導您的具體行為就是對號入座,整個思維的過程就是思維修,前提是必須受《菩薩戒》。這裡所說的方法只是個原則,您在理上明白了,具體遇到問題,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按照自己的方式做就行,這一套對貪嗔癡都管用,如果借鑒《忏悔法門能夠通道》同時修,可以節省很多時間就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其實想做到無住而生心並不難,就是從深入經藏,從思維修做起。在您思維的過程中,結合佛的思想方法,結合《梵網經菩薩戒本》,一步步地改變自己的觀念,最後達到被徹底同化的目地,從內心深處,從骨子裡產生對佛的認同,對佛法的認同,通過對菩薩戒的理解執持,使自己的行為舉止逐步得到規范並且次第提升,在整個修行的過程中,伴隨著發願回向,及佛號不斷(呼吸念佛法),您心中坦蕩,無有掛礙,此時一切都順理成章,水到渠成,無作而作,無住而生心,自在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