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到善惡報應,陳伯達居士在《改造命運的原理與方法》中說:有少數人一生行善,臨終卻不得“好死”。這是因為他今生的善果還沒有成熟,可是他前世的惡果已經先成熟了。然而,也有一些普通人以為是“惡終”,其實不是惡終。例如,《譬喻經》上記載:有一個牧羊的小孩采花要供養佛,可是走到半路卻被牛觸死了,但是他的神識卻立即升了天。《經律異相》這部書也記載:有一只猴子看見一個得道的高僧,心裡很高興,他開玩笑地披著袈裟,沒想到失足墜地而死,它的神識也升了天。總而言之,因為行善而死的人,來世沒有不得善報的,只是我們凡夫的肉眼一時認識不清楚而已。
明朝時揚州有一位開雜貨店發財的富翁,他有一個兒子和兩個孫子,生活相當富裕。後來他病倒了,臨終時他拿出一桿秤,並且吩咐他的兒子說:“這是我賺錢的絕招!這一桿秤裡面是中空的,而且還灌有水銀,所以我在買賣上占了不少便宜,今天才能擁有這麼多財富,你可要善加利用這桿秤啊!”他兒子聽了,心中暗暗驚訝,沒想到自己的父親竟然做出這麼不道德的事情。可是父親正病重,只好唯唯隨順,而不便說明。等他父親死了以後,他就將秤燒掉了,並且努力行善,救濟貧困,以彌補他父親的罪過。他這樣真誠為善,不到三年,家產已經耗掉了一大半,但對他來說,這些都是心甘情願的。可是沒料到他的兩個愛子又相繼夭折,使他傷心之余,也常怨歎老天無眼,行善不得好報。有一天晚上,他夢到一個地方,很像宮殿,見到一位官吏,坐在殿上,告訴他:“你父親之所以能致富,那是他前世施捨財物的結果。財富是命中應有的,其實並不必靠那水銀秤。可是他心術不正,運用這樣狡詐的手段,造了一身的罪業,而且至死不悟,自受苦報,這正是他的癡迷。那時天帝知他用心貪惡,所以遣下破耗兩星,投作你的兒子,以敗毀他的家業。家敗之後,還要加以火燒。而你呢,也會受到你父親的余殃,非但衣食不足,而且短命。你父親以為有這麼多家產遺留給子孫,一定可以世代享受,可是他哪裡知道他的兒子不能長壽,孫子是來敗家的呢?幸虧你存心善良,三年真誠為善,為父親忏悔罪業,這是很難得的,所以天帝特別命令所司收回你的兩個敗家子,不久將另降賢子,以光耀你的後代,並增長你的壽命。你應該繼續修善,不要埋怨天道不公平。”他才恍然大悟,行善更加勤勉,後來果然連生了兩個兒子,都中了進士。
所以諸君一定要有“種豆得豆,種瓜得瓜”的堅信,做好事千萬不可因為發生挫折或遭遇倒霉的事而退失善心!我們必須要明白眼前的凶禍都是過去世的惡業造成的,只要我們對眼前不如意的事情稍加忍耐,而且更努力行善,吉祥的結果和機運遲早來臨。況且,倒霉的事情表面上看起來很像是凶是禍,說不定是大吉大福。
在此忏悔我所犯的一切惡念惡口惡行;願分享此文的一切功德,皆悉回向給文章原作者及各位讀者;此文若有錯謬,我皆忏悔,若有功德,普皆回向,願共修善法,得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