谛閒大師《觀經疏鈔演義》:“稱名散善,尚得無量福,況修觀定善,故能除無數劫生死重罪矣。”
“稱名”一法稱為定善、散善都是有可能的,對一般人來說,“稱名”是散善,但是如果按一行三昧去修的話,稱名也是一種定的修法。這裡的“稱名”,專指散善的稱名。“修觀定善”,此處是專門講修觀法,所以“修觀”當然就完全屬於定善。
“稱名散善”,即使這樣沒有禅定的、散善的“稱名”,“尚得無量福”,何況你去修觀法、定善呢?“故能除無數劫生死重罪矣”。
谛閒大師這段教言告訴我們,還是要推崇定善,這跟印祖在文鈔中再再強調的完全一致。雖然強調要經常散心念佛,但是我們更要注重專念、除妄念佛,還是要通過稱名來獲得定善。由散善到定善,這是需要我們希求的。
然而,現在這個時代,有些人打著推崇善導大師注重持名念佛的旗號,不但不提倡定善,而且還貶低,甚至否定定善。他們只推崇一個散善持名,強調所謂的金剛信心,認為只要有依第十八願產生的金剛信心就能生報土,並且說這個金剛信心,還是阿彌陀佛加持讓他產生的,是阿彌陀佛賜給的。那我們就要問:你生報土的因在哪裡呢?既沒有定善的禅定,又沒有般若智慧,你依什麼因生報土?尚且不說勝義菩提心,甚至連發世俗菩提心也不談,把這些生報土的修法全部貶低,說修這些法都是生化土。不但貶低,更有甚者還全部予以排斥掉。
這樣的說法,把佛法完全顛倒地宣講,跟所有的佛菩薩、祖師大德的講法相違。不但跟谛閒大師、印光大師等祖師講的不一樣,實際上跟善導大師也是相違的。雖然他們表面上是推崇善導大師,實際上沒有真正理解善導大師的真實用意。
強調信心非常好,淨土法門本來就注重信心,因為有真信切願絕對可以往生。印祖以及善導大師等祖師大德再再強調信心的重要,同時也都非常強調修觀法和專心持名念佛。比如善導大師給我們示現,大冬天念佛都念得汗流浃背,這是為什麼呢?就是要讓我們盡量地由散善而去修定善,善導大師也是強調這些的。這一點非常重要,谛閒大師在《觀經疏鈔演義》中給我們開示得非常清楚。
——摘自仁禅法師《觀經四帖疏》講記