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淨土教主第一
阿彌陀佛
是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啊。梵語阿彌陀,這裡(中國)叫做無量。那佛的光明無量,壽命無量,所以號稱阿彌陀。按《無量壽經》說,過去久遠世自在王佛在世時,有一位國王,聽佛說法,心懷愉悅,發起無上正真道意。放棄國家王位,而去作沙門,法號叫法藏。去世自在王佛那裡,求佛說法。當時世自在王佛,為他廣說二百一十億諸佛剎土,那些剎土天人的善惡,國土的粗妙,隨著他的心願,全都顯現給他看。當時那比丘,聽佛所說的嚴淨國土,都親眼看見,發起了無上殊勝的願。他的心在寂靜中,沒有什麼執著,足足用了五劫的時間,思惟攝取莊嚴佛國的清淨修行。這樣修行後,到佛那裡,對佛說:“願佛傾聽並審察,關於我所發的願,詳細說一說。第一願,如果我成佛,國土還有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我就不取正覺;第二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壽終之後,再有落入三惡道的,我就不取正覺;第三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不完全是真金色,我就不取正覺;第四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形像膚色各不相同,有好看和難看的不同,我就不取正覺;第五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沒有宿命通,不知道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計算)劫數的事,我就不取正覺;第六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沒有天眼通,見不到百千億那由他的佛國,我就不取正覺;第七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沒有天耳通,聽不到百千億那由他的佛說法,不能全部受持,我就不取正覺;第八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沒有他心智,不知道百千億那由他佛國中眾生的心念,我就不取正覺;第九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沒有神足通,在一念頃刻間,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佛國,我就不取正覺;第十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若是生起我執身見,我就不取正覺;第十一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不入念佛三昧,不達到滅度成佛的,我就不取正覺;第十二願,如果我成佛,光明有限量,不照到百千億那由他的佛國,我就不取正覺;第十三願,如果我成佛,壽命有限量,不足百千億那由他劫,我就不取正覺;第十四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聲聞眾,能夠計算,甚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都成就緣覺果位,在百千劫中,都能計算,知道數量,我就不取正覺;第十五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壽命沒有限量,除去那些本有願力以外,長壽短壽隨意自在。如果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十六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甚至聽到有不善的名聲,我就不取正覺;第十七願,如果我成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是全部贊歎我的名號,我就不取正覺;第十八願,如果我成佛,十方眾生,完全真心信願,想要生到我國,甚至十念,若是不能生,我就不取正覺;唯有五逆罪、誹謗正法除外;第十九願,如果我成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各種功德,完全真心發願,想要生到我國,臨壽終時,假如不與大眾圍繞出現在那人面前,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願,如果我成佛,十方眾生,聽到我的名號,一心想念我國土,積種種功德,完全真回向,想要生到我國,有不如願的,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一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不是全都成就圓滿三十二大人相(佛莊嚴德相),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二願,如果我成佛,他方佛土的菩薩眾,來生到我國,究竟必定達到一生補處菩薩位。除了他的本願以外,自在教化,為了眾生,披上宏誓的铠甲,積累功德,度脫一切眾生,游遍各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所有佛如來,開化恆沙無量眾生,使他們立於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平常次第的修行,現前修習普賢菩薩的德能。