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裡面講:「己未得度。欲度人者。無有是處。」我們自己修行還沒有成就,想要幫助眾生來學佛、聞法,常常在幫助眾生的過程當中,反而退失了道業,也就是自己忘記了要用功、修行,所以到後來人家都已經成就了,自己還是煩惱深重,沒有辦法解脫。
能夠發心利益眾生,這當然是一件好事,不能說你是有過失的。只不過我們自己要懂得修行,不能只有修福。要了生脫死,只有「福」是沒有辦法幫助你成道的。就像做世間的善法,做得再好,也只都是在三善道受生,萬一你的念頭迷惑了、顛倒了,還要到三惡道受生。
《那先經》講到,一個凡夫雖然一生做善,哪怕就只有這麼一點過失、一點罪業,死後都會墮入惡道當中,就如同小石頭,遇水即沉,因為沒有佛力的加持,這「水」就是業海的意思。所以除了自己發心修行,還是得仰仗佛力的加持,有因緣,就隨分隨力,把佛法介紹給同參道友、家親眷屬,讓他們明白,學佛是要學一乘了義。你不要告訴別人說學佛需要學世間法,還要學《弟子規》。
現在甚至有很多的出家人,都誤以為教初學者學佛,要先學儒家、要學《弟子規》。這是佛門近幾年來,最嚴重錯誤的一件事情,使得很多的同修,原本想學佛沒有學成,反而學成了外道,或是變成了世間人。那就是因為講經的人沒有把佛法道理講清楚,沒有把該怎麼修行的事實跟你說明白。他認世間為實有,在講話時總帶著自身的好樂,才導致大眾對於佛法,有這樣的誤解。
我們學了大乘佛法,自己要有正知正見,你勸人家修行、勸人家學佛的時候,要告訴他:大乘的基礎是依心性而建立的,不是依世間法,不是依《弟子規》,更不會是其他的外道典籍。你要告訴對方,佛法的目的在於「見性」。
淨土宗的祖師講:「一切法門。明心為要。一切行門。淨心為要。」所有的法門,不管你是宗門─禅宗、教下,或是學密宗的,它的根本宗旨,都是在於明心而已。想要「明心」,必須得「淨心」,使你現在的心清淨,你才能夠見到佛性。所以,所有的佛法,殊途同歸,統統都是為了讓你斷煩惱、證菩提,能夠打開本來,親見佛性,這個時候才是真正禅宗講的:「大休歇地」。不管是面對世間境界,以及出世間的境界,他是真正的都不再生起煩惱,這是真正地解脫,這才是佛法修學的要旨。
所以當有因緣勸人家學佛,就要告訴他:「要學大乘」,大乘如同太陽一樣,其他的人天、小乘就如同熒光,甚至人天乘連熒光都不是,人天乘根本沒有辦法出離三界,更不可能作為修學大乘佛法的基礎。不只人天乘不行,小乘佛法也不行。小乘沒有辦法作為大乘的基礎。《往生論》講:「大乘善根界。等無譏嫌名。女人及根缺。二乘種不生。」大乘善根界是指西方淨土。這是指極樂世界是有大乘善根的人居所。沒有女人以及諸根有缺陷的眾生。極樂淨土純是大乘佛法,二乘的種性不能往生淨土。所以可想而知,一切的大乘佛法依心地而建立,絕對不是建立在小乘之上。
大乘法是依心性,依不生不滅的真如本性,我們的真心本性不生不滅,是以此為基礎。小乘的修學是生滅六識,他不曉得有八識,只知道有六識─眼、耳、鼻、舌、身、意,而且他認為這個六識是有生有滅的。跟大乘完全不同,所以不能做為修學大乘佛法的基礎。這個一定要清楚,不然你勸人家學佛,你自己都學錯、講錯了,你要背因果!也許你不會講以上的道理,但是你勸他學大乘,肯定沒有錯。大乘佛法你不了解,你也沒有辦法完全的說明,你可以勸他看祖師大德和尚的講經,或是勸他念佛求生淨土,這些都可以避免你犯過失。
我們自己要用功修道,在有因緣的情況下,要勸人家學習大乘佛法,但是不要講錯。像有的人他不懂大、小乘的差異在哪裡,他在勸人家學佛時,竟然叫人家先學《弟子規》,我聽了很好笑,《弟子規》跟大乘佛法哪有什麼關系,它也不是佛經,那是世間人看的,它跟佛法沒有什麼關系,這一點我們要非常清楚地認知。你要是搞錯了,以非為是,把錯誤的當成是正確的,把不了義法當作是了義,那麼損傷的是你自己的法身慧命;如果你再把這錯誤的知見宣傳出去,損傷的則是別人的法身慧命;如果你是一個出家人,那你的罪報就越來越重,這一點不可不慎。
希望大家能夠認真用功、勇猛精進,有機會、有因緣要跟人家講說大乘、贊歎大乘,不要學不了義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