如果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三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借助佛的神力,供養所有佛,一頓飯的時間,不能到遍無數無量億那由他的佛國,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四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在所有佛面前,現出他們的德行,所有求願供養的具備,若是不如意,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五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慧,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六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不得到金剛那羅延身(堅固身),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七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一切萬物,極其清淨光麗,形像特別殊勝,極其微妙,無法統計數量。那等眾生,甚至得到天眼的,有能夠明白清楚辨認數量的,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八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甚至功德少的,不能知見那道場樹的無量光色,高四百萬裡,我就不取正覺;第二十九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若是受讀經法,持誦講說,而不得辯才智慧的,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智慧辯才,若是可以限量的,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一願,如果我成佛,國土清淨,全都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的佛世界,猶如在明鏡中,看到他們的面像。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二願,如果我成佛,從地面上,到虛空中,宮殿樓觀,池塘流水,華草樹木,國土中所有一切萬物,都是用無量雜寶百千種香一起合成,莊嚴奇妙,超過其他天人。那香味熏遍十方世界,菩薩聞到,都修佛行。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三願,如果我成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到他們的身體,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四願,如果我成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佛世界眾生之類,聽到我的名字,不能成就菩薩無生法忍,所有甚深總持的,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五願,如果我成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佛世界,有那女人,聽到我的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又成為女人形像的,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六願,如果我成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佛世界和菩薩眾,聽到我的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清淨梵行,直到成就佛道。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七願,如果我成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的佛世界和所有天下的人民,聽到我的名字,五體投地,叩首禮拜,歡喜信樂,修菩薩行,所有天下的世人,莫不表示敬意。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八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想得到衣服,隨著念頭就來,如佛所贊的袈裟,自然披在身上。若還有裁縫洗染等,我就不取正覺;第三十九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天人,所受到的快樂,不如阿羅漢,我就不取正覺;第四十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隨意想見十方無量的莊嚴清淨佛土,馬上如願,在寶樹中,全都照見,猶如在明鏡中看見面像。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四十一願,如果我成佛,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聽到我的名字,直到成佛,五根不完善的,我就不取正覺;第四十二願,如果我成佛,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聽到我的名字,全都得到清淨解脫的三昧。安住這三昧中,一念之間,供養無量不可思議的佛世尊,而不失掉定意。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四十三願,如果我成佛,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聽到我的名字,壽終之後,生到尊貴的家。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四十四願,如果我成佛,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聽到我的名字,歡喜踴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四十五願,如果我成佛,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聽到我的名字,全都得到普等三昧。安住這三昧中,直到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四十六願,如果我成佛,國土中的菩薩,隨他們的志願,想要聽佛法,自然聽到。若不是這樣,我就不取正覺;第四十七願,如果我成佛,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聽到我的名字,不當即得到不退轉地位,我就不取正覺;第四十八願,如果我成佛,他方國土的菩薩眾,聽到我的名字,不當即得到第一法忍、第二第三法忍,修所有佛法,不能當即得到不退轉地位,我就不取正覺。”當時法藏比丘說完這四十八願,大地發生六種震動(動、起、湧、震、吼、擊(搖)等六相),天上妙華如雨飄下,空中有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法藏比丘建立這個願後,一向專志在莊嚴妙土上。他修的佛國,開廓廣大,超勝獨妙,建立的常態,無衰無變。在不可思議的無比漫長時間裡,種植積累菩薩的無量德行。不發起貪瞋癡的覺念,不動起貪瞋癡的想念,不貪著色聲香味觸法。用忍辱的力量成就,不計較眾多的苦,少欲望常知足,不沾染恚憤愚癡。常在三昧寂靜中,智慧沒有任何妨礙。沒有虛偽谄曲的心,和顏愛語,先替他人著想。勇猛精進,志願沒有倦怠。專求清淨的法,只為惠利群生。恭敬三寶,奉事師長,憑著大莊嚴,具足種種行持,使所有眾生,功德成就。安住在空、無相、無願(三解脫門)的法中,沒有造作沒有緣起,觀察萬法如幻如化。遠離粗言,因為自害害他,互相都受傷害;修習善語,因為自利利人,人我都得利。放棄國家王位,捨掉財產,自我修行六波羅蜜(六種行持),同時教化他人,在無限的劫數中,積功累德。隨著他的轉生處,隨心所欲,無量的寶藏,自然應有盡有。教化安養無數眾生,止住在無上正真之道。或者是長者居士、豪門大戶,或者是高貴國王、轉輪聖帝,或者是六欲天主,甚至大梵天王等身份,常有四件事(飲食、衣服、臥具、湯藥)供養恭敬一切諸佛。這樣的功德,多得無法形容。口中氣味香潔,如青蓮花;身上的毛孔,散發出栴檀香,那香氣普熏無量世界;容色端正,相好美妙無比,他的手中常出現無盡的寶藏;衣服飲食,珍妙充滿華香;傘蓋旌旗莊嚴隆重。所有這些事,超過天人,在一切法中,隨意自在。法藏菩薩,如今已經成佛,現在就在西方淨土,距離這裡有十萬億剎土那麼遠,他的佛世界,名叫安樂國,成佛以來,經過了十劫。又有《悲華經》說:“往昔經過恆河沙阿僧祇劫以前,有個世界名叫刪提岚,劫的名字叫善持劫。有個轉輪王,名叫無诤念,在寶藏如來那裡,發菩提心,願成就淨土。佛就授記:‘西方過百千萬億佛土,有尊音王如來世界。經過一恆河沙阿僧祇劫,進入第二恆河沙阿僧祇劫,這時的世界,轉為安樂國。你在這時,當要作佛,號稱無量壽如來。’”阿彌陀佛發的願,與《無量壽經》大體相似。《一向出生菩薩經》又說:“阿彌陀佛,在無量阿僧祇劫前,是輪王太子,名叫不思議勝功德。生有十六歲,從寶功德星宿劫王如來那裡,聽到法本陀羅尼。在七萬年中,精勤修習,沒有睡眠,也不臥倒。遇到九十億百千那由他佛,佛的說法,全都能聽聞修習。厭家剃發,而作沙門。後來,又在九萬年中,修習這陀羅尼,又為眾生分別顯示。一生之中,力精教化,使八十億那由他眾生,發起道心,積功累德,直到不退地。”《法華經》也說:“過去大通智勝佛,沒有出家時,有十六個兒子,都以童子身出家而成為沙彌。當時那佛說《法華經》後,就入靜室,八萬四千劫。這時十六位菩薩,各自升上法座,為四部眾,分別廣泛講說《妙法華經》,各自共度六百八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等眾生。這十六位菩薩,其中有一名是阿彌陀。第十六名,就是我釋迦牟尼。”所以知道阿彌陀佛,由本願力,發起殊勝的行持,經過無量億劫,成就莊嚴淨土。唯有這部經文,略微標明梗概,其他依正等果報,各經典都有詳盡表述,這裡就不細說了。往生淨土的三輩,按照《無量壽經》上所說:“那上輩往生的,捨家庭棄愛欲,而出家作沙門,發菩提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修行各種功德,願生淨土。這一等眾生,臨壽終時,無量壽佛與大眾顯現那人面前,當即隨著那佛,往生淨土。就在七寶華中,自然化生,安住不退轉境界,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所以阿難,有那等眾生想在今世見到無量壽佛,應發無上菩提之心,修行功德,願生淨土。那中輩往生的,十方世界的各天人民,其中有至心願生淨土的,雖然不能出家作沙門,大修功德,應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念無量壽佛,多少修善,奉持齋戒,建立塔像,供養沙門,懸彩燃燈,供華燒香,並將此功德回向,願生淨土。那人臨終,無量壽佛化現佛身,光明相好,完全如真佛一樣,與所有大眾,顯現在那人面前,當即隨著化佛,往生淨土,安住不退轉境界。功德智慧,比上輩往生稍次一點。那下輩往生的,十方世界的各天人民,其中有至心求生淨土的,假使不能作各種功德,應當發無上菩提之心,一向專心致志,甚至十念,念無量壽佛,願生淨土。若是聽到甚深妙法,歡喜信樂,不生疑惑。甚至一念也念那阿彌陀佛,有至誠心,願生淨土。這個人臨終,夢見那阿彌陀佛,也能往生。功德智慧,比中輩往生的稍次一點。”按照《觀無量壽佛經》中,所分的九個品級,那上中二品,大略對應這三輩中的往生者。那下三品,都是一生造罪,末後回心轉意的,三輩境界沒有包含。根據《涅槃經》上所說,“闡提(斷善根的眾生)也有佛性”的意思,必要與《觀經》九品結合起來看,它的意義才算圓融。讀者要注意。
評論說:諸佛的法身,無處不在,法身佛是這樣,彌陀佛也是這樣。本來沒有淨與不淨,又哪裡有東方西方?但是在方便門中,都是有優劣的分別的。在凡夫地位能不退的,只有極樂世界的凡聖同居土才可以,不是其他佛土能比的啊。五濁惡世的眾生,只要發心信願,十念就功成,頓時超出塵劫。我佛的慈悲,在這裡已是至極,有幸遇到大法,能聽聞到彌陀如來本願功德,而不能發起希有難得的心,生起仰慕願樂的想往,卻背棄慈父逃走,浪蕩在窮途末路上,長劫的漂流輪回,沒有辦法哀救,可以不怕嗎,可以不努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